■ 申 文
10年前,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首次会晤,建立了“上海五国”会晤机制;5年前,“上海五国”再加上乌兹别克斯坦,又在上海会晤,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今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第三次在上海举行,不仅为纪念“上海五国”机制启动10周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5周年,更欢迎正式成员国之外的巴基斯坦、伊朗、印度和蒙古作为观察员出席峰会,并迎来了让全球惊心的伊朗总统艾哈迈德.内贾德,还有丧乱之国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
上海峰会在国际环视下,在媒体报道下,办得轰轰烈烈,耀人耳目。从过去5年,甚至10年的发展历程来看,上海合作组织的规模不断扩大,内涵不断加深,形象不断凸现,至今已被视作羽翼逐渐丰满起来的有影响的地区性政治势力。
上海合作组织从酝酿成形到扩大发展,可谓经历三阶段。最初,中国、俄罗斯和中亚三国建立“上海五国”会晤机制,目的是为了规范相互之间的边界划分,其作用是内部协调,没有太多外向针对性。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并在9.11事件之后的全球性反恐形势中找到了存在和发展的理由。俄罗斯打击车臣武装分裂势力,中国打击新疆地区的东突分离势力,都在中亚获得了有利的政治背书。在击溃塔利班政权的过程中,美国的军事力量突然进据中亚腹地阿富汗,给向来把该地区视为势力范围的中国,尤其是俄罗斯带来深度警戒。无疑,上海合作组织在实现贸易互利、能源合作之外,又产生了共同的安保忧虑。为此,成员国彼此携手、相互支持,成为自然的选择。
2005年以来,伊拉克局势渐定,伊朗核危机上升,特别是最近美军击毙了伊拉克基地组织头目扎卡维,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获得了环顾世界的时机。在威胁西方的极端恐怖势力日渐式微乃至虚无化的对照下,不断坐大、羽翼渐丰的上海合作组织却突现出来,引起了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的关注,国际间也出现了把上海合作组织比作“东方的北约”的说法。自此,上海合作组织将以本次峰会为界,走向发展的第三阶段。
在第三阶段,尽管上海合作组织屡次自我辩明不会成为军事集团,更不会成为反美反西方组织,但任何地域政治组织成立后,基于自身的立场,往往会有自主发展的逻辑。上海合作组织淡化内部成员国之间的政治色彩,而在经贸和军事方面强化交流合作,其内涵实已超越了最初的会晤机制和设立初衷,出现加速膨胀的势头。若在特定的国际形势和地区形势下,亦不排除会被逼成反美反西方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羽翼渐丰之后,面临著两大选择:在内部是否有意并有可能取代独联体,在外部是否会成为北约的对抗势力。在以俄罗斯为中心的独联体日落西山的同时,上海合作组织迅速崛起,并吸纳了独联体的主要成员国,气势逼人——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关系及合作前景,将直接关系到上海合作组织的未来;在世界上,美国正小心翼翼地评估上海合作组织的将来性,以判断这究竟是一个可以和平相处,富有利用价值的地区组织,还是在北约东扩和日美安保同盟西进之后出现的新对手。
中国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上海合作组织是世界上维护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美国目前则希望在中亚地区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发起的新多国合作组织。有朝一日,当中亚地区出现两个并列,甚至对立的多国组织时,如何维护和平与稳定,再也不会像口头承诺那样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