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也谈清末立宪运动 / ● 林思云
日期: 03年06月1期
  最近中央电视台播出电视剧《走向共和》,又引起人们对清末立宪运动的关注。不少人认为清末的立宪运动是受西方影响的民主民权运动,这其实是对当时历史形势的误解。立宪运动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在中国提倡民主民权,而是要解决中国的政权归属问题。
  中国历史上清王朝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朝代,因为它是只有几百万人口的满族对拥有数亿人口汉族的统治。一个绝对少数民族对一个绝对多数民族的统治,必须建立在军事上绝对优势的基础上。满族本来是一个尚武的民族,八旗军曾是东亚大陆上所向无敌的军队,这是满族统治汉族的根本基础。尽管清王朝在民族歧视方面做得比较好,满人对汉人的歧视不是特别的严重,但满人享有非常多的特权是毫无疑问的。普通的满人均可以从政府那里 取一笔优厚的福利金,不 要特别努力也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
  但清王朝对满人的物质优待,同时也使勇猛的八旗军士兵逐渐退化为沉溺於物质享受的好闲游民。到太平天国起义时,八旗军的战斗力已荡然无存。1860年清军的江南大营彻底败溃後,清王朝不得不依靠汉人的私人武装来维持统治,这就使曾国藩、李鸿章等拥有私人军队的汉人成为清朝廷里最有影响力的大臣。曾国藩、李鸿章以及後来的袁世凯,都曾任掌握清王朝首都命脉的直隶总督,特别是李鸿章曾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长达二十五年之久,参与掌管清政府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成为清末朝廷中权势最为显赫的封疆大吏。
  按照中国历代王朝的传统,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这样位高震主的大臣,对皇帝有很大威胁,实№上曾、李、袁都有造反夺权自己当皇帝的实力。不过当时统治清朝廷的西太后是个头脑非常清醒的人,她明白满族军队已经衰败,满人已不可能与汉人争权,只有给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人高官厚禄和委以重权,才能安抚他们对朝廷的忠心而不致造反。西太后的安抚政策为清王朝延续了几十年寿命。可是西太后死後,目光短浅的皇族载沣出任摄政王监国。载沣上台後就急於从汉族大员手里夺权,将当时最为权重的袁世凯撤职归田,自己亲任全国海陆军大元帅,并任命皇族成员掌握禁卫军、军机处等军权。载沣这样急功近利的夺权行动,引发了掌握北洋军实权袁世凯的造反之心,这是导致清王朝倒台的直接原因。如果袁世凯仍然忠於清王朝,小规模的武昌军事起义推翻清王朝是根本不可能的。
  1898年当维新派提出学习日本搞立宪时,不管是光绪皇帝还是西太后,都抱著相当赞许的态度。因为当时满人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被汉人取而代之已完全是个时间问题了。如果能通过搞立宪,让满人皇帝像日本天皇那样成为象徵性的王权,从宪法上保 满人皇帝的特权长久保持下去,对清皇帝和皇族来说,无疑是一个最佳的选择。也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清王朝想立宪的欲望比汉人更强烈。要不是维新派搞变法太性急,甚至提出拘禁西太后的军事政变计划,清朝廷通过立宪政治逐步交出权力应该说是很有可能的。
  对於汉人来讲,推翻满人的异族统治是所有汉人的共同心愿。但在具体方法上存在两种看法:一种是立宪派,主张让满人和平交出权力,给满人皇帝一个名义上的王权,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另一种是革命派,主张用武力推翻满人统治,建立没有皇帝的共和制国家。这两派争执不休,最後革命派取胜,使中国走向了共和。不过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中国走向共和并不是历史的必然,而是历史的偶然。如果摄政王载沣拥有西太后那样的战略眼光继续安抚汉族大臣,如果清王朝搞立宪的速度再快一些,中国走向君主立宪制国家甚至是更有可能的。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6/535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