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少华
不服气不行,人家村上就是厉害。在这个两年不唱歌不演戏不出书就可能惨遭遗弃的时代,村上七年没推出长篇却仍被人念念不忘。一朝推出就卖得“如同飞了一般”,十天左右就卖出100万册,即差不多每天10万册。以10小时营业时间计算,书店每1小时就卖1万册。而一般作家1年能卖1万册就足以谢天谢地了!我不知道韩寒郭敬明等可畏后生们表现如何,反正这位六十岁的小男孩式日本老头儿创造了一个奇迹,用村上自己的话说,一个“近乎宇宙奇迹”的奇迹。不仅给处于经济低谷的日本列岛射下一道璀璨的阳光,也在这图像称雄的时代再次证明文字、证明小说这一传统文学样式仍具有无可替代的征服力。
《1Q84》——全然无需翻译的这三个阿拉伯数字和一个西文字母的奇妙组合,近来使得几乎日本所有媒体紧追不舍。不用说,《1Q84》令人想起六十年前出版的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不朽之作《一九八四》。实际上《一九八四》也是《1Q84》创作的契机之一。村上日前接受日本主要报纸《读卖新闻》采访,坦率承认他很早就想以奥威尔的预言小说《一九八四》为基础,将“不久的过去”写成小说。另一创作因素是1995年初发生的奥姆真理教东京地铁沙林毒气杀人事件。事件主犯进入奥姆真理教团体后接受“洗脑”,以致犯罪杀人,最后被判处死刑——“我设身处地想像这种彷佛一个人留在月球背面的恐怖,几年来持续思考这一状况的含义。这是这个故事的出发点”。不仅如此,我以为还有一个出发点,那就是村上1968年上大学后参加的由反对“安保”(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斗争引发的震撼整个日本的学潮。这在《挪威的森林》中有所提及。虽然著墨不多,却是他多少年来始终反思的一场亲历事件。
不妨说,是以上三种因素催生了《1Q84》。这意味著,这三种似乎互不相干的因素之间必然存在某个非同一般的同质内核。那么,那个内核是什么呢?搞清了这一点,就拿到了进入《1Q84》神秘世界的钥匙,就触摸到了《1Q84》紧张的心跳。
那个内核就是体制(System),就是体制同自由的关系。对于学潮村上想得最多的是:用听起来慷慨激昂的空洞的体制性话语发言的人站住脚了,而用真实的个体性话语诉说的人则受到压制,甚至死于非命(《海边的卡夫卡》中佐伯年轻时的恋人就是这样死的)。而奥姆真理教事件之所以发生,显然是作为邪教内部体制支柱的教义所造成的。就连一些毕业于名牌大学的知识精英都在其体制下接受“洗脑”,乖乖听命于教主而不加区别地轻易剥夺他人仅有一次的宝贵生命。“体制中有反体制,反体制中有体制。我就是想把现代社会中的这种整个体制写成小说”。至于《一九八四》,无疑是反体制的,作品描述极权体制导致的可怕后果并就此向整个人类提出警告,警告人们切勿成为极权体制无谓的牺牲品。需要注意的是,村上文学中的体制并非特定的某种体制,而具有远为广泛的含义。例如他在上面提到的访谈中这样说道:“电脑的发展将促成新的阶级社会。便捷固然便捷,但其背后需要编制程序的知性劳动者。健全的创造性会在这种专业化过程中受到扼制,世界有奥威尔之《一九八四》化的危险”。
毋庸置疑,体制的对立面就是自由(或创造性),人类最大的危险就是由于体制而丧失个体自由,沦为没有灵魂的空壳。村上最为担忧和警惕的正是这点。他操起小说这一武器加以对抗,于是产生了这部日文原版长达1050页的《1Q84》。可以说,这是一部关于体制与自由、关于外部体制和个体灵魂自由之关系性的小说。此乃这部长篇本身的灵魂和主题。
其实,村上于今年2月15日在《高墙与鸡蛋》那篇耶路撒冷文学奖获奖演讲中已经点明了这一主题,比之为“高墙与鸡蛋”。他说:“高墙有个名称,叫作体制。……我写小说的理由,归根结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个人灵魂的尊严浮现出来,将光线投在上面。经常投以光线,敲响警钟,以免我们的灵魂被体制纠缠和贬损。这正是故事的职责,对此我深信不疑。”村上如此演讲的时候,《1Q84》已经写完——可以断定,这个“故事的职责”就是为了不让高墙即体制损害鸡蛋即个人灵魂的自由。
那么最后就让我们看看那是怎样一个故事:故事围绕邪教团体以“青豆”和“天吾”两条线交叉推进。女主人公青豆漂亮而雷厉风行,男主人公天吾高大而谨小慎微。身为体育俱乐部教练的青豆受一位富有的“老妇人”之命,以极其巧妙的手段结果了若干虐待妻子的男士性命,最后受命结果邪教头目,由此和邪教发生关系。身为补习校数学教员的天吾受出版社好友之托加工改写一个十七岁女高中生深绘里写的小说《空气蛹》,小说因而获奖并成为畅销书。不料深绘里竟是邪教头目的女儿,由此和邪教发生关系。最后,天吾发现小说中的“空气蛹”实际出现在父亲的病床上,开裂后里面躺著的居然是自己十岁时开始动心的二十年从未相见的恋人青豆!而现实中的青豆则因听信邪教头目的话为保全天吾而将手枪管含入口中扣动扳机……
“假设中有现实,现实中有假设。”村上在《1Q84》出版两个星期后对媒体说道,“假如读者在读的时间里从作品中发现小说家用语言包裹的真实,那么再没有比这更让人高兴的事了”。不过,正如东京大学一位教授所提醒的,读这样的故事必须小心。否则,读罢掩卷,周围的世界说不定进入200Q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