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于强:中日盛会:采石矶头吊诗仙
日期: 25年05月2期
文学园地
作者:于强

 -纪念中日李白诗词研讨会40周年
  

 1985年5月,奇葩争艳,万木生辉。安徽省马鞍山市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更名)的帮助下,举办了马鞍市中日李白诗词研讨会,这是中日研究李白诗词的空前盛会,也是直至目前仍然是中日研究李白无与伦比的盛会,在中日文化交流史留下了灿烂的一页。我当时在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就职,有幸参加这次会议的筹备和接待。回忆往事,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举办这次盛会的初衷和意义,正如时任马鞍山市市长周玉德在开幕式所言:“马鞍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终老之地,”“李白的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灿烂明珠。历经千百年,依然光彩夺目,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研究学习李白诗歌,继承李白诗歌的优秀成果,不但对我国诗歌创作有着积极的推广作用,有利于我国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设,而且对促进我国同日本及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对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都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梁楷《李白行吟图》  来源:colbase

为了举办好这次盛会,1984年下半年就开始筹备,邀请国内李白专家学者由马鞍山市李白研究会确定名单登门征求意见;邀请日本李白专家学者由马鞍山市李白研究会提供名单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该院在日本进修人员同早稻田大学教授、研究李白专家松浦友久磋商,然后正式发出邀请。

中方被邀请参加与会的有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校务委员袁行霈(后来为全国人大常委)、中宣部李从军(后来为新华社社长)、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室副研究员乔象钟、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运熙、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朱金城、河南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室主任葛景春、西北大学中文系教授安旗、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办助理林东海、中央民族学院语言文学系教授裴斐、河北大学中文系教授詹锳、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郁贤浩等;日方被邀请参加与会的有松浦友久、早稻田大学文学部讲师松原 朗、日本北海道教育大学教育学部助教授山田胜久、日本大学文理学部教授坂井健一、日本鶴见大学文学部教授山下一海、日本鹤见大学文学部助教授田口畅穗、日本弘前大学人文学部助教授植木久行、北海道汉诗人协会会长泉 清一、日本庆应艺术大学文学部教授佐藤一郎等。中日两国研究李白的著名专家学者基本都被邀到会,真是群贤毕至,蓬荜生辉。

5月29日下午,在采石矶太白楼后面的醉月斋举行了中日李白诗词研讨会的开幕式。参加开幕式的除了中日双方正式代表31人、列席代表22人外,马鞍山市的有关领导也予出席。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日本问题专家郭炤烈作为中方会议主席之一,主持了开幕式。他说,“李白的诗词自古以来,不但为我国人民,而且为日本人民所熟悉,所称颂……难得可贵的是,这样一位诗人为中日友好和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日本代表团团长、日本会议主席之一松浦友久也发表了热情和充满希望的致辞。他说,“李白不仅代表中国,从世界文学史上看也有重要的地位,所以研究李甫,不仅是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也是对人类最优秀经典的研究。”



清代石涛绘李白《将进酒》诗意图

研讨会共交流论文22篇,自由发言30多次,就李白诗歌、创作的思想、艺术形式、游踪遗迹及其生平事迹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涉及面很广,论述、考证、欣赏兼而有之。如松浦友久的《有关‘谪仙人’称呼的几个问题》、佐藤一郎的《李白对李攀龙、王世贞及荻生徂徕的影响》、袁行霈的《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李从军的《李白出生地与国内四家之说是非辨》、松原 朗的《李白的歌行》、山下一海的《李白对松尾芭蕉的影响》、朱实的《李白与松尾芭蕉》、詹鍈的《评英人阿瑟.韦里著<李白之生平及其诗>》、朱金城的《略论清人王琪的<李太白集辑注>》、乔象钟的《论李白的山水诗》、王运熙的《读李白诗札记》、裴斐的《李白与魏晋六朝诗人》、安旗的《<古朗月行>和<蟾蜍薄太清>试解》、泉清 一的《李白诗的魅力及其先行文学》、林东海的《李白游踪考察散记》等,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新的见解,论文都有相当的水平。

会议期间,代表们在采石矶参观了素有“风月江天贮一楼”的太白楼,传说李白跳江捉月的遗址联璧台和埋葬诗人衣冠的“采石江边李白坟”(白居易语)。去了当涂李白曾经隐居的石门(横望山),安旗和中岛敏夫触景生情当众吟诵了李白曾在这儿写下的《下途归石门旧居》,吟声在山谷回荡。也去了诗人埋骨的青山,拜谒了李白墓,在墓碑前鞠躬行礼,呼唤着诗仙“魂兮归来”。后来还乘船溯江而上,观赏了长江东、西梁山的壮观景色,领略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的意境。

与会代表通过切磋交流,互相学习,参观游览,兴致勃勃,有的诗兴大发,赋诗言志,追慕谪仙风采。充分表达了中日两国学者和人民对诗仙李白的敬仰之情和参加研讨会的激情。

中日李白诗词研讨会是成功的,难忘的。正如会议小结裴斐所说“并不是每个见解都能为大家普遍接受,但这仍然是一次富有成果的讨论会”;日本蹟见女子大学教授铃木亨所言“这次研讨会硕果累累,这一硕果将是李白研究史上开创一个新时代象征。”

会后,许多媒体做了报道,出版了《中日李白研究论文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会也是安徽省对外开放后举办的第一次国际会议,为此,安徽省外办领导叫我在省外事工作会议上作举办国际会议的经验介绍,会后有的地市外办主任还专程前来马鞍山市取经。研讨会其意义超越了研究李白诗词的范围。

这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大力帮助和支持分不开的。日本专家学者的邀请、联络都是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操办,与会者的论文翻译大多数是由国际问题研究院承担,会议的组织安排也都得到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指导和帮助。

20世纪80年代初,马鞍山市人民政府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这在当时是首创,也是在长三角研究院与地方政府合作的典范。中日李白诗词研讨会的举办是双方合作最有成效的项目之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功不可没。

光阴荏苒,弹指40年,当年出席中日李白诗词研讨会的许多中日专家学者已经作古,但他们与会发表的论文,对李白诗词研究的成果,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将永垂千古,熠熠生辉。他们值得我们缅怀和致敬!

(作者于强曾经担任过马鞍山市外事办公室主任)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48/211307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