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马政权为什么做得这么烂 ——南方朔谈马政权展望和台湾民主化代价
日期: 08年07月3期

■ 本报记者 杨文凯

 

  台湾著名时政评论家、《中国时报》专栏作家、香港《亚洲周刊》主笔南方朔(本名:王杏庆)先生应日本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之邀,于7月12日在东京发表了题为《台湾民主化代价与马英九政权展望》的演讲。南方朔从个人的观察出发,讲解了马英九执政一个多月出现衰退现象的原因,并分析了台湾民主化进程中不易察觉的陷阱。《中文导报》对南方朔先生的见解加以记录整理,以飨读者。

  南方朔首先指出,关心台湾政治的人都注意到,上星期台湾政治出现了重大话题。在3月22日以领先200多万选票而当选总统的马英九,其支持率由5月19日上任时的60%跌至34%。台湾社会围绕34%的支持率展开讨论,有些话说得很重。比如有过去的监察院副院长要求内阁改造;前总统李登辉公开指责怎么做得这么烂;立委沈富雄更要求改造行政院,倡议组建总统顾问团,因为现任内阁成员只是一些没有能力和经验的好人。

  马英九政权的支持率快速下跌,不仅是经济不振一个原因,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深刻原因。南方朔分析称,首先,绝大多数民主社会在诞生之初都会流行一种仇恨政治学。过去10馀年,马英九被民进党骂成不爱台湾。骂久了,所谓的罪名就会变成被骂人的价值观。马英九为了表明他爱台湾,上任后组建全民政府,在重要职位上引入不少绿营人士。马政权抛弃了政党责任制的民主政治原则,引起曾经帮他一起打天下的蓝营国民党内部的极大不满。

  第二,社会的民主化进程不是人们想像得那么简单。民主社会在形成过程中,会出现政治、司法、教育、历史意识形态等各种领域的斗争,其结果是有实力者取胜,无实力者受损。20年来,台湾的财政金融领域斗争非常奇特,经济领域的民主化结果造成了如大前研一所说的M型社会。台湾有40%的人越来越穷,有60%的人生活较好。许多人希望马英九执政后,能改变过去强权当道、价值扭曲的社会状况。但马英九的全民政府在行政院人选上大搞平衡术,让社会看不到改变的可能。为此,基层民众对马政府的不满在积累。

  第三,现代社会的广电传媒越来越发达,形象好、学历高、责任感强、为人善良、态度温和的人容易博得选民好感,进而成为新的政治领袖。马英九在竞选过程中靠形象加分取胜,是典型的形象政治家。但他当选执政后,形象因素退居次位,他缺乏决断能力、驾驭能力、果敢精神的缺点日益明显。在老百姓受到困苦时,他还在跑步、游泳,可能被视为对民间疾苦没感觉,优点也变成了缺点。同时,平衡型政府内部互相抑制,形成不了共识。最近,台湾社会对总统与行政院长谁该站第一线、谁该在第二线问题产生讨论和质疑,显示出马英九对自己的最终责任没有清晰认识。马英九的政治明星性格是导致他政治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这是马英九执政后遭遇到的最大挑战。

  另外,马政权上任一个多月,行政院的新任部长们每天都会讲错话,内阁成员给人很不诚实的感觉。他们只会玩弄文字和语言游戏,缺乏扎扎实实的执政能力,更缺乏在改变政策时必需的疏导民意的能力。

  马英九违背了政党责任制的民主政治原则,其个人声望快速下跌。台湾有人建议现任行政院下台,更有人提出修宪论,要把现行总统制改成内阁制。马英九是国民党人,执政后又想超越国民党,搞全民政府。马英九执政业绩不好,国民党不愿承担责任,更不愿在明年的县市长选举中受牵累,因此有人希望修改宪法。如果马英九的施政满意度继续下跌,可能引发国民党内部出现新的权力斗争和权力动荡。

  在两岸关系方面,最近实现了包机直航和陆客观光,看起来形势在变好,但马英九委派主张台独的人士出任陆委会主任,让北京和国民党对马英九的两岸政策都产生怀疑。目前,两岸领导人都在讲十六字方针,但顺序是不一样的。马英九先讲承认现实;胡锦涛先讲建立互信。目前,两岸的实质互动有增加,但互不信任的程度也有扩大趋势。从3月到6月,胡锦涛先后会见了萧万长、连战、吴伯雄、江丙坤等国民党大佬,说话客气,礼节到位,大陆对台湾做到仁至义尽,但大陆不承认对台政策有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之分。如果国民党偏离了2005年连战访大陆时建立起来的两党共识,大陆是不会承认的。8月,马英九将过境美国出访拉美邦交国,北京会非常注意马英九在美国的言行。

  以上这些现象表明:许多人以为台湾民主化进程经过第二次政党轮替后已走向成熟,会成为全球华人世界的榜样——这种想法可能是一厢情愿。过去20年来,台湾的民主化进程非常坎坷,但民众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如今,国民党有执政能力,新政治领袖也众望所归,北京对台湾也持开放态度,如果台湾的领袖没有核心价值,不敢决断,抛不下历史包袱,未来4年出现大好形势并非理所当然。台湾的民主政治会因为操作不好而产生倒退也未尝不可能。

  南方朔在谈到台湾民主化代价时指出,全世界迄今为止运作良好的民主社会不出50个,但全球民主政体超过200个,拉美的第三波民主浪潮、欧洲出现橙色革命,这些国家和地区走民主化道路都很勉强,甚至一塌糊涂。因此,按照教科书的观点来美化民主是不负责任的。

  从19世纪迄今,西方社会的民主化经验显示出一些特点:若社会没有支持政治安定的资产势力;或多民族社会形成历史纠葛,缺乏单一或接近单一的民族社会;或国家的外部环境严峻,时常受到敌国威胁等,那些民主政体都会出现变形,台湾的民主化可以看出一些基本的影子。

  首先,仇恨政治蔓延。在民主化初期,族群的仇恨被挑起是历史的逻辑。马英九长期置身于这种意识形态,执政后也迁就这种意识形态,并以另外一种方式表现出来。台湾的仇恨政治学延续至今天,仍然没有过去。

  其次,民主化初期就是自由化,每个人都要讲话的自由。一个社会意见太多,政府无所适从,政府只会谨慎地顺从民意,不敢大胆地做事,其结果是政府系统形同瘫痪,这种现象正在台湾发生。台湾政治天天吵,老板时时换,官僚系统行政能力快速衰退,政府做不出大事,做不了好事。台湾盛行名嘴政治,电视台的名嘴脱口秀天天骂人,很亢奋,善表演。名嘴政治的好处是让当官的人不敢犯错误,但消除错误也意味著只有不做事才不会犯错误,这使得台湾的政治人物和政府高官只做秀不做事——这叫做后现代政治,整个政治堕入平庸化。

  事实上,政治领袖应该担负起被社会叱责、被历史清算的勇气来做事,但今天台湾政治的平庸化在马政权显得最严重。政府不做事,一天到晚表现出健康、快乐的中产阶级模样,今天说终极统一论,明天讲台独选项论,被骂以后变成了不独不统论,什么都不做最好。台湾民主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希望执政党和马英九能够振作起来。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2/79038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