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地震能否震动中国经济
日期: 08年05月3期

 本报综合报道

 

  在毫无预料的一个下午,5月12日,四川汶川县爆发的8级大地震迅速地震动了整个中国。无论北京、上海,还是贵阳、台湾,从北到南都真实地感受到了这场空前灾难的强度。汶川地震会不会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年初的南方雪灾相比,地震是否将造成更严重的冲击?出于对灾害因素的考虑,中国有无可能会对趋紧的货币与财政政策作出调整?《中文导报》把大地震发生以来各方面关于其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报道和评论综述如下。

 

  对经济影响有限

 

  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国内股市5月13日作出了反应。上海综指一开市时,滑了3.3%。后来有所上扬,以3560点收盘,比上一天跌了1.84%。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保险公司。而香港股市则不受地震影响,而是受美国股市的积极影响,恒生指数13日还升了近2%,达25552点。香港H股甚至升了2.3%。

  据路透社报道,大地震发生后,政府要求临时关闭四川的一些煤矿、石油输送装置和化工厂。企业圈子里传出的消息说,中石油停止了四川一条输油管道的输油,为了检查管道是否为地震所损坏。这意味著,四川最大的炼油厂的产量将有所压缩,但不会带来重大影响。

  四川两家铝业公司Aostar铝业和峨嵋山铝业公司估计地震会造成电和原料供应的瓶颈,但至今这两家公司还没有受到影响。在成都生产小型客车的日本丰田公司暂停生产。该公司一名发言人在东京说: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时候重新开始生产。日立在成都的一家合资厂受到了局部损坏,导致生产局部无法进行。日本最大超市集团Seven&i控股公司却又在那里开业了。他们说,因为顾客需要水和蔬菜。

  深圳A股的几家四川公司已对地震影响作出评估。从事生猪养殖屠宰的四川高金食品表示,其3家离汶川不远的附属公司房屋出现裂缝,所处地区暂停水电,将停产一段时间,对经营业绩会有一定影响。

  瑞银高级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说,虽然地震造成了严重的财产和生命损失,但它对经济增长影响不会太大。原因在于,地震影响的是一个存量,而GDP增长是一个流量。所以,地震一方面造成了有的行业、部门在一段时间里中断生产,另一方面,灾后重建又增加了需求和支出。总体来看,对中国下半年经济增长影响比较小。花旗中国经济学家沈明高指出,如果把主要受灾区——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山西、贵州和湖北加起来,虽然人口占到26.7%,但占全国GDP的比重只有18%,因此对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小。

  中资招商证券的研究员赵建兴表示,该行目前难以判断是次地震对股市的影响,但以地域和人口计算,震中汶川涉及的经济体系较小,预料对股市的影响不会太大。

  美林银行指出,四川地震影响范围不大,持续时间较短,加上四川并非制造业集中地,当地生产总值只占全国3.9%,对国家运输系统也无造成严重破坏,不像年初雪灾令重要铁路及公路瘫痪,四川对外贸贡献不大,因此相信地震不太可能对目前的宏观政策产生明显影响

  摩根士丹利指出,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自然灾害通常对经济只会造成短暂困扰。

  雷曼兄弟亚太经济学家孙明春表示,该地区有生产设施的大型企业可以将部分生产转移到位于其它省份的生产基地。因此,虽然预期四川和临近地区的交通和生产会暂受到干扰,但中国工业生产和出口受到的总体影响应该不大。

  四川对中国农业的影响是很大的。据资料显示,四川和重庆的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8.2%,2006年谷类产出占全国产量的9.2%。该地区的大米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4%。但是如果说地震对农业生产会造成多大影响,似乎牵强。通常,只有严重的旱灾或水灾才会给粮食生产带来重大影响,有经济学家表示,地震对农业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虽然8级的汶川地震的巨大馀波震动波及半个中国,但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远远比不上新奥尔良卡特里娜飓风对美国整体经济的关联度。经济影响主要还是在汶川地区以及周边数百公里内的范围,对国内其他各省的经济的波及和关联,应该是很有限的。而且,汶川地震后,相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会加大力度进行恢复重建,这些投入本身从宏观经济的意义上,就会稳定经济增长。所以,如果没有其他变数,以中国经济增长目前的环境和态势,汶川地震不会改变我们对中国2008年的宏观经济平稳增长的预期。

 

  损失料将超过200亿美元

  

  风险评估公司AIR Worldwide表示,中国四川省发生的强烈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料将超过200亿美元。但AIR还称,仍需数周才能计算出此次地震所造成的总损失。

  《苹果日报》用了四川大地震将推通胀,经济损失大过雪灾的标题。该报道首先指出,中国雪灾的直接经济损失据中国国务院发改委估计为1516.5亿元人民币。而市场人士预计,大地震会再次打击刚从雪灾中恢复过来的中国经济,估计经济损失较雪灾为大

  《苹果日报》等引述专家们较悲观的言论,多为针对通货膨胀的。比如,申银万国宏观经济高级分析师李慧勇认为:四川是中国粮食大省,若受灾严重,将对今年粮食供应造成非常大影响,并改变粮食供应平衡的格局,有可能导致粮食价格大涨,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推高下半年通胀升幅。但他同时也强调,目前还不准备改变下半年中国通胀率将逐级回落的判断。

  同样持悲观论点的还有德国《明镜周刊》。该刊在线版在大地震的前一天发表的经济学家施特劳布哈尔(Thomas Straubhaar)的文章认为:中国经济显示了一场严重危机的初步信号。这篇文章的悲观论同样来自通货膨胀方面。这位经济学家认为,中国今年的通货膨胀指数将向10%的门槛发起冲击。

  这篇文章认为,中国为抑制通货膨胀,会采取货币紧缩和提高贷款费用的措施,但这会抑制投资和国内需求;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给人民币升值,但这又会抑制出口。这两个东西加起来会导致景气冷却。

  

  政府或维持紧缩货币政策

  

  震灾发生后,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困难加大,一方面,物价尤其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可能反弹,另一方面,灾后重建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在此情况下,央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是否会有所松动呢?

  高盛在报告中指出,这样严重的自然灾害无疑会对实体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但影响可能是有限而且短暂的。如果货币政策能够保持紧缩立场,通胀压力应该是短暂的。

  高盛指出,当受灾地区开始重建房屋以及公路和发电厂等基础设施时,投资需求肯定会有所增长。然而,对四川省局部灾后重建投资的扶持并不意味著中国应该放松整体经济的调控政策。相反,由于通胀居高不下,宏观政策可能会维持紧缩立场。央行已明确表示通胀是今年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4月份消费价格指数数据公布后,央行立即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就是一个具体体现。

  因此高盛认为,虽然用于灾后重建的投资肯定会有所增加,但抑制通胀仍将是短期内宏观政策的首要任务。高盛认为政府可能会维持货币政策的紧缩立场,如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严格控制银行放贷、允许人民币升值和年内两次加息(每次各27个基点)。

 

  放松和加紧货币政策馀地不大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表示,地震发生后货币政策放松的馀地不大,更不会因此加紧。王庆表示,今年年初雪灾发生的当月,CPI增长达到了8.7%,但是当时央行没有加息,这次也不会在四川地震后通胀上涨的情况下加息。因为这种由于供给原因导致的通胀是货币政策所解决不了的。因灾后的重建工作,央行会支持与地震有关的信贷发放,但不会全面加大信贷发放规模,更不会放松信贷管制。

  不过他预测,今年下半年中国的出口增长很可能进一步放缓,通胀连续下降时,央行的货币政策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放松。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2/73719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