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石)4月20日,在东京都板桥区大东文化会馆,由丁鹤庐研究会主办,西泠印社、大东文化大学书法研究所、篆刻美术馆、basilico株式会社为后援,召开了中国西泠印社创立105周年、西泠印社创始人丁鹤庐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会。
西泠印社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当时4位书画篆刻同仁丁仁(丁鹤庐1878-1949)、王□(1880-1960)、叶铭(1866-1948)、吴隐(1886-1942)共同倡议发起。西泠印社的建社宗旨是“保存金石,研究印学”,这个传统一直持续至今。西泠印社成立100多年来,虽屡经风雨,却始终保持著中国乃至世界印学研究中心的崇高地位。西泠印社拥有举世惟一的“中国印学博物馆”,更有一大批声名卓著、造诣深厚的金石书画名家加盟其中,前人曾有“涛声听东浙、印学话西泠”的赞誉。西泠印社被学术界称为“天下第一名社”,在东瀛日本也是影响持久而深远,佳话不断。
丁仁(1874-1949)为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原名仁友,字辅之,号鹤庐。浙江杭州人。丁氏为杭州有名的世家,其祖丁申、丁丙兄弟对太平天国战后地方文物的收集保护有很大功劳。以收藏与研究西泠八家著名。能画,善书甲骨文。著有《西泠八家印选》等。
在20日的纪念会上,丁仁的孙女、吴隐的外孙女、在日华人企业家丁如霞女士介绍了丁家与吴家的历史渊源;丁如霞还和女儿、日本电视台记者蒋峥一起介绍了丁家祖先在清代太平天国的动乱年代抢救与修补中国历史典籍《四库全书》的感人事迹。
由乾隆皇帝亲自钦定、纪晓岚主持、完成于乾隆时代(1773-1781)的《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集中国古籍之大成的一部丛书,这部卷帙浩繁的巨书共收录图书3460种,79339卷,荟萃清乾隆中期以前的历代主要典籍,分“经”、“史”、“子”、“集”四个部分。
1861年冬,太平军攻入杭州,杭城陷入战乱中,居民纷纷出逃。丁家先祖、钱塘人丁申、丁丙兄弟此时避难杭州城西留下镇的西溪。1862年正月,丁申在街市购物时突然发现用于包装货物的包装纸竟全是《四库全书》的散页,丁申急检店主的包装纸堆,竟立刻检出数十大册的《四库全书》!他们旋即组织家人,躲过太平军的岗哨,潜入西湖孤山脚下的文澜阁旁,发现《四库全书》已被破坏得残破不堪。兄弟俩指挥家人收集残籍,运往西溪风木庵。
他们又雇人每日沿街收购书本、散纸。半年时间,丁氏兄弟从街市收购回阁书8689册。目前丁氏兄弟经过千辛万苦保存下来的《四库全书》至今仍在西湖湖畔的浙江省图书馆保存。
纪念会上还展出了丁如霞女士收藏的西泠印社的各种历史文物和照片,引起了到会的日本西泠印社会员和日本金石爱好者的极大兴趣。
大东文化大学副教授大河野隆、篆刻美术馆馆长松村一德、记录、编辑由丁如霞女士口述、记叙西泠印社和丁家百年沧桑的《丁家人》一书的日本作家和多田进等出席了纪念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