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春雁
近日,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培训团来日培训,团员均为湖南省各市的市长或主管工业的副市长等,在21天的培训期间,他们请日本各大学的教授、学者就日本的政治经济及工业现代化、日本最新科技的发展、近年来制造业的构造变化及对外生产联动等作了20多堂讲座,听日本经济产业省等官厅官员、日本企业家作了多场演讲,同时参观了索尼、三菱重工、麒麟麦酒等多家日本知名的企业,与日本中小企业振兴会等日本企业界人士举行了多场联欢会、讨论会等,同时参观了日本官厅、著名商业街和名胜古迹等。日程排得满满,收获也颇为丰硕。培训结束即将回国时,一位团员说,这一趟来日培训,不仅开阔了眼界,了解了日本的企业和管理方式,更重要的是使自己的思维方式有了一个飞跃,明白了严谨的计划性和严密的细节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这些都是在国内很难想到的。
像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培训团这样来日本培训的中国干部团队,近年来源源不断。据悉,随著中国开启干部境外培训制度以来,在日本有获得中国外国专家局承认的培训基地12处左右,其中运行良好的有3家左右,中日交流促进会就是其中颇为活跃的一家。
据中日交流促进会副理事长林欣介绍,他们每年都要接待中国来日本的培训干部200至300人左右,既有中央各部委的干部,从副部级到各司局处级,也有地方上的干部,地方上的干部以各市的市长或副市长为主,每个培训团队都要经过中国外国专家局的严格审批,培训内容各有重点,但形式上基本以讲课、参观、座谈讨论为主。培训期限从一周到一年期不等,以3周左右的培训团队为最多。
根据多年的培训经验,林欣认为,虽然各个干部团队培训的专业内容不同,专业上各有收获,但有几点最大的收获还是相同的。第一就是观念上、思维方式上的转变,认识到细节管理的重要,这在国内是很难认识到的。如有一个来自沿海地区的培训团队的干部,在参观东京的地铁、电车运输时很不以为然,认为这没有什么了不起,中国也有,甚至电车车体比日本的要好,但经讲解看到东京的地铁、电车运输著如此大量的人流,密集地发车,而又高度的安全,这才认识到,软件的管理比其硬件的管理要重要得多,像东京这样高效、安全的地铁人员运输,还需要中国耐心地学习很多年。第二是切身体会到日本的经验技术,使自己的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很多培训学员在国内时也都知道日本先进的技术和专业经验,但没有切身体验,到了日本后,特别是现场参观了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后,才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和世界的差距,自己所在地与日本企业的差距。第三通过培训期间与日本同行业的接触交流,带来了合作商机。由于前来培训的都是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干部,知道自己单位最需要什么,因而很容易与日方同行就合作事宜拍板决定。如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培训团一位副市长在现场参观时,看到日本同行用机器制作内装石膏板,每分钟可生产150平米,而自己所在的城市,用手工制作内装石膏板,年生产量才60万平米。当下就与日方联系为当地引进日本的技术。还有的团员在培训时认识了一些日本的专家、学者、退休的企业家等,是自己所在地、所在单位急需的人才,就当即联系,聘请他们到自己所在单位做顾问或技术指导等,为当地引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