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综合报道
日本正在进行金融立法领域20年来最大的一次变革,此举旨在鼓励银行储户把他们总价值13万亿美元的个人资产投向股市及债市。
这部《金融商品交易法》已于9月30日生效,它涵盖的范围从公司披露机制到可接受的证券交易行为无所不包。这部法律还规定了对冲基金及私人资本运营基金新的注册要求。最重要的是,它还就向个人投资者卖出股票、债券及共同基金时所允许的市场操作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一直以来这一领域都属于监管的灰色地带。
兼有银行和保险业务的日本国有邮政服务机构日本邮政将于10月1日进行重组,成为拥有四家运营公司的控股公司。此举被认为是日本邮政历时10年的私有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日本邮政的私有化进程很可能会加速使其1.6万亿美元储蓄存款从单一的储蓄账户流向共同基金和浮动年金等更多样的金融产品。
金融立法的大变革
日本于2007年9月30日开始实施的《金融商品交易法》将取代原有的《证券交易法》,对股票、债券、外汇存款等风险性金融产品进行一元化管理,以确实保护投资者利益。金融商品交易法制定之后,《金融期货交易法》、《投资顾问业法》、《抵押担保证券业法》、《外国证券业法》等法律被废止。
此外,包括《证券交易法》、《银行法》、《保险业法》、《信托业法》、《不动产特定共同事业法》、《商品交易所法》等89个金融相关的法律,也将配合进行修订。
日本自2004年底正式进入第二阶段的金融改革,该阶段的改革重心以金融的自由化及国际化为主要目标,发展日本金融市场成为亚洲金融中心。
日本的金融改革依照时间顺序可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7至2004):以稳定金融秩序、消除不良债权为主要方向。第二阶段(2004至今):2004年12月日本金融厅发布“金融改革计划——面对金融服务立国的挑战”,以成为金融自由化及国际化的亚洲金融中心为主要目标。开始著手以“金融服务立法”为宗旨的金融改革,具体措施之一即是“创立新的金融法律体系及具活力与效率的金融市场”,提供国民多种选择的金融商品。改革后的新金融体系将以保障投资者利益作为企业治理和金融监管的主轴。
日本参考英国制定《金融服务及市场法》和美国制定《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的原则,并于2005年7月由金融厅金融审议会期中报告提出规划制定日本《投资服务法》的基本架构与内容,并徵询各方意见。在这个新的法律框架下,将不再有传统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行业的区别,所有具备投资服务资格的企业都可以作为投资服务的主体,为投资者提供服务并对投资者负责。
2006年1月,日本爆发“活力门事件”之后,号称日本民间股神的村上世彰也因为违反内线交易遭到逮捕,该等事件的一再出现,给日本当局当头棒喝,警觉金融市场管理的松散,也显出现行法制规范之诸多漏洞,日本政府为制止类似案件一再发生,加速进行全面检讨。2006年3月金融厅汇整修订各方意见后,正式定名为《金融商品交易法》(前称《投资报务法》),相关法规内容提送国会审议,日本参议院于2006年6月7日审议通过。
新法增强投资者信心
专家表示,《金融商品交易法》中的许多法规调整将使日本的法规与国际进一步接轨,并提高日本这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透明度。与其他国家的法规相比,日本的法规常被认为不够严格。与受萨班斯.奥克斯利法(Sarbanes-OxleyAct)约束的美国同行一样,现在日本的企业管理人士也必须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该法律还规定企业必须公布季度收益报告(这在美国和欧洲公司中已经实行多年了)。目前,日本公司仍只需公布半年收益和全年收益。
该法律还将非法证券交易的最高刑期提高到了10年。而在最近两起备受关注的内幕交易案中,被告可被处以的最长刑期只有3年。
这部法律出台之际,正值日本为如何鼓励本国民众投资收益高出银行存款的股票和公司债券等资产而伤脑筋的时候。很多日本人被以往一系列公司丑闻和经纪人的强行推销搞得心灰意冷,对此类投资态度冷淡。因此,目前日本大量个人资金都存在银行中,利息只有不到1%。
鼓励个人购买更多股票会对日本股市产生深刻的影响,目前日本股市的市值还不到1989年巅峰时期的一半。东京证券交易所表示,日本个人持有的股票份额已从1989年巅峰时期的21%下降到去年年底的18%。
律师们表示,该法律旨在向个人投资者提供前所未有的保护,以便增加投资者信心。比如,该法律要求经纪人和银行把投资者分为职业投资者和业馀投资者两类,并在向业馀投资者卖出共同基金和外汇储蓄等投资产品前,向其解释涉及的风险。该法律还要求营销宣传品上必须登有风险披露声明。
短期来看,该法律可能会放慢日本一些银行业务的办理速度,因为它要求金融机构对客户的经验进行评估,并向客户解释购买某种投资产品可能涉及的全部风险。例如,三菱东京UFJ金融集团就因为需要对投资者进行评估,而计划终止其共同基金网上开户服务。
三菱东京UFJ这一日本市值最大的银行还要求,欲在外汇账户中存款的客户需与客户代表面谈。而在过去,这些客户可以使用自动电话服务。
日本另一家大银行集团瑞穗金融集团表示,它的客户代表花在每位客户身上的时间超过了2小时,几乎是以前的2倍。该行发言人说,“有太多法律要求的事情要做,我们不得不一一完成。”
邮政变身全球最大商银
目前还有一件震撼金融界的大事就是日本邮政公社10月1日起正式民营化,一跃而成全球最大商业银行,将身负带动日本经济的重大责任,同时也将使日本金融业界重新洗牌。
根据民营化计划,日本邮政公社要以10年时间,改制为邮递事业、保险、储金银行和处理员工给付及管理邮局财产等四个各自独立的民间企业,最终目标是挂牌上市。
民营化后,日本邮政的总资产高达349.82兆日元(3.03兆美元),一举超越花旗集团的2.22兆美元,成为全球最大金融机构。日本三菱UFJ金融集团则以1.67兆美元的规模,排名全球第三。
日本邮政公社总裁西川善文9月28日在任内最后一场记者会上表示,客户很快就可体验到民营化后的好处。邮局服务品质会提升,还有更多新产品,总而言之就是更方便。
日本邮政机构会出现如此大幅度的变革,要从前首相小泉纯一郎说起。2005年他以压倒性胜利赢得日本首相大位,就是拜邮政改革大旗所赐。事实上,小泉早在1990年代任邮政大臣时,就强调要将邮政民营化。后来他直接把邮局改制为邮政公社,做为民营化的前身。
日本邮局经手邮务、储金与保险三种业务,管理的储蓄账户多达4亿多个,遍布全国的2.45万家支局,就像保险和投资商品的经纪商。
36岁的会计员仁科说,邮局真的是日常生活基本所需。她还不清楚邮局民营化后会变成怎样,但希望对他们这种一般客户不要有太大变动。
金融市场的挑战
随著日本邮政下属的2.5万家邮局开始扩大产品和服务范围,日本将实施更加严格的信息披露规定。在接下来的几年中,邮局将陆续开办抵押、信用卡、年金和外币储蓄业务。2年前,日本邮政的部分邮局开始销售共同基金;截至8月末,它们已经说服近50万名储户将部分存款投入基金,从而获得85亿多美元的基金资产。
日本邮政公社挟著3兆美元的资产,投入民营市场。虽说这项改革身负活络日本经济的重大责任,但日本金融市场势必也将面临前所未见的挑战。
日本家庭在邮局的储蓄,几乎占全国存款金额的1/4;有寿险保单的日本人,约40%是邮局简易保险的客户。这些资金过去大多投资政府公债和低风险的商品,很少拿来放款,其资本适足率为54%,其他商业银行仅10%左右。
日本邮局10月1日民营化后,这些资金几乎将全数涌入市场。外界对这些资金抱以相当高的期望,认为这些钱可望投入报酬率更高的股票和基金等市场,有助于活络日本经济。但日本民间的商业银行,却担心这些新添加的竞争对手,将享有不公平的租税和法规优惠。例如新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或许较能吸引客户。外国金融机构则担心,他们是否能通过邮政储蓄银行,销售金融商品给日本投资人。但更令人忧心的不只是公平竞争的问题。邮政储蓄银行和简易保险公司都计划抢进高收益市场,承作房贷和新型态的保险等商品,但由于日本邮局先前是政府机构,员工对风险评估等必要流程,几乎毫无概念和经验。而要改变公司文化、适应市场环境,恐怕还得花一点时间。
专家担心,虽然日本邮局的规模大到不可能玩完儿,但万一真的不幸倒闭,冲击力道恐怕会震撼全球金融市场。所以日本相关单位应该密切注意这些新事业体的发展,务必确保市场在公平的基础上竞争,且要维持金融体系的安定。
另一个棘手的问题,则是如何让遍及日本各地的邮局和邮递网络,继续维持顺畅的运作,因为这些服务与一般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先前在政府经营下,邮局的获利向来不如民营机构,但民营化后势必会设法增加获利,虽然裁员、整并是无可避免的手段,不过如何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兼顾民众的需求,是新公司面临的一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