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港股直通车能否直通
日期: 07年09月4期 评分: 7.00/1

  港股直通车为什么还没有通车?究竟何时通车?车似乎已经准备好了,为什么发车的信号还没有传来?其中还有没有变数?哪些方面存在变数?……

  大家都在等待,等待信号灯亮起,而在这等待的背后,是有关各方的博弈,银行与银行间,银行与监管部门间,不同部门之间……中国银行的内部人士说暂缓通车是因为要利益均沾,在等其它银行也做好通车准备;专家易宪容说不管从地缘还是从市场都不明白为什么不把车通往上海或深圳;国家外汇管理局把上车门槛定在10万,而银监会则希望拉高到30万,可能就此限制乘车人数

  博弈尚未结束,各方还在努力,变数主要就集中在试点范围、试点银行和资金门槛上。至于发车时间,中行总行内部人士透露说目前设定了两个时段,要么在9月底,要么在10月底之后。

  挤牙膏

  港股直通车的始发地设在滨海新区,离天津市区还有50公里。这里过去是沿海滩涂,土地多为盐田,引海水晒盐的所在。几乎是一夜之间全被填平垫高,建筑起高楼大厦,修剪整齐的硕大草坪。为什么选择滨海新区作为内地居民投资海外的通道?有一个说法,如果是深圳,那里已经有无数地下管道连通香港地区,且投资者对港股熟悉,甚至很多人已经地下投资。而一旦港股直通车在此开通,大量资金就此流入,达不到试点,也就是渐次开放的效果。如果初衷如此,管理者的确选对了地方。天津的滨海新区虽然有一条金融街,但规模远不及有交易所背景的深圳、上海,银行服务也只是当地出口企业。滨海新区中行的唯一一间理财室不过是一个100-200平方米的店面,几个柜台,和一个储蓄所规模相仿。再加上从全国各地长途跋涉的艰难,的确足以阻止投资者形成开闸放水难以控制的局面。829日,记者来到这家理财中心,不过10馀人排队预约登记,理财中心似乎还接待不过来,匆忙另辟一室给大家集体辅导

  诚如试点最初传达出的意思,或者是常人能理解的范畴,滨海新区的试点应该是当地的中行,适用人群是当地居民。诚如此,一间理财室足矣。而对应的香港股市,因为一下子加入了140万潜在的投资人口,恒生指数820日一天大涨1208点足够消化这个好消息了。但随后几天,任何有理解力的人都会发现,他们的正常思维经受了一次黑色幽默式的挑战,而对应的香港股市则是天天暴涨。

  很快,投资者知道,试点虽然是通过滨海新区,也就是天津塘沽、大沽和大港等部分地区组成的开发区,但除了中行的塘沽支行,河西支行、西青支行及和平支行等支行都可以经办这一业务,合情合理的联想也就是港股直通车不止限于滨海新区,凡天津市区居民都可以搭载。如果市区可以搭载,武清、宝坻和蓟县这样的郊区居民是否也可以搭载呢?我们的户籍管理对城市和郊区的区分从来没有严格过,只能是行政区划的管理。于是乎,合理的联想是天津上千万人口,且又是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的一大群有钱人都可以投资港股了,怎不由得港股继续大涨。

  更戏剧性的变化来自外管局人员的解释,解释说,根据试点规则,中行其它分支机构可以通过与天津分行签署代理协议的方式开办业务。文字游戏至此结束,这无异于一个天大的玩笑,本来的滨海弹丸小地的试点,还没有开始,其原始意义已经天翻地覆,至此全国人民都可以,而且是非常方便地买卖香港地区股票了,怎不由得香港股票一周之间大涨20%。相信港人也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阵势,政策一点点挤牙膏式地解释出来,到最后竟是一个全面开放的天大利好。

  如此一点一滴地释放政策,真不知管理层的本意是什么?为了使投资者逐渐适应,有心理准备,避免一步到位式的疯涨么?若是在香港地区,如此披露信息一定会受到交易所的惩罚。甚至在沪深交易所,对于明明有完整信息,但却千呼万唤不出来,即便披露,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行为,证监会也开始将股价变动纳入监管范围,甚至采取盘中紧急停牌,直至公司充分澄清或披露敏感信息。现在,管理层竟犯了如此低级的错误,如此肆意解释政策,恐怕只有对掌握政策的人有好处。其结果是接近事实真相的内幕人士得以提前入场,而远离信息源的投资者被文字游戏牵引,为人抬轿子。

  第三家交易所

  全国人民人人得而投资之,港交所对于内地投资人,等于是沪深股市外又平添了一家交易所。一家交易所的年收入是多少?以沪深股市每天2000亿元的交易量,仅手续费和印花税的收入就将近18亿元。其中国家收印花税12亿元,交易所和证券公司收手续费6亿元,一年250个交易日,手续费便是1500亿元。港交所没有内地的交易量,但上半年平均日交易额也达到了600亿港元,虽不及上海交易所,也达到了深圳的交易量。若以0.25%的交易佣金计算,一年中券商和交易所的收入便是375亿港元。这还是在内地投资者未通过正规途径介入前的情景。难怪滨海新区试点一宣布,工行、建行和交行都坐不住,纷纷表示他们的试点马上就要开始。所谓利益共沾,中行一家垄断了内地投资港股渠道的确不合理,于是银行间的竞争使得传闻愈演愈烈。至此,稍有常识的人一定会推理,既然是试点,一定会等结果出来再推广,可现在的政策是还没试点已经遍布全国,故而对类似工行马上在上海试点的消息也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了。

  一个新的交易所出现,藉助的交易渠道又是网络,电脑上下载一个软件就可交易,且交易的又是内地交易者熟知的股票,其普及速度应该是惊人的。甚至你都很难把它当成是境外投资,而是沪深同等地位的市场。比价效应下,三大市场应该有大致相仿的定价水平,尤其是A股和H股,完全相同的股票,从前是因为投资人群的分隔而价格不同,现在打通了渠道,未来某一时点必定相同。问题在于,是沪深股市向著香港回归还是香港向著沪深股市回归?不妨对比一下沪深股市和香港股市的流通市值,89日上证指数4700馀点的时候,其总市值就以16万亿元的规模超过了香港市场,但这只是总市值,尚有2/3的股票不能流通。5000点后,沪深股市总市值23万亿元,流通市值仅1/3,不足8万亿元,还不到港股的一半。靠这样的资金量去推进港股,恐怕心有馀而力不足。

  实际上,即使耗尽中国的居民储蓄,也难以使港股有沪深股市这样气贯长虹地上涨,内地居民储蓄馀额是17万亿元,今年沪深股市总市值从10万亿元跃上20万亿元,流通市值增加3亿元,背后是储蓄零增长乃至大搬家。股市萎靡的2005年,全国居民的储蓄馀额一年跨越3个台阶,一年净增2万多亿元,现在,经济总量迅猛增长,储蓄本应更多,却全进入了股市,其结果也不过是把流通市值推高3万亿元。而港股,宣布试点后的一周,市值即高涨4亿港元,其消耗资金之多绝非内地资金可以填平。

  当资本自由进出后,股票市场最终并不是一个资金决定的市场,而是反映经济健康的晴雨表。比如H股市场,其中100多家企业都是国内各行各业的国有龙头企业,完全代表著国内宏观经济的走势。在2001年开始的5年熊市中,中国内地股市与宏观经济背道而驰,而H股市场却与宏观经济走势完全契合。资本市场的发展规律和任何社会现象一样,总是先进的同化落后的,否则,也不会有全球成熟股市市盈率趋同的表现。香港地区主板市场有百年的历史,上市公司除了内地和本地公司,还兼有海外大公司,是国际化市场,它直接与国际惯例接轨,拥有众多的国际投资者和一流的国际机构投资者,在市场变化走向上,总是十分敏感地与欧美市场联动。香港地区主板市盈率水平与发达国家市场大体一致,市盈率稳定而偏低,熊市时平均市盈率大约为1015;牛市时平均市盈率大约为1520;内地A股的市盈率则长期高企,牛市时可高达60倍以上,即便熊市时,市盈率也可高达2030倍以上。

  第三个交易所出现了,最终是否能把内地股市带上国际轨道仍然是一个谜。有人会说,日本也是开放的市场,市盈率却高达上百倍,日本高储蓄率和日元长期的零利率政策是决定因素。香港地区是自由港,以吸引海外投资,把自己塑造为金融交易圣地为首要目标,自然有极度优惠的引资政策。至于内地,现在的开放海外投资,无论怎么看似乎都是被1.3万亿美元外储逼出来的应急之策,是否最终配套相应政策,使市场成熟稳重起来,还有待观察。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2/52294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