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综合报道
中国和美、日、欧等国的贸易摩擦烽烟再起,继早前中国制造的涉嫌有毒宠物食品、含铅漆玩具及问题汽车轮胎被美国下令回收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6月28日突然宣布,将禁止进口中国五种人工养殖水产品,因水产中含有美国禁用的抗菌剂,直到供应商能够证明这些水产品不含有毒残留。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6月29日回应,要求贸易夥伴提供忧虑中国产品安全的证据。中国对出口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检疫程序,除非产品违反合约条款或进口国的检疫规例,否则有关国家不应该阻止产品入口。
事实上,此次中国水产品残留化学品事件并非孤立事件。继中国出口美国的动物饲料被怀疑导致许多宠物死亡的事件之后,中国出口美国的轮胎也被认定存在安全性能问题。在日本,中国产的牙膏被发现含有有毒化学物质,并开始回收这种牙膏。日本经产省也宣布,有一部分中国产的压力锅可能会引发事故,下令日本的进口业者回收。欧盟接踵跟进,也对部分中国养殖海鲜产品下达进口禁令。
美国议员吁罢买中国水产
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发表声明表示,去年10月至今年5月,多次在中国进口的五种水产,包括鳗鱼、虾、鲶鱼、鲮鱼等鱼类中,验出含有美国禁用的药物污染,如“硝基口夫 喃”、“孔雀石绿”及抗菌剂“氟化苯酚酮”。
根据美国规定,这些抗生素不能在水产养殖中使用,而中国水产养殖业也禁止使用“硝基口夫 喃”和“孔雀石绿”。声明强调,虽然至今并没收到有人食用这些水产后感到不适的报告,但当局认为有必要采取措施,保障美国消费者的利益。
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又说,在中国进口水产品中发现的药物残留物含量很低,大多数处于或接近可检测到的最低含量水平。因此,不会要求召回这些已经发往美国商店的中国海产品,也未建议消费者将已购买回家的这些海产品销毁或退货。
负责食品保护的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助理局长艾奇逊说:“我们采取这个行动,是因为不断有证据显示,部分从中国进口的水产品存在非法残留物,而这在美国出售的海产品中是不允许的。”
美国国会对此表达高度关注,民主党参议员杜宾说:“很不幸,情况发展到这个地步,任何商品如果贴有中国制造的标签,就好比一个警告标签。”有民主党众议员表示:“我要呼吁消费者,不要买那些在中国养殖而运到美国贩卖的鲶鱼。”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养殖水产品生产国,占全球总产量的70%,与全球出口总值的55%。
近期中国出口海外的产品频频被指有安全问题。美国早前陆续查禁了一批中国产品,包括食物、药品、生活用品、汽车零件以及玩具等。
中国制造成为危险标签
近期一批又一批中国出口产品被指存在安全问题,遭美国查禁或回收,恐有损中国制造在美国的形象。同时,美国炒作中国商品安全问题,势将助长美国贸易保护的呼声,加剧中美贸易摩擦。
近年中美之间贸易不平衡加剧,去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高达2330亿美元,并且仍有继续增长的趋势。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开始抬头,国会一直要求华府对华施压,以解决双方巨额贸易逆差。
但贸易失衡毕竟不是普通民众关心的话题,也无法影响到美国人购买物美价廉的中国货,中国生产的玩具、家具、服装、食品、家用电器等等,已深入美国的千家万户。不过,中国出口产品接二连三被指出有安全问题,却可能让情况发生变化。因为这些产品与美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美国消费者情绪和对中国商品的需求都可能受创。
芝加哥一位投资专家表示:“品质是一回事,安全是一回事,我们如果继续听见安全有问题,那真的会冲击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观感。”
事实上,美国民间情绪近期也似乎正在恶化。美国报纸有评论称,中国是在“损害与美国的贸易往来。”一则电视广告更表示,沃尔玛过多地进口中国产品,等于给中国带来财富,告诫民众在沃尔玛购物时要三思。
《纽约时报》最近就一系列中国消费品安全问题公布了大批读者来信,来自各行各业的美国消费者抱怨中国进口货的安全质量问题。一位纽约读者在信中表示,鉴于中国生产和出口背后的驱动力是贪婪和缺乏诚信,国会应该通过一项法律,要求进口商在中国产品的包装上附加特别的警告标签。
美国民主党参议员杜宾最近在建议国会通过更严格的食品卫生监督法的时候表示,“中国制造”目前在美国已经成为危险标签,这真是一种不幸的局面。
国会则会在针对中国施加贸易限制上赢得更多支持。为美商提供对中国贸易谘询的“中国策略”负责人表示,如果下一次有国会参议员提出限制对华贸易的保护主义条款,将会赢得共鸣与支持。
日欧趁势跟进
中国去年总共出口了302万吨海鲜,其中16%进入美国。目前美国排在日本和韩国之后,是中国第三大水产品出口市场,也是增长速度最快、增长潜力最大的市场。美国企业研究所的国际贸易问题专家巴菲尔德对此表示,食品安全可能仅仅是中国产品的冰山一角,其它产品的安全质量问题将会逐渐显现,而且其它国家将会紧步美国后尘,向中国施加压力。
“产品安全在美国是一个敏感的问题,美国抓住这个问题向中国发难,是要显示任何国家的产品进入美国市场,都必须符合美国的标准,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不能和美国的其它贸易夥伴有不同的标准。我想不仅美国不买中国产品的账,预计欧洲和日本等其它国家将会很快采取跟进的行动。”
其实,最近一段时期,中国产品的安全问题在世界各国引起强烈的关注。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对中国进口的水产品采取最新限制措施之前,来自中国的宠物食品配料、玩具火车、化妆品、药品和烟花爆竹等已经被列入不安全产品的名单。不久前,中国制造的汽车轮胎也涉及安全事故,有关当局下令在美国市场上召回45万个中国进口的轮胎。
5月初,在巴拿马和多米尼加共和国因查出中国产牙膏中含有二甘醇宣布停售中国产牙膏,随后美国、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也相继做出停用、停售中国产牙膏决定。
尽管中国政府一直强调中国产牙膏中的二甘醇含量是安全的,但其它国家并不买账,“中国二甘醇牙膏”事件仍在不断扩大。
日本新泻县6月19日宣布,他们从中国生产的名为“瑞穗(MIZUHO)牙膏QX”的一次性牙膏中检测出了有害物质二甘醇。目前,位于新泻县秋叶区的进口贸易商“岛仓工业所”已经开始主动回收用于宾馆、饭店的这一牙膏。据悉日本约有600多个宾馆饭店使用该产品,每月出货量为100万支。
日本经产省6月26日宣布,有一部分中国制压力锅产品有问题可能会引发事故,下令日本的进口业者回收。被回收的三款压力锅加热使用时,手把温度很可能高到摄氏50度,有烫手之虞,因此无法达到日本消费生活用制品安全法(消安法)的标准。此外,这三款压力锅在低于技术标准所规定的压力下,锅盖容易出现移动、偏离,很可能出现锅内热食溅出的情况。日本业者进口这三款中国制压力锅约有1万个,从前年11月到今年4月为止,主要是通过网路或通讯方式贩卖,至今约售出8700多个。
欧洲联盟发言人Philip Tod也在日前对部分中国养殖海鲜产品下达进口禁令,并要求欧盟国家对中国海鲜安全提高戒心,加强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