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杨文凯
在日本的外国人研修实习制度引起极大争议,不得不走向转制之时,“外国人研修生权益网络”于6月11日正式成立。在日华人新闻工作者、著名作家莫邦富,和日本国会前参议员、律师大月□ 雅子担任这一人权组织的共同代表。在过去10年里,莫邦富一直关注研修生问题,并针对研修生的生存现状、研修实习制度的弊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采访报道。莫邦富指出,该人权组织的前身是“外国人研修生问题网络”,由“问题”改名为“权益”,虽是一词之差,却说明外国人研修生的权益不容漠视和放弃,再也不能止步于问题阶段,必须从维护劳动者基本人权和利益的角度来认识。
莫邦富回忆称,1998年他深入千叶铫子地区,第一次采访了中国渔业研修生在当地水产组合里工作的情况,深受震动。当时,劳动合同规定研修生一月收入9万日元,实际上每月只有6万日元,再扣掉食宿费用,研修生拿到手的只有3万多;在研修生宿舍里,管理人每传呼一次电话,就收费500日元,研修生接听电话都限时限刻。莫邦富对此进行了深入追踪报道,成为在日本揭露研修生生存困境的第一大案。此后,随著千叶警方跟进,水产组合遭起诉被判有罪,最后解散。不过,莫邦富自认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个人责任是引起社会关注,不可能照顾到许多具体的人权侵害案例。这时,他遇到了日本的“全统一劳动组合”。“全统一”帮助外国人研修生讨回工资、讨回护照,做了很多工作。本次在“全统一”支持下,更成立了“外国人研修生权益网络”,将进一步维护研修生的人权和利益。
莫邦富指出,从报道铫子侵权大案至今,经过近10年,但当年研修生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非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被放大:规模变大、地域变广、行业变多、性质变恶。日本国际研修协力机构(JITCO),当初还把研修实习作为一项事业来做,现在虽已明确知道研修生在日本企业中根本不是研修学习技能,他们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自流。据了解,日方内部有规定,诸如红外线切割技术、模具制造技术等,都不能传给研修生。外国人研修生在日从事技术含量很低的工作,90%都沦为单纯劳动力。
莫邦富认为,日本在大正时代有描写纺织女工悲惨境遇的著名小说《女工哀史》,当代的“女工哀史”依然在发生,只是当事人换了国籍,成为外国人。外国研修生受压榨、欺凌、盘剥的现象,为什么能够长期持续下来,这与日本社会的官商政互相勾结有密切关系。比如负责引进印尼研修生的最大机构IMM JAPAN,曾经大量为政治家捐款,研修生管理出现问题后,就有政治家向JITCO和入管局施加压力,掩盖了侵害研修生作为劳动者基本权益的本质。莫邦富说,对一部分大企业和优良中小企业而言,研修实习制度确实起到了培训人才,促进日本本社与当地合资企业走向融合的作用,应该得到正面评价,但研修实习制度引发的大面积、深层次的问题为何远远超过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值得深思。
莫邦富说,现行制度不仅助长了中小企业内部产生非人道行为,更重要的是拖延阻碍了日本的产业升级换代、社会构造改革的步伐。从历史进程来看,随著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产业在世界上经历了转换的过程,比如纺织业中心从羊毛产地转移到技术领先的英国、美国,再转移到人工费低廉的日本,现在转移到中国;钢铁业中心从英美转移到日韩,再转到中国。产业转移的进程是不可阻挡的,如果用人为力量去阻止产业转移的历史潮流,结果会很悲惨。日本的研修生制度,就是在逆时代潮流而行。比如日本的福井县、岐阜县是小型服装企业最集中地区,也是引进研修生最多地区。
10年前,福井县走向海外办厂的服装企业,并不是一流的,而那些有品牌力量、有销售渠道、产品附加值高、生产工作忙的大企业满足现状,没有危机感。几年后,走向中国的二流企业越做越强,劳动力成本下降,生产出现规模效应,而留在当地的企业不得不靠引进研修生来延缓衰退进程。日本的经产省、法务省、厚生省等实行研修生制度,事实上是给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吊葡萄糖水、打强心针,从而把产业制度上不可回避的矛盾和问题转嫁到最弱小的研修生身上。莫邦富说,我10年前报道研修生问题,还是出于一名新闻记者的正义感和良知,现在光有正义还不够,必须从解决产业矛盾著手。
莫邦富举例说,1996年上海百万工人大下岗,砍掉的大部分是纺织业。上海市政府不惜以壮士断臂的勇气来解决隐患,推动产业升级换代,这才有了10年后的汽车业、生物工程业、航天航空业、精密机床业等,才有了上海今天的辉煌。如果当初不痛下决心,时至今日,百万人还是要下岗,社会成本却要倍增。与此相仿,日本政府与行业协会必须有清醒认识,要理解时代潮流引发的行业转向和企业结构改造不可避免。联合国报告显示,日本走向少子化老龄化,整个服务产业和工业都缺少劳动力,谁还会甘心从事农业劳动?日本农业靠引进外国人研修生来苟延残喘,只是拖延时间和生命,越拖后果越严重。在世界范围内,日本的汽车业、家电业崛起,就意味著美国的同类行业被挤垮,但美国创新发展新行业,今天全世界都在用Intell、Windows、GPS、Google等,这是美国找到的出路。日本如果不改变思路,不致力于开发今后20年的支柱产业,只靠引进研修生来维持夕阳产业,这条路会越走越窄。
随著中国经济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人民币汇率上升,中国研修生的来源将走向枯竭。从目前来看,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留学生和研修生来日很少,大量劳动力来自河南、东北、内蒙等经济滞后地区,已经说明了问题,也预示了前景。日本的研修生制度不彻底改变,恐怕10年后只有去非洲招人了。
在中国,人权保护最近也成为重大课题,中国政府对海外奴工现象再也不能漠然无视了,因为这不仅违反国际劳动法,更影响中国形象。现在,中国经济越发达地区,劳动争议越大,中国政府中最忙碌的部门是劳动局中的仲裁机构,连周末都要开庭。如果中国的派遣机构不重视研修生权益,那么总有一天会出现研修生控告派遣机构的案例。
最近,日本内阁各省厅开始关注讨论研修生制度的缺陷,试图亡羊补牢。莫邦富认为,日本官员的思路在转换,本次踩刹车的力度超过以往,有望取得积极成果。莫邦富本人比较认同厚劳省提出的讨论案:一次性发给研修生5年签证,让他们享有劳动力同等待遇。莫邦富曾向政府部门多次提出过类似建议,希望日本在转换产业和维护研修生权益方面,都能取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