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文凯
温家宝总理访日破冰之旅,对中日关系回暖起到了重大作用。《人民日报》东京支局长
一、温总理出访东亚的顺序,为什么是韩日,而不是日韩
对本次温总理先韩国后日本的出访顺序,日本媒体和政治家事先有疑问,因为安倍首相去年10月出访顺序是先中国后韩国。对此,于青表示,从个人的工作经验出发,对这样的安排是可以理解的。
本次赴日前, 于青在《人民日报》国际部负责东亚报导。他在与日、韩驻中国大使馆人员和驻京记者的交流中,明显感受到,韩国方面认为中国重视日本胜过韩国,重视朝鲜胜过 韩国。中韩关系虽然没有大问题,但也经常发生一些小误解,比如韩国方面认为中国总理很长时间没有访韩了,为什么一定要与日本放在一起,变成顺访?为了打消 这种不满和抱怨,温家宝担任总理后首次出访东亚国家,在行程顺序上不得不认真考虑。本次温总理先访韩后访日,有利于表达中方对韩国的重视,有利于韩国在中 日之间建立起必要的心理平衡。温总理的用心和安排值得理解。
二、温总理访日期间,为什么中日没有签署待望已久的第四个政治文件
进入21世纪以来,中日两国的政治家、学者、友好人士都在谈论中日签署第四个政治文件的可能性,许多人也推测本次温总理访日应该是一个好机会。
于青表示,1998年 江泽民主席访日时,中日有关第三个政治文件的洽谈早在半年前就开始了,但即使如此,中方还是留下了苦涩的经验。中方曾希望在第三个文件中能明确写入日本对 侵华战争的道歉之意,就像日韩两国已经达成的政治文件那样,但日本直到最后都不同意。当时,中方代表团的专机已经起飞了,双方的谈判仍然没有结果,最后仅 以“共同宣言”的形式发表。据此来看,中方本次对能否达成让双方都满意的第四个政治文件,是做好两手准备的,完全认识到问题的难度。
况且,本次留给中日协议的时间只有一个多月。对双方而言,要在有限的交涉时间里,取得让双方都满意的成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为此,中日双方最终仍以《联合新闻公报》的形式发表声明。从已经发表的内容来看,停留在双方都能接受的程度上。
三、两次《联合新闻公报》的比较
去年10月,安倍首相访中时,双方发表了一个《联合新闻公报》;本次温家宝总理访日,双方也发表了一个《联合新闻公报》。两相比较,去年的公报对台湾问题一笔带过,本次《联合新闻公报》则写明了日本坚持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的立场,也就是理解并尊重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
去年的公报提到“中日双方同意建立战略性互惠关系”,有人质疑中日关系是否会从“友好”传统走向“互惠”时代。其实,中日在互惠关系以外,还提到了“和平共存、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16个字,这是胡锦涛的原话,也表明中国继续提倡并关注中日友好。本次公报总结了“战略性互惠关系”的基本精神和具体内容,让战略互惠首先落实到六大领域,非常富有成果。
于青和与会人士还用一系列数字来描述温家宝访日成果,比如,温家宝总理与安倍首相第三次会面;中日双方在6大领域建立了合作互惠关系;今年是中国总理相隔7年访日;安倍首相陪同温总理共同出席了8项活动;温总理国会演讲获得11次热烈掌声;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温总理在立命馆大学交流棒球时,球衣号码就是35;温总理访日期间共参加了36项活动;温总理从羽田机场落地到伊丹机场离境,在日逗留了51个小时;共有超过800名各界人士在东京参加了欢迎温总理的晚宴等等。总之,从民间角度看,本次访日是成功的,中日提升了友好温度,密切了首脑关系。
四、有关今后中日协力的重点
今后中日合作的重点将放在资源、能源、环境领域。节能、环保,是中国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很大作用,日本也很重视,认识到这是地区问题,也是全球问题。从战略性互惠关系角度来看,这是非常适合的主题。
于青表示,今年秋天中共将召开十七大,对今后中国发展的方针与战略做出布置,也给外界认识和理解中国一个新机会。20年前,1987年,中共召开十三大时,邓小平设计了中国发展战略,树立了小康社会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两个目标,并提出了以GDP翻两番为基础的三步走方案。其实,邓小平构思这个总体战略,与日本关系很大,受到了大平正芳首相的影响。
于青认为,在中国改革开放、走现代化道路的进程中,比投资、贸易更重要的是,日本启发了中国制定具体的发展战略和计划步骤。1979年,中国提出的口号是“四个现代化”。大平首相访华时曾问邓小平:中国提出了自己的现代化计划,具体的步骤是什么?未来的现代化全貌是什么?邓小平后来会见竹下登首相时,谈到了当时的心情。他说,大
五、对今后中日关系的忧虑
于青谈到,中日之间存在著诸如靖国参拜等各种各样问题,但最令人忧虑的是中日是否会再发生战争。
近来,于青看到日本的一些实际情况,尤其是年轻人的现状,令人担忧。比如电视台采访一位年轻人,打临工,月收12万日元。他赞成日本改正宪法,也赞成日本行使集团自卫权。问其理由,他说现在的生活状况不好,想参加自卫军,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另一个电视讨论节目中,某日本学者谈到有必要行使集团自卫权,认为在2010年 上海举办世博会之后,中国会著手解决台湾问题,日本将帮助美国对中开战。于青说,听到这样的话从学者的嘴里自然地轻易地说出来,让人忧虑中日之间重新开战 并非没有现实性。在中国,网络上也有类似不负责任的话语,特别在小泉时代中日关系恶化之际,年青人的激愤之情令人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