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心俱乐部:
今天我以万分寂寞的心情,向你们倾诉我天大的烦恼。当然,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大大小小的烦恼,而且根据各种时期都有不同的烦恼。目前我的大烦恼就是我的忘本问题。
简单地说,我很爱看电影看小说,以前性格也很活泼,但很长时间以来,我对于祖国的东西,可以说是几乎失去了兴趣。我也不知道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想当初,我还专门让人从国内带书来看呢。不知道哪一天开始,它们简直无法吸引我了。让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导火线,是春晚,也就是春节联欢晚会。因为我家的电视是装了乐乐中国的,是可以看的,而那天我也没出门,我完全可以打开电视看,但我竟然没有看的兴趣。我宁愿翻翻报纸发发呆,早早洗澡睡觉。第二天,我跟几个中国朋友说,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我忘本,更有一个朋友说我这种对看春晚都没有兴趣,很可能是得了凡事都提不起兴趣的那种忧郁症。我越想越害怕,好像我最近真的挺不愿意出门的,宁愿安安静静在家,而且对自己祖国的那些影视作品,常常感到一种反感。我自己也知道做人不应该这样,毕竟自己是祖国的土地抚育的,可是我就是看不下去,觉得又土又肤浅。如果在当年,我这就是标准的崇洋媚外,而现在,我觉得我就是忘本。据说忘记过去就意味著背叛,那我不成了叛徒了吗?问题是,我又觉得自己没有对不起谁。但确实感到自己有点怪,一个人怎么能对自己祖国的东西,尤其是春晚啊,那么毫不在乎呢?那到底是入乡随俗还是不忘本的好呢?
东京 陈素芬
素芬小姐:
嘻嘻,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烦恼,不看春晚怎么了?我觉得一点错都没有啊。
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我觉得只要不给别人添麻烦,不违反法律和社会的基本常识,那么接下来自我的兴趣爱好完全是个人的事情。你如果喜欢看春晚,你录下来连看80遍也行;你如果不喜欢,一眼都不扫也行。这完全没有对错。
也许,如你所说,不是春晚的问题,是你感到与过往的价值观和生活感受,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但是你心里有点不安,不知道这样算不算有问题,怕和同胞朋友一起时显得格格不入,是这样吗?如果是,我跟你说,那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好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允许生活方式和个人趣味有万千种的时代、社会,不同的人能彼此接受、认同,我觉得这就是和谐社会,何必要和别人一样呢?人家看为何不看就觉得不对?——也许这样有安全感,但既然你已经有了个人的主张:不爱看!那么完全不必犹豫。
说实话,我也没有看,但我上班后听同事说了一个段子,学会了而且应用了那句“你太有才了”。我跟你说,这点事你都能这样烦恼,你太有才了。不要这样对自己忧心忡忡,按照自己的心愿而生活就行了。
杜海玲
陈小姐:
每个人的兴趣爱好都属于个人的事,所以首先我不明白你信中所说的“忘本”是什么意思。你说的春节联欢晚会,非常抱歉,我从来不看,从前也不看,所以没有办法与你讨论。要是有人一定要问为什么不看,这种问题本身就多馀,为什么一定要看?我觉得不好看,不值得浪费时间,就不看。要是这也非要扯上什么忘本之类的话,那么从前的中国男人留辫子、女人裹小脚,是不是现在也要继续?
文艺娱乐,当然要选自己喜欢的,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自由。话说回来,喜欢的人尽管看,也无可厚非。不过,就算喜欢看什么春节联欢晚会,即使专程为此包一架飞机飞回祖国去看看,除了代表个人趣味以外,其他什么都不能证明。所以,你根本不必过虑,小题大做。
一个人在哪里生活,无论有意无意都会受到当地的影响,那是很自然的事情。再说,好的作品,舞台也好、电影也好、书也好,一定是有市场的,不是靠争,而是靠实力。
顺其自然不好么?要是你徵求我的意见的话。
Stel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