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海玲
我有相当长的时间不能吃巧克力,原因是小时候的一次贪吃。彼时我大约十岁,也许更小,那做成金币形状的巧克力如此诱惑我幼小的心。它们从上海来,装在漂亮的铁盒子里。那天父母一出门,我刷一声抱起铁盒子,一颗一颗满意地剥开并接连扔进嘴里,面前金纸渐渐成堆,然后我呕吐不已。自此巧克力成了我的呕像。
经过对巧克力视而不见的漫长岁月,有一天我突然对它又有了感觉。这已经是近一两年的事情了——时间是治疗创伤的良药呀,同时也说明我浪费了多少可以吃巧克力的青春时光。而一旦我的味蕾又能感受巧克力的美味之后,就有要将过去的损失补回来的决心——长话短说,我已经吃遍了日本市面上销售的巧克力,它们谁甜谁苦谁酸我一目了然,如同我曾经对话梅的研究一般(由于我曾写过对话梅的热爱,所以收到过好几位好心人寄来的话梅。我很感动地吃完了它们,但我跟您说句实话,我后来不吃话梅了,改吃巧克力了。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请您寄巧克力,因为巧克力可以买到的,不像话梅要从国内带,而且我也会很不好意思)。
我可以告诉你一点心得,明治制果的可可粉99%巧克力千万不要买,那不是人吃的,我认为黄连也没有它苦。到目前为止,COTESOR的黑巧克力是最美味的一种,价钱比日本的普通黑巧克力贵一点点,我家门口的超市是400日元一块,味道好极了。此外还有一个小细节,由于日本高温多湿,所以巧克力受欢迎的季节是秋冬,当看到商店里摆起了新品种,注意,那就是都市的秋天来到了——如果你要感受秋天,除了看红叶也可以看巧克力。一到10月份,日本各厂家都推出新款巧克力,当然基本是换汤不换药,但总得弄点新名堂让大家感受新鲜,这一点和销售化妆品一样,反正女人都爱被骗。
今天正是
如今在日本,情人节就是大送巧克力的日子,分为“本命”和“义理”,这一点我们都不感新鲜了。有趣的是前年开始流行起了友情巧克力(tomochoko),女孩们不送男孩送女孩,而且是大批量生产发送。现今的女学生们,13日晚上在厨房勤勤恳恳地烤蛋糕、小甜饼和巧克力(普通巧克力都不入她们眼,做的是嫩滑香的拖肥巧克力),用事先买好的精美小口袋包装好,几十包,一色的小小包装袋,带去学校,回来的时候也是几十包,却是各色各样的了,那是其他女生的作品。女生们天女散花一般在校园互赠小巧美丽的点心袋(男生在一旁艳羡地期待),让情人节发展成了女生们的点心日——我本人非常赞同女孩子会手制些点心,所以十分喜欢这一道风景。
小女也是这些女生之一,昨天放学回家就说要烤小甜饼。经过她的努力和被她呼风唤雨使唤的弟弟的努力,当然还有我的偶尔帮忙,她终于烤出来了,包成20份——我看她们全班女生都能有了。然后她拿回来一堆,女生们个个独具匠心,那包装可爱漂亮得秀色可餐,我有巧克力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