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 文
时光匆匆,白驹过隙又一年。如果为2006年寻找一个关键词,最能描述事实的无疑是“变化”。
联合国秘书长新旧交替,安南走完了为世界奔波的10年,潘基文上马有助于推动联合国进入亚洲世纪;美国中期选举以在野民主党全面胜利告终,宣告了民众对现行伊拉克政策的强烈不满,也预示著共和党在08年丢掉政权不可避免;中国在政治上更稳定、经济上更发展、外交上更有力,《大国崛起》在岁末热播,反映出一种主动挑战、积极应变的心态;日本完成了执政党和政权内部的世代交替,小泉卸任,安倍上台,日本的亚洲外交由强硬走向务实,中日关系随之改观,出现了冬去春来新气象;当然还有朝鲜顶著全世界的指责和压力,强行试爆核武器,改变了自己在六国会谈上的身份和地位,更可能改变未来的东亚和世界。
回来再看2006的在日华人社会,是否也有令人惊喜的变化呢?从《中文导报》总结归纳的华人十大新闻来看,这一年的华人社会也是明暗分呈,向上提升与向下沉沦同在:华人首次主导、筹划、运作规模宏大的中华年和华商会活动,在日华人人数稳定增长,网络通讯全面进入华人生活,中国归国残孤控告日本政府初胜,以“国民美少女”林丹丹为代表的华人二世茁壮成长脱颖而出;与此同时,中国人研修生、留学生的底层生活依然困苦,华人企业的经营理念没有进步、经营手法不够成熟,华人违法犯罪时有发生,尤其是中国人女性的恶性杀人事件从年初杀到年尾,动机险恶,行为冲动,手段残忍,令人发指。
2006年,华人社会虽然保持稳中求变,在积累中求上升的态势,但依然没有发生夺人耳目的、令人惊喜的质的飞跃。一方面,华人主流和稳定社群逐渐融入日本社会,开始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发挥作用,尤其为改善中日关系而推波助澜,奉献力量;但另一方面,相当部分的华人弱势群体依然生活在社会底边,他们的生存状态乏善可陈,许多人成为日本暖昧而落伍的外国人政策的牺牲品。2006年在日华人社会的特点显示为:
1、华人社会的规模在增大、资源在增厚、力量在增强,华人社会进一步脱离扁平形态,变得更加立体、复杂、充实、厚重。为此,华人介入主流的能力变强了,发挥作用的机会变多了,尤其在沟通中日理解、改善中日关系方面往往会四两拨千斤,起到令人刮目相看的特殊作用。
2、随著中国经济发展,国人海外自由行不断扩大,包括日本在内的海外华人社会急剧膨胀时期已经过去,接下来是沉潜积累、落地生根的日子。目前的在日华人稳定人口,都是过去10多年沉淀积累下来的成果。在日华人社会虽然有增长扩充,但凭目前的社群规模和社会基盘,尚不足以在政治上争取更多权力,不足以产生经济势力的整体性崛起,不足以完成社会阶层和生活水平的全面上位。所以,在日华人既要奋发向上,在求生存谋发展方面有所作为,又要耐得住生成积累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寂寞时光。千万个小小的发展会聚拢成一个巨大的进步,华人社会的变化将以扩大边际效应的方式来实现。我们相信,惊喜永远发生在水到渠成之后。
3、为了令人惊喜的变化早日到来,在日华人需要有“顶天立地”的气概。所谓“顶天”,指华人已有条件接触更多的主流,更高的上层,华人需要具有同他们平等对话的心理优势和行动能力;所谓“立地”,指华人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实现自立,在日本社会上获得敬重,在中日之间建立起必要的尊严。
在日华人走过2006年,放眼天下看尽世间变化,拉近距离感受中日变化,更通过每天的平凡工作来实现生活的变化。华人社会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的发展上,寄托在日本的恢复上,寄托在中日关系的改善上,也寄托在每个人的进步上。2007年,是中日恢复邦交35周年——面向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动人的伟大前奏就要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