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改善中日关系事在人为
日期: 06年12月3期 评分: 0.00/1

 

       2006年的中日关系,一言以蔽之,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以小泉纯一郎卸任和安倍晋三当选为转折点,2006年的中日关系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延续著过去5年来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而导致中日关系恶化的惯性继续沉沦,终因小泉选在815强行参拜而探至谷底;后一阶段以安倍接任内阁总理后首访中国为契机,中日首脑确认两国建立战略性互惠关系作为关系目标,使得持续下滑的中日关系大阴线重新拔地而起,出现了上扬新趋势。记得2005年末,中日两国民众,尤其是在日华人,大都期盼著中日关系早日实现第二次正常化。如今时光匆匆走过1年,中日关系呈现出拨云见日的新气象,让人感佩两国领导人果敢的政治决断之馀,更深刻感受到形势比人强——全球化步伐、地域统合趋势、中日合作双赢的共同利益、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愿望,不是任何个人意志个人作为所能扭转的。

中国一贯主张历史认识是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小泉在任首相5年多,连续6次参拜供奉著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严重践踏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导致两国关系深陷“政冷经热”的困难局面。但即使在中日关系跌至复交以来最低点的2006年,两国有识之士依然没有失去信心,没有放弃努力,而是坚持以民促官、以经促政、以文促信,为推动中日关系重回良性发展轨道奉献了智慧和心力,这自然成为安倍上台后能及时顺利扭转日本同中国亚洲国家关系的重要前提。

2006年里,这些看得见的努力包括中日启动旅游交流年,锲而不舍地扩大人员往来,推动实地交流;由两国政府主导举办的“中日环保节能论坛”和由民间有识之士发起组织的“东京—北京论坛”等,积极推动公共外交大思路;中日投巨资推动两国高中生互访,把中日友好的种子播撒到年轻人的心里;还有中国政府在日盛办“2006中国文化节”,在日华人筹办“2007日本中华年”,中日政府策划“2007中日体育文化交流年”活动等等,目的就是让中国更深更广地走进日本,让中日国民更好地理解对方、信赖对方。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看不见的努力来自社会、来自民间、来自所有期盼中日关系实现二次正常化的每个人,中日关系能在短时期内出现峰回路转的改善势头,显然是众人添柴火焰高的结果。

在经济方面,中日贸易额在2006年跨越2000亿美元大台,日本对华投资也不断上升,经久而持续的“中国特需”成为日本经济走入战后最长景气恢复期的重要牵引力量。事实上,在中日政治关系经历“失去五年”的过程中,“政冷”没有冷却“经热”,相反是“经热”回暖著“政冷”,日益紧密的经贸交流与合作为中日关系迅速回暖重新上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由此可见,秉承个人政治信念,在参拜问题上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小泉的出现,对中日关系来说,只是一个异数,而不是常项。受其影响,中日关系的发展难免受到阻碍,有所停滞,但总的方向是难以改变的。所以,在中日关系上需要摒弃两种宿命论的论调:一为顺畅时盲目乐观,认为中日关系坏不到哪里去,中日友好是理所当然的事;一为挫折时深度悲观,认为中日关系搞不好了,并祭出中日存在大国地位之争和利益冲突的挡箭牌,断定中日友好终归是幻影。2006年中日关系发展的实态和进程,对以上两种宿命论提出了最有力的反证。事实证明,中日关系事在人为,友好并非理所当然,也不是虚假的幻影,而是两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建设的成果。上起政治领袖,下到平民百姓,只要有促进友好的信心、诚心和耐心,并且把心愿落实为行动,那么中日关系永远有希望。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72/29685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