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 文
新年伊始,在元旦初诣和抢购福袋的人群中,自然少不了旅日外国人,尤其是在日华人的身影。这种景象所隐含的象徵意味是:一方面,大批外国人入乡随俗,在生活和习惯上日益融入主流文化,并成为日本社会重要的消费力量,另一方面,日本的成长动力和发展活力越来越来自开放的国际化步伐。显然,当日本人口面临老龄化和少子化双重打击,将在2055年减至9000万的预测发表后,加大社会开放的程度和速度,大胆引进外国人才和劳动力,对日本而言将是唯一的选择。
岁末年始,随著逐渐递减的人口增长率被公布,这种开放的紧迫感就会涌现为强烈的社会心声。内阁府在年末的12月27日,发表了“规制改革、民间开放推进会议”提出的报告书,以日本社会在21世纪实现进一步飞跃为目标,呼吁社会各方面进一步改革。其中,有关出入国管理、外国人登录、职业安定、人才移动等外国人政策受到高度重视。
在泡沫经济崩溃后经历了失去的十年,日本在21世纪进入改革世纪——金融改革、行政改革、社会构造改革、邮政改革、教育改革、防卫体制改革等,改革措施层出不穷,小泉的看板口号是“没有改革就没有成长”。但当前的日本就像一个水位逐渐下降的蓄水池,国内所有的改革举措都是在池内折腾,目的是把沉积已久的一池死水搅成活水。然而,在水面下降池水走向乾涸的过程中,较之内部搅动更重要的当务之急,无疑是引进外来水源保持水位,甚至推动水位上升——这就需要开放。只有在加快开放的前提下,日本的改革才是有意义的。所以,对于老龄化少子化程度均居世界首位的日本来说,最现实的口号应该是“没有开放就没有成长”。
其实,改革与开放是相辅相成的双轮:没有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就不会有社会开放,而社会开放必然带来新一轮改革——这是中国的经验。日本只重视国内改革,却昧于对外开放,就如同小泉时代安于“政冷经热”,安倍上台前宣称“政经分离”一样,中日关系在分裂的环境下是不可能良性发展的。也许,开放的环境和对象不尽相同,中国的开放以先进发达国家为学习对象,日本的开放需要与发展中国家和人民交流,但开放对中日来说同样不可或缺。
目前,在日外国人约有200万,但外国人就劳者只占日本全体就劳者的1.5%,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如美国为15%,德国为12%,法国为11%,英国为10%,日本在开放引进外国人劳动力方面几乎近于锁国状态。内阁府的报告,再次提出了扩大开放、加强管理、完备法制、优化环境的外国人政策新方向,对21世纪的日本具有深刻意义。
日本全面开放外国人政策,无论是吸引高级专业人才还是引进单纯劳动力,中国人都将成为主力。21世纪是国际化的世纪,是区域统合的世纪,是中日全面交流的世纪,也是中国人大量进入日本的世纪。在日华人社会经过20年的生成积累,已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正在迎来百万华人新时代。在日本不可避免走向大改革大开放的时代,在日华人将比日本人更具信心和活力,会较中国人更显沉稳和耐力——他们是融汇中日精华的特殊的一群人,来自于改革开放的中国,还将成为日本的改革与开放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