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大国崛起》正是时候
日期: 06年12月1期

本报讯(记者 杨文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在1113日-24日,连续播出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引起重大社会反响。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以来的30年,《大国崛起》是继《河殇》、《走向共和》之后,第三部具有社会震撼效应的时政纪录大片。该片的作用不在普及世界史,或提前为中国走向崛起成为大国做思想启蒙,而是在中国和平崛起已成为事实的今天,为中国作为最新一轮的大国崛起提供充足的心理准备和舆论造势。民间普遍叫好,显示《大国崛起》来得正是时候。

《大国崛起》全片12集,每集50分钟,基本以大国崛起的历史时间为序,探讨解读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9个世界大国崛起的方式、走过的历程、凸现的时代特徵和民族个性,在把1500年以来的世界大国兴衰史立体地、直观地呈现给观众的同时,还提出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据了解,《大国崛起》的编导思路,缘起于中央政治局在20031124日举行的第九次集体学习。该片总编导任学安回忆道:“200311月底的一个清晨,我在上班途中听到收音机里播报一条新闻: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历史’。在北京噪杂拥堵的三环路上,突然之间听到来自遥远浩翰的历史声音,一个念头让我激动不已,我想这是历史的召唤。”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出任该片总编导,著名文化人麦天枢等参与策划,使得该片成为真正凝聚了思想、文化和学术结晶的作品。麦天枢表示,这部片子的核心思想就是历史理性:1、承认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2、立足中国历史的特殊背景,把历史理性的启蒙落实在社会妥协意识的培养上。邓小平有两句话:一是“发展是硬道理”,一是“中国不能乱”,看西方几个大国的崛起,基本上也是这两条规律,只是民族条件不同。据说,该片开播前,中共中央政治局组织观摩学习,集体学习九大国崛起的成长秘密。

《大国崛起》在2004年春节后正式立项,半年后由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们完成史料整理,年底完成内容大纲并写出脚本初稿。经过近一年走访研讨、落实修改,在20054月脚本通过审查。此后,由7个摄制组分赴9个国家,拍摄大量珍贵的历史档案、文笔、遗迹,获取了难得的第一手资料,比如哥伦布航海日记手稿,葡萄牙恩里克灯塔,荷兰东印度公司当年的账本和仓库,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拿破仑》法典原件,还有牛顿和亚当.斯密的手稿等。摄制组还采访了百馀位世界知名学者和前政要,包括英国皇家历史学会副主席哈里.狄更斯、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大国的兴衰》作者保罗.肯尼迪、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软实力”理论提出者约瑟夫.奈伊等,提升了纪录片的理论高度和思想深度。

《大国崛起》一片,用活了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提出的“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的思路,以当今中国的思想术语和政治概念来全面梳理并解读了500年来大国崛起的秘密——思想文化影响力、体制创新能力、学习和赶超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更有论者指出,该片发现制度建设创新、国民素质和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是大国崛起的关键,也是国家长治久安、永续发展经营的法宝。可以说,《大国崛起》一片为正在崛起的中国提供了一面清晰的历史镜子,为中共展开下一轮回归宪法的政治和社会改革打响了舆论前哨战,也以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寻找根本推动力。

该片连续播出后,在社会上形成了争说“大国崛起”热潮,中央台于1127日迅速重播,同名DVD珍藏版和八册系列丛书也一销而空。在网络上,《大国崛起》成为热点话题。有网民一针见血地指出:“9个国家,当然没有10个国家好。十全十美,只差中国,言外之意下一个是中国——这才是本片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也有人预测,“《大国崛起》是有里程碑意义的纪录片。中国近几年要有大动作,很可能是政治体制改革,或者是修宪。中央是在为大动作做好舆论铺垫。”不过也有保守派网站刊出文章称:“在反思过去的大潮中,《大国崛起》不可能成为进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号角,只能是新自由主义破产的一曲挽歌”;”中国的精英用掌握的话语权为帝国主义的第一桶金涂脂抹粉。”

欲观《大国崛起》DVD,东京中文书店接受预约定购。TEL:03-3984-5092  FAX:03-5951-8145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1/28551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