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 文
从尼葛罗.庞蒂展望“数字化生存”,到托马斯.弗里德曼宣称“世界是平的”,前后不过10年时间。但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和强大的数字力量,却在这个10年里彻底改变了世界,也改造了人类。新一代的信息宠儿和数字世代已经生成,他们不必要都是技术专才,却是日益便利的信息路径的发现者和使用者。
在日本,数字化便利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试以“雅虎日本”网站为例,其包罗万象的信息资讯、丰富多彩的互动形态,在虚拟世界里呈现出超越现实的物质力量。特别是软银手机在移动终端中植入“雅虎日本”网站,大幅提高了移动通讯事业本身的附加值,不仅为用户带来超级便利,更在综合性数字融合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这是一个典型事例,代表性地给出了生活现实——正以几何级数繁殖铺展开来的数字化便利,不是在逼近生活,而是已经笼罩生活。一机在手,世界在握。通过数字化平台,人们掌握了不计其数的资讯轨道、娱乐频道、交易渠道,还有其他更多。
深入信息世界,意味著掌握无限可能性,但不少留日华人在熟练利用网络资讯轨道和交易渠道的同时,也出现了执此一端,不计其馀的危险倾向,从而在不同程度上跌落法律陷阱,成为信息化时代的法律牺牲品,不足为效。近来,年轻一代中国留学生的网络违法活动屡见不鲜,特别在网络拍卖和网上销售方面出现了重症大案。
比如,有中国留学生利用网络侵入技术闯入银行或旅行社的客户管理系统,盗取大量个人资料,用于贩卖牟利;有的学生从中国携带“洋兰”等严禁销售品进入日本,并在网络上公开销售取利;更有的人利用网络拍卖和网络商店等便利渠道,在网上大肆出售健康保健产品或紧俏软件产品等等,从事了非法经营活动。这些网络经营活动,或违反个人情报管理法,或与有关法律法规相抵触,或因网络销售的无店铺化兼非公司化引致偷税嫌疑,更有留学生持留学资格而从事经营活动,属于资格外活动,违反入国管理法等,横遭逮捕。
网络时代,数字生存,为现代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但在提供机会的同时也携带挑战。网络是一个自由世界,但网络本身永远不会脱离社会,所以网络世界的衍生物,只要在任何一个向度上与现实的社会生活发生联系,那么网络引以为豪的自在自为的属性就会崩溃。弥漫在网络上的无法无天、为所欲为的虚幻自由,每每触及现实社会的法律壁障而破灭。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数字化生存不断地把世界拉平,也培养出了越来越多缺少公众意识、社会责任感、法律约束力的平面人物。40多年前,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尔库塞写作《单向度的人》,痛批资本主义制度把人扁平化,把人异化为单向度的人;今天,网络世界的超强动力在把世界拉平的同时,也在把越来越多新生的网络世代辗平——他们是网络上的弄潮儿,却是生活中的智障者。
从生活事实著眼,网络是工具,不是终端;网络是过程,不是目的;网络提供快速便捷,却不提示生存的意义。所以,当网络时代的扁平世代不懂得社会规范、道德戒律,不理解生存意义和终极关怀时,他们作为单纯的工具使用者难免会误入歧途。尽管无意违法者众,有心犯罪者少,但是生活和社会的现实正在告诫我们:“数字化生存”的核心是“生存”,数字化的意义在于提升“生存”的幅度、宽度、深度,提高“生存”的附加值,而不是毁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