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杨文凯:重温中日共通的古典遗产和文化密码
日期: 24年06月2期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
三家村 杨文凯

2023年11月,中日领导人在旧金山会晤,为中日关系作出战略指引;5月末,中日政府首脑在韩国进行深入交流,取得积极成果。近段时间,中日关系总体朝着稳定方向发展,但也存在挑战。在此背景下,中联部部长刘建超访问日本取得了积极成果。访日期间,刘建超出席了“大变局下的中日关系”对话会,并在演讲中透露了他与岸田首相会面时的一个细节。


岸田首相会见刘建超,背景悬挂“解衣”书法作品

刘建超与岸田会谈前,在首相官邸会客厅内看到一幅书法作品,但难以辨认书写的内容。曾担任过外交部发言人的刘建超好奇心大发,不耻下问。官邸工作人员经确认后告诉他,所写“解衣”二字,出自中国《史记》中的“解衣推食”。刘建超猜测,不知岸田首相是否有意将会见安排在这样的场地,以此书法作品体现中日互惠关系。

据了解,首相官邸内悬挂的“解衣”两字由日本著名书家高木圣雨书写,语出汉·司马迁所著《史记·淮阴侯列传》。楚王项羽派人游说齐王韩信,韩信回复项羽提及为何“背楚归汉”投靠刘邦时,韩信谢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

高木圣雨的作品,以篆隶为本,笔力遒劲,属于创作书体,一般不宜辨认。如果单看“解衣”两字,莫辩其义;如果明确典出《史记》的“解衣推食”,意思就明朗多了;如果读到原文“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其含义一目了然。韩信表示,“汉王让我当大将军,给我数万大军,脱下身上的衣服给我穿,把好的食物让我吃,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了今天这个样子。”

源自中国的古典成语“解衣推食”,系指慷慨地给人衣食,以示关心和帮助,即使在如今用来描述中日战略性互惠关系,也不失为一种恰如其分的释义。拥有共通的古典文化背景的中日双方,对此应该是心领神会的。

有关“解衣”的文字内涵和交流细节,中日媒体都做了报道,形成了友好小高潮。其实,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历史中,双方通过特有的古典遗产和文化密码来表情达意,胜过了枯燥的外交话语,也显示了东方的智慧。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为实现邦交正常化访华,赠送毛泽东主席的国礼是著名画家东山魁夷的风景画作《春晓》,其含义心照不宣:中日之间明媚的春天即将开始。

当时,田中首相在中方欢迎宴会上就日本侵华战争谢罪使用了“迷惑”的说法。田中说:“遗憾的是,过去几十年间,日中关系经历了不幸的过程。其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迷惑),我对此再次表示深切的反省之意。”中文、日文都有“迷惑”一词,意思并不一样。日文中的“迷惑”,汉语意思是“添了麻烦”。

9月27日,毛泽东会见田中时指出:“年轻人坚持说添了麻烦这样的话不够分量。因为在中国,只有出现不留意把水溅到妇女的裙子上,表示道歉时才用这个词。”日方接受了中方意见,在双方发表的正式文件中改为:“日本方面痛感日本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当时,毛泽东赠送了一套《楚辞集注》给田中角荣。《楚辞·九辩》称,“慷慨绝兮不得,中瞀乱兮迷惑”,那是“迷惑”一词的源头出典,意思是“我不能够断然拒绝,心绪紊乱而迷惑难定”。后来的解读认为,毛泽东希望通过赠送《楚辞集注》这种文雅的方法,来表达中日文化交流如此深刻却又如此似是而非的微妙关系。中日双方应该从“迷惑”两个字着手,来研究日中文化的共同点和差别,这或许就是毛泽东赠书的目的吧。

1997年9月6日,桥本龙太郎作为日本的第一位在任首相,赴沈阳参观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桥本后来回忆说:“我当时有个想法,如果有正式访问中国的机会,一定要去东北地区看一看。直到现在我都记得很清楚,当时(有人)准备好笔和纸让我留言,我在纸上写下:以和为贵。我并没有特别准备,而是写下了心中的真实感受。作为日本的政府官员,是应该有人去一趟这个地方的。所以我扮演了这个角色。”


桥本龙太郎题写“以和为贵”

桥本龙太郎题写的“以和为贵”,也是中日双方共通的古典用语。《论语·学而》: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礼之用,和为贵”,意为礼之运用,贵在能和,就是主张借礼法的作用来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和为贵”是儒家倡导的道德实践原则,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对于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植根于精神世界,融化在民族血液里。

公元285年春,来自朝鲜半岛的百济汉学家王仁将《论语》带入日本皇室,作为皇太子的学习教材。在首批遣隋使回国后四年,圣德太子亲自撰定《宪法十七条》(604年),第一条第一句曰:“以和为贵”,开日本受容《论语》之滥觞,以醍醐灌顶的方式成为日本人传颂至今的名言。1700多年来,《论语》对列岛产生了巨大影响,日本自身的实际发展也在阐释、印证着“以和为贵”的可贵。可以说,《论语》乃日本文化之基因,更有日本“儒教资本主义”创立者涉泽荣一写下《论语与算盘》(1916年),奠定了日本近代社会制度和产业方向。

所以,桥本龙太郎即兴写下“以和为贵”,对于中日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可谓千言万语汇于一句,中日无需释义,自当了然于胸。以和为贵的要义,即万事不发怒,互相要尊重,以协力、协调、协和为重,通过持续的对话即外交手段来解决纷争,直到获得双方都能理解都可同意的结果。这也可以概括为“各安其位、各得其所”。

2001年10月8日,时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开启了为期一天的“闪电访中”,吸引了两国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当天中午11时,小泉来到了北京卢沟桥的“卢沟晓月”石碑前,伫立良久,若有所思。日方将参观卢沟桥作为小泉首相访华的首站安排,意味深长。中午12点10分左右,小泉首相来到卢沟桥附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大门前,敬献了“祈求永久和平世代友好”的高大花圈。


小泉纯一郎题写“忠恕”

小泉在参观后表示,日本应该深刻反省过去那段历史,决不能再次发动战争,这样才是对在战争惨剧中受害者最好的慰藉。参观了人民战争馆后,小泉又一次来到“血肉长城”巨型浮雕前。他拿起毛笔,写下了两个汉字“忠恕”。小泉解释其中的意义:“我这两个字,取自中国古代名人曾子的一句话:‘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意思大概就是宽恕、体谅、理解。”

“忠恕”两字,典出《论语·里仁》:“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朱熹集注:“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记.中庸》:“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后世习惯于接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用法。“忠恕”是中国儒家伦理范畴:尽力为人谋,中人之心,故为忠;推己及人,如人之心,故为恕。

“忠恕”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也是国与国往来相处的准则。世界需要走向和平,除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之外,还须在经济上“平等互利”,在政治和文化上“和平共处”。不同的国家、民族和文化之间,应实行忠恕之道。对于中日而言,两国文化共通,音在话外,意在笔先,“解衣”之举、“忠恕”之道耳熟能详,也是战略互惠关系的应有之意。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48/207076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