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文凯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0月8日对中国展开旋风访问,中日有望重回关系改善轨道。有关安倍访中的项目策划、条件交涉、日程设定,以及媒体报道,显得非常紧凑而绵密,展现出中日两国高层审时度势的能力和外交技巧。TBS报道部国会担当记者武田一显本次随安倍出访中、韩,见证了安倍访中全过程。10月19日,武田在日中俱乐部演讲会上向日中关系者透露了安倍访中的内幕。
武田首先举出代表中国官方口径的《人民日报》报道,以示本次访问的突然性和冲击性。在安倍新内阁起航的第二天,《人民日报》在9月27日发表了资深记者于青写的报道《日本新政权的布阵与取向》,其中谈到安倍在靖国问题上一直采取“模糊战术”,回避就是否参拜靖国神社作出明确表态,与小泉所谓“适当做出判断”说法似乎没有本质区别。由于安倍对改善亚洲外交的表态具有两面性,可以说中日政治关系的障碍仍未清除,日本与亚洲邻国关系走向仍然存在令人不安的悬念和隐忧。但在安倍访中当天,《人民日报》在10月8日又发表了于青署名的《智者顺势而谋》,该文在赞扬安倍是“智者”的同时,分析了安倍访中是“因人成事”、“因时制宜”、“因势利导”,这说明中方的报道口径已经改变。
回顾安倍上台前后,原自民党政调会长、现任干事长中川秀直,和公明党最大的政治背景、创价学会名誉会长池田大作,对安倍实现访中破冰之旅,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川秀直在今年春天时,曾谈到当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突击访中的事例,意味著新首相访中已在策划酝酿中。池田大作在2月参加中国驻日公使程永华送别会时,也表示愿向下任首相提出改善日中关系的意见。日方原来设定安倍访中日程,安排在中日执政党协议会召开之后的10月下旬,突然提前到10月8日,实为形势所迫。
从国会记者的视角出发,武田归纳了9月20日安倍当选自民党总裁到10月8日以首相身份访中这短短2周内有关日中关系的动向,非常令人关注。9月22日午后,安倍总裁有一段时间去向不明,国会记者估计他与池田大作会谈的可能性最大;9月23日,日本外务省事务次官谷内正太郎与中国外交部常务副部长戴秉国举行“日中综合政策对话”;9月24日,中川秀直与戴秉国见面会谈,戴秉国原定25日回国日程延期;9月26日安倍新内阁成立;9月27日,戴秉国暂时回国;9月28日,戴秉国再访日本,带来中国高层的决策意见;9月29日,王毅大使拜访池田大作名誉会长;9月30日,太田昭宏当选公明党代表;10月1日,共同通讯社等发表安倍首相8日访中快报;10月4日,中日双方正式发表安倍首相初访中国日程。
据了解,在谷内与戴秉国会谈过程中,双方确认了几个重点:1、日本新内阁继承“村山谈话”精神;2、日本首相不赞美军国主义和甲级战犯;3、有关靖国参拜问题,安倍首相会做出“适切对处”,中文可翻译为“妥善处理”,这比小泉前首相的“适当判断”进了一大步。戴秉国于9月27日把这些意见带回中国,参加了胡锦涛、温家宝、曾庆江、唐家璇等出席的对日决策高层会议,最终拍板决断接受安倍访中,以推动中日关系全面改善。戴秉国10月28日再回日本,带来中方意见,遂有“中日双方在消除两国关系政治障碍方面取得一致”之说。10月6日,在安倍出访之前,中国驻日公使孔铉佑与日中友好七团体干部恳谈时,表明“中国方面相信安倍首相在任期中不会参拜靖国神社”。作为实现首脑会谈的背景,中方认为在不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双方达成了默契,以此为基础,为两国过去的困难打上句号,使中日关系进入新阶段。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则在安倍访中后的10月10日表明,安倍访中有利益改善中日关系,为两国关系发展打开了“希望之窗”。
武田随安倍首相访中,他认为这次访中是成功的。在与胡锦涛、温家宝的会谈中,安倍大都按照事先的准备发表了谈话,胡温也没有提及靖国参拜问题,会谈的气氛是和谐的。10月8日晚上23时,安倍举行记者会见,他的发言也没有出离中日外交部门的设定。安倍本来身体不好,访中日程紧密,压力重大,安倍持有相当的紧张感。但通过这次访问,可以看出安倍与小泉的根本区别在于他并不一意孤行,而是听得进别人建议的人。安倍访中期间,获19响礼炮隆重欢迎,日本太阳旗与中国五星红旗一起飘扬在天安门广场,这对中国国民来说刺激不小,但也显示中方在改善中日关系方面敢于动真格。安倍首相访中,会见了胡、吴、温三巨头,此后参议院议长扇千景访中,又会见了胡、吴、曾、贾四巨头,如此厚遇表示了中方对日的诚意和重视。
目前,中方愿意相信安倍任内不会参拜,日本国内则有两种声音。武田认为至少到明年参议院选为止,安倍不会参拜,但在外务省、首相官邸和主要媒体政治部记者中,也有人认为安倍任内将参拜,区别只在于是私密参拜还是公开参拜。今年4月,安倍任官房长官时曾秘密参拜,到8月才由媒体透露。武田指出,安倍当上首相后仍然实行私密参拜,在技术上或有可能,但在政治层面上是行不通的。安倍任议员、干事长、官房长官、首相时,他的讲话一直在变,这表明安倍“在其位”必须“谋其政”,他没有独断专行的本钱。
另外,朝鲜实施核试验,被看成是促成安倍出访中、韩的“神风”。在核试验之后,安倍出访中、韩之行,已不再是两国间的双边外交,而被解读为朝核六方大外交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可谓适得其时。据透露,10月30日,台湾新干线将举行开通仪式,台湾方面有意邀请小泉访台;而安倍访中回国后,已向天皇、皇后陛下汇报了出访成果,并传达了中方拟邀请日本皇室成员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意向。有识者认为,在未来2年多时间里,中日首脑每隔半年应互访一次。2007年是中日恢复邦交35周年,2008年是中日签署和平友好条约30周年。未来2年如有胡锦涛主席访日,安倍再访中,温家宝总理访日,皇室代表访中等安排,如此紧密的高层交流日程,将有效钳制安倍参拜的意愿,把中日关系送入正常轨道。
目前,安倍本人没有明言不参拜,中日关系依然存在隐患和不安,但情况正在向改善的方向转换,日中有识之士期待中日能够顺水推舟,不使双方的努力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