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 轩
中国人大多是注重吃,美食文化讲究色香味俱全。与此同时却极为慢待如厕,视如厕为污臭之处,低劣之极。
“扫厕所”被视为低等职业中的低等工种,在某个时代曾有人把知识分子或老领导发配去扫厕所,此种惩罚中含著羞辱的成分——整日与臭味和污垢打交道自然也成了恶浊和污秽——这活儿比扫大街更加让人抬不起头来。因此从一般概念上讲,中国的厕所——一定是肮脏的,无论是收费的还是免费的,总是混浊的一片狼藉。
记得很小的时候,气象台家属楼后面有一处公共厕所,隔一条马路就可以闻到其特有的熏天臭气。小学时,经常和同学们做这样的游戏:每次路过那间厕所,大家都要憋足了一口气,然后齐步飞快冲过50米,才可喘气呼吸,肺活量小的朋友,就会获得一肺的臭气和一堂的哄笑。对那间厕所,我记忆清晰,虽然男厕所我无从知晓其中状况,女厕所里墙上涂写著秽言污语,马桶坑坑洼洼的,伤痕遍布,内侧是一片绿黄尿粪痕迹,由于当时谁也没有养成随手冲马桶的习惯,因此马桶里常年泛著浊黄色的恶臭。草纸,卫生巾满地都是,恬不知耻地泄露著难以启齿的血褐色隐私……后来,气象局家属院那一块地因建造东方曼哈顿广场而拆迁了,那个公共厕所也随之消失。我再回国时走过那一处,突然间因为没有了那间公共厕所,而心情无名地轻松了许多。
厕所洁净,是我对日本的最初的深刻印象。日本公厕地板上铺著淡色的瓷砖,洁白的便器,光亮的洗手池,空气中还有一股柠檬味的清香,这与上海的厕所有著天壤之别。
日本人十分重视厕所的整洁,好像是与日本家居风水有著一定关系。厕所没有异味和整洁,能使家主(丈夫)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于是,大多数的日本主妇都有每天清扫厕所的习惯,日本日用品商店里的洗厕用品更是品种繁多,琳琅满目,红黄白绿一字排开,从仙台橘味到北海道毋忘我的香气,一应俱全。功能更是多种多样,有随水冲洗的,有喷洒去污的……有朋友感叹说,走过许多国家,只有日本商店才会有如此品种多样、品牌俱全的洗厕用品。
对于公共厕所,日本人更是讲究。听说,早几年,一位日本社长到上海合资工厂视察,第一件事就是要去看看工厂里的厕所。当他看到厕所里一片脏乱,居然大光其火,立即下令清扫,这在中国人眼里成了咄咄怪事。社长视察工厂不看流水线先看职工厕所,不是鸡蛋里挑骨头——有意找茬是什么?但是他们不理解日本人厕所文化的深刻含义,厕所是一个公众场所,使用者必须要时时刻刻顾及为后来者提供方便和清净,如果厕所里一片污漫,那么工厂里员工的互相协调性就值得怀疑了。所以,日本厕所文化包含著人群素质的大学问,社长的这通火发得有他的道理。
这几年回国发现中国收费厕所越来越多,厕所也比原先乾净了许多,这一点,很值得庆幸。但是,利用公厕的女性们忽然多了一种很奇怪的小解姿势——腾空半蹲或索性两脚踩在马桶沿上——其意明显,公共厕所每人都会一坐,其浊可鉴,我之臀绝对不受此污,但唯唯忘记了把马桶圈掀起,弄得马桶圈上脏兮兮的一片脚印,一滩黄水。上海小姐们乾净了自己,却忽略了后来如厕者的感受,要知道,即使所有上海小姐都习惯于这种非凡的腾空小解,那公共厕所还有尚无这种习惯的外国女性和外地女性光临。有一个随我一同去上海观光的日本主妇,在离开上海最后一天时,终于涨红著脸憋著气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上海厕所的马桶圈都是湿乎乎的?”我憋了老半天没有回答。说实话,这问题不好回答,一回答必伤了国人的脸面。
很早以前,有一名中国记者动笔批评韩国男人上厕所从来不掀马桶圈,任由尿水把马桶圈被滴得一片污垢。中国记者在文章里还把这种行为提升到一定的高度,称这种厕所文化说明韩国女人在韩国是没有地位的,因为韩国男人没有站在女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的习惯。他还说厕所文化往往可以反映一个社会的现状,但现在全中国最把自己当作半边天的上海女人,却不懂尊重为女性的自己,是不是让人感到匪夷所思呢?
不过,厕所文化往往可以反映一个社会的现状,这一点是我深信不疑的。
厕所文化
日期:
06年10月1期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6/20149
Copyright© 中文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