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谁在拿国学说事
日期: 06年09月4期

  ■ 杨文凯
  在上个世纪20年代“整理国故”、80年代“文化寻根”之后,国学在今天的中国再次成为显学。不过,与前两次的学术探故和思想清理不同,这一次的热闹落实在商业和娱乐层面上。作为热闹的一个标志性亮点,大陆的国学网、人民大学国学院、百度网联合举办了“20世纪十大国学大师”评选活动。这场评选紧追“超女”选秀投票模式,通过网络吸引120万张选票,评出十大排名依次为:王国维、钱锺书、胡适、鲁迅、梁启超、蔡元培、章太炎、陈寅恪、郭沫若、冯友兰。
  这样的评选,表面上声势浩大,风光无限,但有什么实质意义呢,莫衷一是。如果说评选旨在提供一种权威界定或专业指标,那么基于对国学的真正认识,本次评选结果的入选名单和排名顺序有些牛头对不上马嘴的意思,没有多少参考价值;如果评选是为了向大众推广和普及国学,那么了解国学的人内心自有一张谱,不懂国学的人只会乱点英雄榜,基本上还是井水犯不著河水。其实,在全民选秀时代祭出“国学”也来玩一把,这种不靠谱的行为恰如佛头点粪,不仅亵渎了国学本身的境界和品格,也暴露出主办者肆意操弄国学的幼稚和不恭。
  主办方自信地扬言:“采用这种模式,就是为了吸引更多人参加评选,有争议不可怕,只要有更多人关注国学,活动就是成功的。国学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这是个文化多元化时代,评选的权利不应该仅在一部分学者手中。”很明显,在关注国学、文化多元的名义下,公开利用国学相诱大众,或者说挟持国学喝令天下,这就是当今“国学热”的本质。
  从社会现实著眼,区区国学本没有什么大不了。在经历了20世纪百年剧变,还有21世纪的信息化和市场化洗礼后,国学早已褪去了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色彩,无复当年大师硕儒辈出,新知卓见纷涌之英武气了。现今拿著国学说事的主,热衷的未必是国学,其醉翁之意全在眼球注意力和网络点击率,是那些与经济收益直接挂钩的东西——这与各地电视台煞有介事地海选秀女型男,大搞煽情直播,其狼子野心全在广告诱致和短信分赃上,道理如出一辙,效果半斤八两。所以,今天的国学所直面的问题,首先不是能否得到弘扬,而是如何回避沦为商业铺垫,不为迎合娱乐狂欢而主动当托。
  以客观的眼光来看待,或者衡量国学,不难得出结论:首先,国学在当今社会没有必要普及,也不可能普及。国学的存续利在维持历史传统,却无涉国计民生,其常态当为三、两素心人之事;其次,国学尽管已由知识舞台中心退居边缘,但毕竟仍然以“学”称世,除了保持必要的文化品格,还需坚守专业尊严。国学不是大众学术,更不是全民口头禅。在当红的讲座型学者、学术超男们都读不通十三经,看不全二十四史,更遑论读遍经史子集的今天,国学不是少数人的专利,难道还是人尽可夫的文化招贴不成?
  20世纪的中国苦难纷呈,世事巨变,而千年国学却展现出最后的辉煌,走过了最后的旅程。事实上,在20世纪前半叶,国学研究人才辈出,大师鸿儒以团队形式出现,对如今恶俗的“十大”情结构成了致命的反讽。追怀“五四”前后国学大师辈出的原因,实为千年不遇之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结果:1、中国两千年思想道统与清朝三百年学术积累,为一代学人的博闻强记和资料搜索打下了坚实基础;2、考古发掘使地下出土实物与书面文字记载相互验证,西学东渐使外来观念对东方旧学展开重构和新释;3、最重要的是,为学之人尊重独立精神,追求自由思想,坚持学术本位,不拿国学当工具去沽名钓誉,不拿国学做交易去谋取利益。
  反观当今,时代进步并没有带来国学昌隆。汉学大师高本汉的弟子马悦然,贵为瑞典学术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最近在《香港文学》上接受采访时慨叹道:“回想以前没有电脑的年代,产生了许多学术界的巨人,而今我们的时代却面临学者消失。以前的学者没有科技帮助,不像今日的学者有许多良好的科技设备辅助,然而却很少有大师级的学术巨人出现了。”马悦然的悲叹,揭示了学术衰弱的真正原因首在人的退化——这种退化包括与生俱来的学术根基、一个时代的学术氛围、身为知识分子的学术道德和专业立场等等。
  古老“国学”,经过炒作而渐成时尚概念,但真实的内涵和意义正被无情地剥离。当著名学府藉用“国学”名义为那些赚得盆满钵满的资产家和企业老总开设道德礼仪学习班时,当各大网站盗用“国学”名义来拉升点击率、争夺眼球注意力时,当更多的私立贵族学校以从小读经为诱饵,让天下父母甘愿为孩子大把掏钱时,此“国学”已非彼“国学”,自王国维以下的“十大”,还有更多的国学大师们情何以堪,唯有在天掩面了。
  钱锺书晚年,对那些言必称“文化比较”的欺世盗名者深恶痛绝,曾放出狠话说:“有些人连中、西文都不懂,还谈什么比较?戈培尔说过,有人跟我谈文化,我就拔出手枪来。现在有人跟我谈中西文化比较,如果我有手枪,也一定要拔出来。”夫人杨绛在一旁抽出裁纸刀帮衬道:“没有手枪,用这个也行。”20世纪的国学先贤和大师们,如果知道身前学术身后名正被今人如此盗用、利用、恶用,他们一定也会对那些别有用心地惯拿“国学”说事的人开枪的。
  关于“国学”在当今社会里发挥的实际作用,北京昌平的一处房产广告以绝妙的方式给出了真相。那个冠名“随园”的房产项目大言不惭地宣称是“国学大宅,拙制66邸。私家园林别墅,积淀深厚人文底蕴。选址于中国北京,国学文脉腹地,以一脉中华文明之承,远瞩宽广的国际视野”云云。有“国学”壮胆张目,房产自然多了诱人,或者说骗人的光环。在这个拿“国学”说事的登峰造极版本的映衬下,社会上冠冕堂皇的国学大师、意气风发的国学中坚、蠢蠢欲动的国学小子,无不与“国学”一起沉沦下去,万劫不复。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6/20024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