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安倍将采取强硬对中路线 / ——访《日本经济新闻》编集委员兼论说委员后藤康浩
日期: 06年09月2期

  ■ 本报记者 张石

  9月7日,本报记者就目前的中日关系等问题,采访了日本经济新闻社编集委员兼论说委员后藤康浩先生。以下是采访纪录。
  记者:安倍晋三在9月1日宣布参加竞选,在政权公约中打出了强化与中国及韩国等近邻诸国关系的政策公约。对于安倍政权以后的中日关系,后藤先生是怎样预测的呢?
  后藤:在外交政策上,可能会转换成一种比小泉政权稍微顾及中国和韩国的外交政策,但是对待中国的政策不会有根本改变,总的趋势仍然会是强势的、严厉的,在各种问题上,如靖国问题和历史问题、东海油气田开发等问题上,虽不能说没有一点儿变化,但不会做出大的让步,就是说仍然会采取强硬的对中态势。
  记者:安倍没有像小泉那样,把参拜靖国神社作为一种公约。对于今后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走向,后藤先生是怎样考虑的?
  后藤:对于首相参拜,我是反对的。作为日本的政治家,去参拜合祀著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我认为是不合适的。但这并不是说靖国神社本身有什么不好,而是政治家的这种行动,好像把靖国神社作为一种象徵来使用,似乎不是重视在那里祭奠的200多万名日本的战殁者,而是为了集中在日本民众中存在的民族主义情绪,并向中国传达一种信息。所以,小泉并不是像他所说的那样,是怀著向战殁者致敬和悼念战殁者的心情去参拜的。如果真有悼念战殁者的心情,那么在首相官邸里向著靖国神社的方向表示哀掉的心情也是可以的,也可以在心里进行悼念,他一定要去那种地方,其效果不是安慰英灵,而是向周围国家传达一种信息。作为政治家来说,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记者:今后的首相会不会去参拜呢?比如说安倍,他并没有做出参拜公约,那么他会不会去呢?
  后藤:现在还有一些看不透的地方。安倍披露了他4月份去参拜的事实,实际上是向日本国内赞成参拜的人们传送一种信息,表明他对靖国神社怀有敬意,同时他又把4月参拜作为一种“过去的事情”,今后去还是不去,他坚决不表态。这里一方面是顾及中国,一方面也是向日本众多反对首相参拜的人们传达一种信息。他用一种行动,向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出了信息。他在7月份披露在“过去的”4月份参拜,是一种非常狡黠的行为,但是很有效果。今后如何?他既不说去,也不说不去,让人很难猜测。他可能会根据当时的情况,如日本舆论调查的情况,或是中国的情况等,来决定究竟去还是不去。
  记者:安倍在他的著作《走向美丽之国》中,认为日本国宪法的前言中有“战败国对联合国的认罪证书”般的语言,他要“制宪”,而不是“修宪”。对于安倍的“制宪论”,您是怎么看的呢?
  后藤:这个问题在我这里还没有明确的答案。宪法中确有一部分不合理的地方,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做一点保留。我认为安倍先生的想法有些过于强烈,应该等待国民对此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记者:安倍在东京审判这个问题上具有强烈否定的倾向,这种姿态似乎是要和美国的东京审判史观展开对决,这样的姿态将会对今后的日美关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后藤:安倍没有力量把日本引导到使美国警惕日本的方向上去,也就是说他没有力量把日本引导到如此右倾的方向上去。他即使持有那样的宪法观和东京审判史观,也不具有100%付诸于行动的力量,他没有力量把日本的政治引导到在一部分问题上和美国对决,并引起美国警戒的方向。
  从结果来预测,安倍的对美政策只能是小泉对美政策的延长。他虽然在宪法问题上和东京审判问题上有过种种发言,但是他不具备将此付诸行动的政治力量。他仅仅做这些发言,美国不会对他抱有警戒心。如果他有行动,如缩小美国的军事基地、改正宪法、把自卫队变成军队、增加军费预算、开展自己的独立外交等,那是另一回事。只要不是这样,美国只会静静地观察他。美国有它所谋求的日本的行动范围,有一个向左或者向右的限度,只要安倍政权在这个范围内行动,就没有问题。对现在的布什政权来说,现在总是赞成他的也只有日本了,美国方面也是非常重视日美关系的,但是在布什之后会怎么样?不得而知,如果民主党掌权,日美关系是否能按照现在的方式进行下去,难以预测。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2/19628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