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因为有爱 所以坚强 / ——记《红樱》作者斋藤淑
日期: 06年06月2期


  ■ 莫 亭

  对中国的那十年岁月的记忆是昏暗而又杂乱的,带著单一的墨蓝和惨红的色彩,涌上心头时还带著一种隐隐的痛。以为早已经忘却的东西,却一次一次地被追忆唤醒。曾经的伤痛就像初春河面上的冰块,缓慢地随著岁月的流动,在温暖的河水中融化,但短暂的碰撞依然带著深切的疼痛。斋藤淑说:“这痛疼让我感知有爱,正是这爱支持我走过十年艰难的日子,正是这爱让我动笔记录下自己的故事。”
  近日,为纪念中国文化大革命结束30周年,日本讲谈社推出了一个普通日本女人斋藤淑的自传《红樱》。与以往出版的反映中国文革的作品不同,这本书以爱为主题,叙述了留日学生彭锡谦与其日本妻子斋藤淑在中国20年的情感经历,并真实地记录了十年浩劫中这个国际婚姻家庭历经的种种磨难。
  斋藤淑目前已经80多高龄,现居东京都葛饰区。60年前的战争时代,她曾经抱著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考入奈良天理大学的中国文学系,并成为系中十分活跃的骨干。因在学生祭表演中国话剧《雷雨》的契机,偶识京都大学的留学生彭锡谦,两人不顾当年的复杂时代背景相爱并结合。1949年,斋藤淑跟随丈夫响应周总理的号召,回国报效祖国,并与不少华侨的日本人妻子一样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中国国籍。随后的数年是平静而美好的,彭锡谦成为中国水利科学院的专家研究员,而斋藤淑也成为北京某大学的日语教师。可惜好景不长,在文革期间,彭锡谦被诬为日本间谍,而斋藤淑也因日本人的身份难逃劳动改造的噩运。她被迫离开深爱的丈夫和儿子,在北京郊区农场从事重体力的工作……但是她从来没有一天放弃过“总有一天会家庭团圆”的信念,即使在北京街上拉粪车,即使因繁重农活而倒下,即使儿子得了严重肾炎差一点离开人世,即使受尽身心和人格上的污辱……思念和希望成了一种力量,让她勇于在这种纷乱中等待,忍耐。
  不可否认,作为女人,斋藤淑也曾软弱过。她曾在受尽屈辱后,颓丧地带儿子走到“自杀烟囱”前,对儿子说:“我们如果也从这上面跳下来的话,噩梦就不会再继续了,你也不会被别人欺侮,骂小日本鬼子了。”但是她记得那时儿子的眼睛像北斗星一样地闪亮,儿子对她说:“妈妈,我还只有5岁,我还要活下去。”回忆那一刻,斋藤淑眼眶依然会湿,她说那时她才明白,死亡只是软弱的选择,而活下去却依然有重新团聚的希望。那一刻,她把儿子抱得很紧,她感到自己是如此地深爱著儿子,儿子也如此地依赖著她。她决定无论自己受多大的苦,也要带著儿子好好地活下去,因为儿子只有5岁,他还有长长的人生要走。
  回忆起丈夫彭锡谦,80岁的斋藤依然会像少女那样面露纯真的笑容:“他是一个温柔的男人,很文弱,但是懂得保护我。在中国时,我受到过各种委屈,但幸好有他在身边。他总是细声细气地劝慰我,让我感到温暖。文革后,为了让我和儿子生活得安定一些,他决定让我和儿子回日本,尽管他知道,我和儿子回日本后他自己要面对的又是那长长的分离和无数个一个人的长夜。说实话,我们近50年的夫妻,真正生活在一起的时间也不过20年,但是我没有后悔。在他最后的日子里,我在他身边,把他的手握在我的手心,记得我们年轻时,也曾这样握著手遥看京都岚山风景……”
  回首那十年纷乱的日子,斋藤淑并无抱怨。她说:“我97年回过一次中国,那时和水利科学院的老朋友见面,我发现大家都不再愿意提那段日子的事情了。是的,那混乱的十年已经过去了,相信以后也不会再来。写这本书,我并不是为了埋怨和诉苦,而是我想纪念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不曾离弃的亲情和爱,是这种亲情和爱让我坚强,让我感觉真实地活过。”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85/18160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