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盈)3月7日,作品社新书《迷途中的中日关系□□叩问21世纪的东亚》。出版发布会在东京神保町三省堂书店本店隆重举行,吸引了近百名热心者前来参加。孙歌、温铁军、刘健芝、贺照田4位作者出席了新书发布会,并就中日关系、中国“三农”问题等读者关心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孙歌女士,首先做了有关东亚问题和日中关系的基调发言,并提出了对于“东亚问题”这一概念的新看法。孙歌表示,东亚不同区域的人在讨论东亚问题时,由于他们关心的问题背景和历史脉络不一样,所以讨论的问题是完全不同的。而且,不同地区的东亚论述放在一起的话,往往会产生对立、冲突和矛盾。讨论的结论可能不同,但问题是共同拥有的。如何找到这些共同点,让东亚不同地区的人能共同加入到这个讨论中来。由于不同地区的人的参与,这些问题有可能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可能正是研究者所关心的,也是新书中著重研究说明的。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中国农业专家温铁军,就日本读者关心的中国“三农”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回答了现场读者的提问。当读者问到“日本和中国农业问题的相同与不同点,以及政府间有哪些需要相互学习和协作的地方”时,温铁军表示,所谓“三农”问题在东亚社会是普遍存在的,中国、日本、韩国、台湾研究农村问题的学者把这一带统称为“东亚小农经济模式”。而中国的农民人口显然是其他东亚小农经济国家的很多很多倍,所以问题也要比日本、韩国严重很多。如果从政府角度来看,日本、韩国所采取的政府农业服务体系是一个模式,我们叫做“日韩模式”,都是用综合农协这种半官方的组织把政府用于农业的投资以及支援农业的政策贯彻到每个农户,全国的农户90%以上都是农协的成员。农协把生产资料的购销、农产品的销售、加工、技术、金融、医疗、保险等等所有和农民相关的系统都放在一个体系内,因此它的摩擦比较小,而这一点中国没有。日本用综合农协这种体系将农业保护了101年,直到2001年修改《农业法》。这种保护当然也有问题,造成了日本农业在全球化条件下不可能应对外国农产品的竞争。但是问题并不是错误,因为所有的小农经济都有类似的问题,越是工业化就越是保护不住。最近正在中国挑起一场争论,我说世界上的农业体系只有两种,一种是以美国为首的大公司和大农场直接对接的农业体系,另外一种就是东亚这种小农经济和综合农协对接的体系,这两种体系完全不能兼容。中国本来属于东亚小农经济但却学了美国的大公司农业服务体系,小农户和大公司信息不对称是不可能对接的,希望今后中国的支持体系能够学学日本和韩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孙歌女士,首先做了有关东亚问题和日中关系的基调发言,并提出了对于“东亚问题”这一概念的新看法。孙歌表示,东亚不同区域的人在讨论东亚问题时,由于他们关心的问题背景和历史脉络不一样,所以讨论的问题是完全不同的。而且,不同地区的东亚论述放在一起的话,往往会产生对立、冲突和矛盾。讨论的结论可能不同,但问题是共同拥有的。如何找到这些共同点,让东亚不同地区的人能共同加入到这个讨论中来。由于不同地区的人的参与,这些问题有可能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可能正是研究者所关心的,也是新书中著重研究说明的。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中国农业专家温铁军,就日本读者关心的中国“三农”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回答了现场读者的提问。当读者问到“日本和中国农业问题的相同与不同点,以及政府间有哪些需要相互学习和协作的地方”时,温铁军表示,所谓“三农”问题在东亚社会是普遍存在的,中国、日本、韩国、台湾研究农村问题的学者把这一带统称为“东亚小农经济模式”。而中国的农民人口显然是其他东亚小农经济国家的很多很多倍,所以问题也要比日本、韩国严重很多。如果从政府角度来看,日本、韩国所采取的政府农业服务体系是一个模式,我们叫做“日韩模式”,都是用综合农协这种半官方的组织把政府用于农业的投资以及支援农业的政策贯彻到每个农户,全国的农户90%以上都是农协的成员。农协把生产资料的购销、农产品的销售、加工、技术、金融、医疗、保险等等所有和农民相关的系统都放在一个体系内,因此它的摩擦比较小,而这一点中国没有。日本用综合农协这种体系将农业保护了101年,直到2001年修改《农业法》。这种保护当然也有问题,造成了日本农业在全球化条件下不可能应对外国农产品的竞争。但是问题并不是错误,因为所有的小农经济都有类似的问题,越是工业化就越是保护不住。最近正在中国挑起一场争论,我说世界上的农业体系只有两种,一种是以美国为首的大公司和大农场直接对接的农业体系,另外一种就是东亚这种小农经济和综合农协对接的体系,这两种体系完全不能兼容。中国本来属于东亚小农经济但却学了美国的大公司农业服务体系,小农户和大公司信息不对称是不可能对接的,希望今后中国的支持体系能够学学日本和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