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娃是《旧约全书》中所记载的人类第一位女性,是上帝怕亚当太寂寞而顺手掰下亚当的一根肋骨所创造的尤物。因此,在上帝眼里,女人天生就是依附男人的玩偶,夏娃自然应该比老实的丈夫亚当更容易摆布。但不安分的夏娃却违背了上帝的意志,在蛇的教唆下撺掇丈夫一起偷吃了伊甸园的禁果,落得个双双被上帝盛怒之下贬到尘世受苦的结局。当然,也正是托上帝那次盛怒之福,亚当和夏娃以苦为乐的子孙才有机会在尘世创造出辉煌而热闹的人类文明。
在《旧约全书》的传说中显得有些调皮的夏娃,论辈分其实乃是全人类的母亲。不过,多数人似乎只有在写情书时,为了遣词造句能?倒对方,才偶尔想起拿亚当、夏娃的浪漫名字说事,很少有人把夏娃的淘气形象和尊贵无比的人类之母联系在一起。这或许是由於在过去千百年里,人们并不相信在宗教故事之外真有哪个个人会是种族各异、肤色不同的整个人类在生物学意义上的母亲,所以一向缺乏以厚母之情礼遇夏娃的心理准备。
然而,数年前,生物学家们通过对人类DNA的深入研究,惊人地推算出目前生活在地球上的60多亿人毫无例外都是20万年前一位非洲女性的後代。也就是说,人类共同而惟一的母亲确实是存在的。生物学家们不加任何犹豫地用“ 夏娃”这个亲切的名字来称呼她。
从这个时候起,夏娃──所有凡夫俗子的妈妈,终於从宗教故事中走了出来,彷佛就站在并不是太遥远的年代向她的亿万子女招手、微笑。她诞生於美丽的非洲,是大自然最杰出的作品,更是地球生物进化的丰碑。那时她形单影支,茹毛饮血,随时可能因为野兽及病魔的偶然袭击而香消玉殒。但她凭藉卓越的智慧和惊人的生命力支撑下来,养育了许多强健的子女,把自己优秀的基因传给一代代子孙,使之在千秋万世之後成为这个星球的主宰。这显然是一个感天动地的奇迹。
但是让人们困惑不解的是,人类DNA研究显示,当夏娃创造奇迹的时候,亚当并没有出场参与。人类的男性Y染色体与女性X染色体结合的时间还要向後推迟数万年。也就是说人类有一位共同的母亲,却没有一位共同的父亲。在亚当的Y染色体进入人类基因之前,夏娃的X染色体又是怎堋繁衍後代的呢?谁也不曾给出相应答案。笔者只好武断地认为,在Y染色体之前,还有一个今天已经在人类基因中彻底消失的“ Z染色体”的男性参与了人类的繁殖过程。毕竟,作为高级哺乳动物的夏娃不可能单体繁殖,在当时的条件下她也不会掌握克隆技术。这个“Z染色体”的男性是人类的第一阶段父亲,後来由於某种客观原因退出了人类的基因链,让位给Y染色体的亚当。而这个取而代之的过程,极有可能是一场血腥的弱肉强食之战。失败的“Z染色体男性”从此在地球消失,胜利的Y染色体亚当把残忍、好斗的天性带给了夏娃的後人。从此人类不但拥有夏娃的智慧,还拥有了亚当的野心,终於闯出非洲,无情地消灭了其它原始人群,支配了世界的各个大陆。
基因科学有关夏娃的发现石破天惊,不但给关於人类起源的考古研究带来了根本性革命,也在哲学层面促进了人类对自身¤值的重新审视与思考。虽然直到今天,还有少数考古学者不认同“人类单一起源於非洲”的说法,可他们无力切断全球各地指向非洲的DNA锁链。比如,中国科学家在从56个民族采集的近1万个男性样本Y染色体上,几乎都发现了有一个大约在7.9万年前产生於非洲的突变位点,证实中国人也来自於遥远的非洲,而并不是周口店北京人的後裔。
在DNA分析测试对探索人类起源作出了显著贡献的同时,传统的考古发现,也越来越有利於所有人类乃是一母所生的“ 夏娃假说”。最近,一支国际考古小组在非洲埃塞俄比亚发现了三个16万年前的人骨化石。报纸上登出的化石复原图十分接近现代人,面部的气宇几乎和现代人一样,完全没有北京人复原图的那种委琐。经过和现代人头骨形态统计分析结果进行比较,此次发现的头骨化石属於和现代人相同的霍姆.萨比恩斯亚种。这一令人兴奋的重大考古发现,既填补了人类走出非洲之前的发展史中的一大段空白,又使人类寻找夏娃足迹的梦想开始向现实靠拢。
有了这次在埃塞俄比亚的划时代发现,人们基本可以断定,人类母亲夏娃的芳骨就长眠在辽阔的非洲大陆某一角落的特定地层之中。尽管考古学家找到珍贵的夏娃骸骨的概率微乎其微,但也不是绝对没有可能性。想一想在类人猿群中,降生一个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的基因独特的弱女子的或然性,再想一想这位弱女子今天居然拥有60亿子孙後代的不可思议,也许可以增加我们有朝一日和她相遇,完成人类寻根事业的信心。
假设真找到了夏娃的芳骨,那堋人类肯定要为自己这位伟大的母亲修建一座神圣的陵园,来寄托心中永远的依恋和崇拜之情。而在陵园的大门上会有一块巨大的匾额, 刻下人们猜测的这位母亲对子孙们的叮嘱。
那堋,夏娃最想叮嘱我们什堋呢?我觉得应该是:“热爱,至少善待你自己的同根兄弟”。
在《旧约全书》的传说中显得有些调皮的夏娃,论辈分其实乃是全人类的母亲。不过,多数人似乎只有在写情书时,为了遣词造句能?倒对方,才偶尔想起拿亚当、夏娃的浪漫名字说事,很少有人把夏娃的淘气形象和尊贵无比的人类之母联系在一起。这或许是由於在过去千百年里,人们并不相信在宗教故事之外真有哪个个人会是种族各异、肤色不同的整个人类在生物学意义上的母亲,所以一向缺乏以厚母之情礼遇夏娃的心理准备。
然而,数年前,生物学家们通过对人类DNA的深入研究,惊人地推算出目前生活在地球上的60多亿人毫无例外都是20万年前一位非洲女性的後代。也就是说,人类共同而惟一的母亲确实是存在的。生物学家们不加任何犹豫地用“ 夏娃”这个亲切的名字来称呼她。
从这个时候起,夏娃──所有凡夫俗子的妈妈,终於从宗教故事中走了出来,彷佛就站在并不是太遥远的年代向她的亿万子女招手、微笑。她诞生於美丽的非洲,是大自然最杰出的作品,更是地球生物进化的丰碑。那时她形单影支,茹毛饮血,随时可能因为野兽及病魔的偶然袭击而香消玉殒。但她凭藉卓越的智慧和惊人的生命力支撑下来,养育了许多强健的子女,把自己优秀的基因传给一代代子孙,使之在千秋万世之後成为这个星球的主宰。这显然是一个感天动地的奇迹。
但是让人们困惑不解的是,人类DNA研究显示,当夏娃创造奇迹的时候,亚当并没有出场参与。人类的男性Y染色体与女性X染色体结合的时间还要向後推迟数万年。也就是说人类有一位共同的母亲,却没有一位共同的父亲。在亚当的Y染色体进入人类基因之前,夏娃的X染色体又是怎堋繁衍後代的呢?谁也不曾给出相应答案。笔者只好武断地认为,在Y染色体之前,还有一个今天已经在人类基因中彻底消失的“ Z染色体”的男性参与了人类的繁殖过程。毕竟,作为高级哺乳动物的夏娃不可能单体繁殖,在当时的条件下她也不会掌握克隆技术。这个“Z染色体”的男性是人类的第一阶段父亲,後来由於某种客观原因退出了人类的基因链,让位给Y染色体的亚当。而这个取而代之的过程,极有可能是一场血腥的弱肉强食之战。失败的“Z染色体男性”从此在地球消失,胜利的Y染色体亚当把残忍、好斗的天性带给了夏娃的後人。从此人类不但拥有夏娃的智慧,还拥有了亚当的野心,终於闯出非洲,无情地消灭了其它原始人群,支配了世界的各个大陆。
基因科学有关夏娃的发现石破天惊,不但给关於人类起源的考古研究带来了根本性革命,也在哲学层面促进了人类对自身¤值的重新审视与思考。虽然直到今天,还有少数考古学者不认同“人类单一起源於非洲”的说法,可他们无力切断全球各地指向非洲的DNA锁链。比如,中国科学家在从56个民族采集的近1万个男性样本Y染色体上,几乎都发现了有一个大约在7.9万年前产生於非洲的突变位点,证实中国人也来自於遥远的非洲,而并不是周口店北京人的後裔。
在DNA分析测试对探索人类起源作出了显著贡献的同时,传统的考古发现,也越来越有利於所有人类乃是一母所生的“ 夏娃假说”。最近,一支国际考古小组在非洲埃塞俄比亚发现了三个16万年前的人骨化石。报纸上登出的化石复原图十分接近现代人,面部的气宇几乎和现代人一样,完全没有北京人复原图的那种委琐。经过和现代人头骨形态统计分析结果进行比较,此次发现的头骨化石属於和现代人相同的霍姆.萨比恩斯亚种。这一令人兴奋的重大考古发现,既填补了人类走出非洲之前的发展史中的一大段空白,又使人类寻找夏娃足迹的梦想开始向现实靠拢。
有了这次在埃塞俄比亚的划时代发现,人们基本可以断定,人类母亲夏娃的芳骨就长眠在辽阔的非洲大陆某一角落的特定地层之中。尽管考古学家找到珍贵的夏娃骸骨的概率微乎其微,但也不是绝对没有可能性。想一想在类人猿群中,降生一个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的基因独特的弱女子的或然性,再想一想这位弱女子今天居然拥有60亿子孙後代的不可思议,也许可以增加我们有朝一日和她相遇,完成人类寻根事业的信心。
假设真找到了夏娃的芳骨,那堋人类肯定要为自己这位伟大的母亲修建一座神圣的陵园,来寄托心中永远的依恋和崇拜之情。而在陵园的大门上会有一块巨大的匾额, 刻下人们猜测的这位母亲对子孙们的叮嘱。
那堋,夏娃最想叮嘱我们什堋呢?我觉得应该是:“热爱,至少善待你自己的同根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