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石
以日本经团连会长奥田硕为最高顾问,日中经济协会会长千速晃为团长的日中经济协会访中团,在9月20日到26日访问了中国。日中经济协会专务理事西村英俊随团全程访中,并参加了代表团与温家宝总理的会谈。9月30日,本报记者在日中经济协会专访了西村英俊专务理事,以下是采访摘要。
记者:日本方面要在“建设节省能源社会”这方面和中国合作,最先着手的应该是哪方面工作呢?
西村:首先,中国能源使用的效率非常低。一些资料显示,中国的能源使用效率有必要提高到现在的十倍以上。虽然不是中国所有的地方都是这样,但是总的来说效率很低。日本要把自己高效率使用能源的经验──如发电等能源制造方面的经验,产品制造方面的经验,能源使用方面的经验,告诉中国,希望在中国国民中展开一场节能的启蒙运动,我们希望在这方面能帮助中国。
这项工作并不是由日中经济协会单独来做,而是以日中经济协会为核心,广招各界人士,为中国人民做出贡献。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根据双方需要,召开研讨会,在较广阔领域召集中日各方人士,一起交换意见,然后再进行更具体的合作。
记者:中日间以前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合作吗?
西村:以前也有过,但是个别的。如今年7月,日本钢铁协会的社长们访问中国,和中国方面进行了这方面的会谈。我们更想早期进行的就是环境问题,也就是环境合作。今年10月19日至22日,我们将在青岛和中国发改委召开环境产业合作会议,在这个会议上将提出各种提案。从1992年开始,日本的环境委员会(藤村会长)以培育中国的环境产业为目标,和中国国家发改委进行交流,这次将以“建立日中循环经济的战略伙伴”为主题,由我们和中国国家发改委的环境资源综合利用司共同主办。过去,我们主要是帮助中国培育有关保护空气、水及处理垃圾的产业,以前的合作重点放在“培育”上。从去年开始,环境合作的“关键词”从“培育”转为“循环”。从今年开始,日中两国将在家电再利用产业、钢铁工业的省能源及能源再利用产业,也就是在“?艋?こ獭鄙峡?己献鳌=窈螅??掌【平?谥泄?钠【乒こЮ锝?心茉丛傺?返摹傲阕髡健保?菇??猩舷滤?赖乃?臀勰嗟脑倮?谩A硗猓?菇?椭泄?矫嬖谠偕?赡苄阅茉床?档取N颐前凑瘴录冶ψ芾淼囊庀颍?急盖嗟夯嵋椤U庖换嵋椴唤鼋鍪墙换灰饧?幔?彩侨罩衅笠档闹苯咏涣骰岷蜕烫富幔?毡窘?惺?嗉掖笃笠挡渭印?br> 记者:你们这次访问中国,讨论了《中日长期贸易协议》(LT)的问题吗?
西村:到今年年底,第五次《日中长期贸易协议》到期。在这次访问中,双方基本上达成了日中长期贸易协议延期至第六次的共识,并提出了第六次日中长期贸易协议议定书。从内容上看,中国向日本出口的大庆原油现在已经枯竭了,因此长期贸易协议中的石油部门不存在了,但是双方在石油方面合作的可能性今后还会产生。如果有必要的话,正像温家宝总理所说的那样,可能产生“环境与节省能源技术交流促进”的新部门。所以第六次中日长期贸易协议,可能由“煤炭专门部门”和“环境与节省能源技术交流促进部门”两个部门构成。
记者:这次日中经济协会表团访中,讨论了中日经济合作的关键词的转换和升级问题,也就是说中日合作的关键词,上升到了建立“循环社会”这样一个阶段,可以这样理解吗?
西村:我们这次访问团去中国,主要是希望中国方面知道:环境污染将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为了这个目的,我们带去了引起水俣病的智索公司的社长。我们向国家发改委提出了这个问题。智索公司经历过非常严峻的现实,这种现实仍然没有结束,将来也仍会继续,这样的事情,决不允许再次出现,为此,智索公司提示了四点教训:1、不能过度相信科学的常识;2、在重大的后果面前,任何辩解都是没有意义的;3、必须承担法律判决以上的补偿责任;4、绝对不能引起公害。对此,中国国家发改委常委副主任朱之鑫说:贵社的经验真是“前车之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