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金素梅为代表的台湾原住民,反对靖国神社合祀台湾战死者,并以日本政府、小泉首相和靖国神社为被告,提出损害赔偿请求,在2004年5月遭大阪地裁一审驳回。原告方继续上诉,大阪高裁在2005年9月30日做出二审判决。
大阪高裁虽然也驳回了原告方的损害赔偿请求,但在判决书的司法解释中却明确指出,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属于公职行为,违反了政教分离的宪法条文,是违宪行为。太谷正治法官特别指出:“首相不顾海外反对,继续到靖国神社参拜,留给人的印象是国家对靖国神社特别支持。”大阪高裁的违宪判断,一石激起千层浪,使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这个老问题又成为耸动视听的新话题。
迄今为止,针对首相参拜的违宪问题,日本的宗教和市民团体共提出了九次起诉。除了福冈地裁判决首相违宪以外,本次大阪高裁的司法解释是第二次违宪判断。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之举,持续数年,对日本的国民意识和历史认识造成了极大分裂。几天前,东京高裁刚刚判断小泉的参拜活动属于私人行为,并未触及总理大臣职务;而大阪高裁则给出了完全相反的司法判断,显示出法律解释的多样化。
在社会舆论方面,也是赞否两论,经纬分明。全国发行四大报刊在10月1日均刊发了“社论”,社会的对立阵营对垒明显。《朝日新闻》表示:首相停止参拜已是时代潮流。《每日新闻》指出:违宪判断是司法警告──支持大阪高裁的判断;《读卖新闻》质疑:这是有许多疑问的“违宪”判断。《产经新闻》明言:歪曲的判断没有约束力──反对大阪高裁的结论。舆论的分裂,象征着社会的分裂。首相参拜行为本身,对国民意识带来影响,不言自明。
身为日本人,每年去国家招魂所靖国神社,向为国捐躯的先人表示悼念之意,无可厚非。但小泉身为日本国总理大臣,其参拜行为的客观影响,确实已超越了私人行为范畴。首相所承担的职务、立场、声望和影响,都促使靖国参拜出离了私人属性而带有明显的公共意味。大阪高裁断定小泉参拜与公职脱离不了关系出于三条理由:小泉参拜,每次都使用公车,有首相秘书陪伴,署名“内阁总理大臣小泉纯一郎”;小泉参拜,目的是为了履行选举的政治公约;小泉参拜,没有明言私人行为,且不否定参拜带有公人立场。这些都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一句“私人心情”是难以混淆和掩盖的。
参拜引起了外交纷争不断,更证明首相参拜不是私事而是公务,不是国内事务而是国际行为。小泉参拜,引起了中国、韩国等近邻各国的强烈不满,并被联系为替军国主义招魂之举。从外交礼节和国家利益着眼,小泉本该让日本与臭名昭著的军国主义彻底撇清关系才是正选。但小泉不思避嫌,反而逆风而上,藉靖国神社为自己贴金──这种选择本身的意味就是向国际示威,根本不是国内事务可以概括的。
在“邮政大选”中全面获胜之后,小泉自民党已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小泉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又一次搬出了年内欲参拜靖国神社的陈年老调。大阪高裁在这个时候判断首相参拜是违宪行为,对自信满满的小泉提出了警告。小泉的反应一如既往,声称无法理解“为什么是违反宪法”。作为一名政治人物,他的回答除了王顾左右而明装胡涂外,几乎没有第二种可能性解释。
无论是民意流向、法律判断,还有国际舆论、时代潮流,都为小泉停止参拜靖国神社准备了充分的前提和理由。中国、韩国等周边国家也不断努力,为小泉停止参拜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万事俱备,唯欠东风──关键还看小泉能否从善如流;他的最终选择是以私心为重,还是以公益为要。
违宪判断:小泉停止参拜万事俱备
日期:
05年10月2期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2/13844
Copyright© 中文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