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天宫一号升空 期待对接神八
日期: 11年10月2期

中文导报综合消息(记者 杨文凯)929日晚,中国在西北戈壁成功将无人太空实验舱天宫一号送入低地球轨道。


秋夜的酒泉卫星发射场上星光闪耀,全新改进的长征二号FT1火箭点火升空,明亮的尾焰映红了大漠长空。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47次飞行,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的第8次发射。中国在相继实现航天员上天、太空行走之后,又为建设探索太空的前哨——永久载人空间站迈出关键一步。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等领导人在北京的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摩了发射,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改进后的长征二号FT1”火箭完成了这次发射任务。


北京时间21时许,胡锦涛、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周永康等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目睹了这次非同寻常的太空发射,并听取了有关汇报;温家宝、贺国强等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试验指挥楼平台上,现场观看发射。


温家宝在30日会见天宫一号飞行任务指挥部成员和参研参试单位代表时强调: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占领世界科技制高点。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最活跃、最有影响的科技领域之一,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希望同志们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发展航天事业的重要指示,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再接再厉、奋力拼搏,为推动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总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的天宫一号是一个两节结构的圆筒形太空舱,内有一个约15立方米的活动空间。舱内安装了太空长期生活所需要的食宿、锻炼、娱乐等设施。 如果说飞船是蜗居,天宫一号则达到了小康水平。空间实验室系统副总设计师白明生说,实验舱有效活动空间约15立方米,可满足23名航天员在舱内工作和生活需要。


与中国此前发射的航天器不同,天宫一号不再是一叶孤舟,它安装了几个对接口,入轨后将等待一个月后发射的神舟八号无人飞船,在地面人员控制下首次进行空间交会对接。今后两年内,中国还将发射神舟九号以及搭载宇航员的神舟十号,再与天宫一号对接,组装成一个能容纳三名宇航员工作和生活的空间站雏形——这将使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可以在地球轨道上长期滞留工作的空间站,对于探索宇宙奥秘、造福人类有著重要意义。


在航天科技和太空探索方面的投入表明,中国正在成为一个世界强国。这是它不断增长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的必然结果。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资深战略专家彼得.辛格博士如此表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张善从透露,天宫一号携带了高光谱相机,在轨期间将开展多项空间科学研究,包括探测中国农作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农药残留和病虫害。此外,科学家还将利用天宫一号提供的微重力环境进行光子晶体试验。光子晶体是可能替代半导体器件并引发信息技术革命的一种新材料,在地球引力影响下,光子晶体很难进行大尺度试验。


中国多次表示,希望与国际社会合作,共同开发太空。迄今,中国长征系列火箭已将美国、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等国的20多颗卫星送入太空。中国的一名年轻志愿者正在参与一项多国科学家合作进行的人类首次登陆火星模拟实验。


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空间站可以提供地球上不具备的微重力环境研究和开发平台。中国开展载人航天,建立空间站,目的是和平开发太空资源,让太空资源为人类服务。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爱好和平。中国空间站要成为世界科学发展进步的平台,为人类太空探索作出贡献。


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升空后,外国媒体对此表示关注,纷纷撰文介绍天宫一号的情况和近来中国在航天工程方面的进展,称中国在载人航天工程方面迈向了新的阶段。           


美联社称,随著天宫一号实验舱的发射,中国正迈向其载人航天工程的下一个阶段。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称,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太空实验舱,它的发射被看作是中国建造其空间站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俄罗斯主流媒体《俄罗斯报》在发射同时就在网站发表了《中国发射首个空间轨道实验室模块》的文章。该文大胆预言:在国际空间站坠落后,下一个轨道空间站将属于中国,这是完全可能的。中国或许是世界上唯一既有能力又有热情去入驻太空的国家。


外媒也注意到中国推进航天计划与激发民族自豪感之间的密切关系。英国广播公司(BBC)介绍说,天宫一号进入预定轨道后,将先后与接下来会陆续发射的神舟八至十号飞船对接。报道称,中国透过航天计划营造了空前的民族自豪感,这也被视为中国在国际间崛起的又一象征。


英国天空电视台撰文称,中国八年前实现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三年前中国宇航员实现了中国人的首次太空行走。中国承诺和平开发外层空间,耗资数百万英镑的中国航天“921工程有著巨大的民族感染力。


法新社报道称,中国在29日迈出其建造空间站的第一步,在国庆节前夕发射其试验式的飞行器。中国将其雄心勃勃的载人航天工程看作是全球影响力的象征之一。报道也指出,天宫一号发射后,中国将再发射无人飞船神舟八号,进行无人自动对接试验。空间交会对接技术难度很大,因为空间实验室体积都比较大,在太空中的空间实验室和航天飞机都是高速运行的,时速达到28000公里以上。对接过程中,如果计算不准,就可能发生飞船相撞事故。


韩国《朝鲜日报》28日报道说,如果中国天宫一号太空实验室试验过程顺利,2013年载人宇宙飞船神舟十号有可能搭载女航天员,尝试与天宫一号对接。这意味著中国首位女航天员两年内有望入住天宫


根据1992年中国正式提出的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中国已经完成第一步的载人飞船实验。第二步是完成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对接,并建立临时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这项工作随著天宫一号的发射正在展开。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国际空间站将在2020年退役,中国未来空间站却计划于2020年左右建成,这一时间上的巧合为中国空间科学发展带来了契机。届时,中国可以开展国际合作,更好地和平开发、利用太空资源。


中国在2020年前后建成的空间站核心舱和两个试验舱,总计60多吨,加上一艘8吨级的神舟飞船和一艘13吨级的货运飞船也不过80多吨。这个质量不仅小于目前400多吨的国际空间站,也小于早已坠毁的约130吨的和平号空间站,甚至不如美国当年的空间实验室重。


有关2020年大型空间站计划的详细介绍,中国官方只公布一些简单情况。中国的基本型空间站大致包括一个核心舱、一艘货运飞船、一艘载人飞船和两个科学实验舱,能与各种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对接,总重量在100吨以下。空间站核心舱长18.1米、最大直径4.2米,分为节点舱、生活控制舱和资源舱,是航天员的主要活动场所,也是空间站的管理控制中心。核心舱的节点舱段拥有5个对接口,用于对接实验舱和载人飞船,是空间站的联系枢纽,另外在资源舱尾部还有一个对接口,用于对接货运飞船。两个实验舱长度均为14.4米,最大直径4.2米,是开展空间实验的主要舱所,也可供航天员临时生活,其中1号实验舱还有部分控制功能。


不管现有的国际空间站是否进一步延寿到2025甚至2028年,由于舱体老化,其退役势在必行。中国在2020年后建立的空间站,将是一个很有竞争力的空间科学研究平台。在手握核心资源的条件下,中国可以进行更广泛的国际合作,在合作中也将得到更多的实际利益。


本次天宫一号升空后,将完成历史使命。不过,天宫一号寿命终结时,是否会产生空间碎片呢?这也引起广泛关注。据了解,此次天宫一号任务,采取了几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加强了空间碎片的监测和预警;二是天宫一号采取了防护和规避措施;三是在其寿命末期,将主动离轨,陨落指定海域。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1/136930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