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世界华媒论坛发布《重庆宣言》
日期: 2011/09/29 13:02
编者按:经过两天交流讨论,被称为全球华文媒体两年一度首脑峰会的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9月18日闭幕。在闭幕仪式上,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重庆宣言》发布。下一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将在青岛举行,重庆市委副书记张轩向青岛市副市长秦敏移交了论坛会旗。
 
在闭幕式上,国务院侨办副主任赵阳说,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是至今参会人数最多的一届。仅海外的,就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俄罗斯、澳大利亚、巴西、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港澳台等遍布五大洲的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位华文媒体老总来重庆,加上内地的,有600多名。
他说,海外华文媒体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有责任、有使命为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搭建对话、交流、融合的平台,担负起促进各族裔文化融合、促进海外华人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推动所在国经济文化发展、推动世界和谐进步的使命。交流讨论中,华文媒体达成共识:在后金融危机的浪潮中,海外华文媒体将以传播资讯、传递信心、坚定信念为己任,与世界上所有负责任的新闻媒体一道,共同促进世界经济企稳回暖。
中国新闻社总编辑章新新在闭幕式上宣读了本届论坛通过的《重庆宣言》,表达了全球华文媒体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公正、平衡、合理的国际话语新体系的信心和决心。
 
 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宣言
 (2011年9月18日 重庆)
 
一、当前全球媒体格局正处于变化调整的关键时期,新兴经济体传播能力得以提升,西方话语霸权受到冲击。遍布五大洲的华文媒体既是所在地多元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又与中华文化密不可分,面临著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将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增强传播力,提升公信力,以最大的信心和决心,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公正、平衡、合理的国际话语新体系。
二、如何在主流社会发声是海外华文媒体面临的一大挑战,我们将进一步创新经营方式,紧紧依托华侨华人,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开发多元化平台,深耕受众市场;在传播内容上秉持真实、客观、公正的新闻专业精神,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和受众习俗,恪守道德底线和职业操守,以最大的善意和诚意,共同致力于推动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中外交流与合作。
三、新媒体的崛起是全球媒体业变化的一大趋势,微博、电子杂志、手机报、移动电视等新的传播形式层出不穷,这对以传统媒介为主体的海外华文媒体带来巨大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我们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根据时代潮流和自身条件进行战略转型,勇于探索,敢于尝试,以最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共同开创华文媒体新的春天。
四、中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继续朝著和平崛起的态势发展,经济转型、文化改革及社会管理创新不断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这为全球华文媒体大繁荣提供了良好的母体文化和物质资源。海外华文媒体将不断增强与祖籍国、与家乡的联系,精诚合作,仗义执言,积极参与中国十二五规划建设,为祖籍国和家乡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与中国大陆及台港澳媒体同仁一道,共同维护中华民族的发展利益,共同弘扬灿烂文明的中华文化。
五、作为长江中上游重要的经济中心和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辖市,近年来重庆市著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大力推进宜居、畅通、平安、森林、健康五个重庆建设,全力落实民生10条共富12条,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在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创立10周年之际,全球华媒老总相聚此间,切身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繁荣和特色,我们将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传播真实资讯和成功经验的社会责任,一如既往地关注并支持重庆发展,殷切希望这座城市乃至中国西部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富裕之路。

六、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我们深切缅怀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深切缅怀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而不懈奋斗的先贤英烈。细观百年历史风云,穿越全球发展的人类文明史,回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艰辛道路,我们无限感念,深切感怀中华民族先辈前贤,我们将继续秉承戮力同心、奋发图强的精神,不惧困难,下定决心,全力推动全球华文传媒做大做强,促进中华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为世界多元文化和谐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华媒事业薪火相传、代代相承
 
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秘书长、中国新闻社社长刘北宪9月18日在资深华文传媒人荣誉奖颁奖典礼上表示,希望藉此激励新生力量秉承传统,继往开来;希望华文媒体事业薪火相传、代代相承;希望中华文化遍撒五洲,结出累累硕果。
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召开之际,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为表达敬意,特向参与本届论坛的代表中长期从事华文传媒事业、工作超过40年的从业者颁发资深华文传媒人荣誉奖,对他们长期以来的开拓与贡献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敬佩。
这9位获奖者是:泰国《世界日报》社长黄根和、菲律宾《世界日报》总主笔侯培水、泰国《星暹日报》总编辑马耀辉、马来西亚《国际时报》总编辑李福安、泰国《新中原报》总编辑何韵、印尼《国际日报》总编辑李卓辉、泰国《京华中原联合日报》副社长林兴、菲律宾《世界日报》社长陈华岳、泰国《中华日报》发行主任陈毓辉。
刘北宪说,长期以来,许多同仁为了在华媒领域开创一片天地,筚路蓝缕,艰苦创业,谱写了一曲曲让人赞叹称奇的华媒之歌。作为全球华文媒体的同行,我们对海外华文媒体的发展境遇感同身受。刘北宪表示,在全球媒体之林中,我们面对著同一个世界,讲述著同一种语言,传播著同一种文化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常设会址
全球征集创意方案
 
 
此刻,我十分荣幸的向大家宣布一项全球华文传媒领域里程碑式的事件: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永久性常设会址已经国务院侨办批准,在河北省人民政府支持下,将正式落户京畿重地--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9月18日在此间举行的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闭幕式上,中国广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楼忠福如是表示。
8月16日,由中国新闻社组织的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一行29人在石家庄参观访问时,石家庄市副市长刘晓军宣布,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永久性常设会址落户石家庄市高新技术开发区。8月19日,中国新闻社与广厦控股集团就世界华文传媒国际交流中心项目在北京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9月5日,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永久性常设会址项目用地出让手续已经顺利完成。近期,将在石家庄举行隆重的奠基仪式。
楼忠福代表中国广厦控股集团承诺,将诚邀全球顶级合作团队,矢志将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永久性常设会址项目建设成为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精品工程。他同时向在座的世界华文传媒领袖、全球范围内关心文化传媒事业发展的友人发出邀请,广泛征集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永久性常设会址世界华文传媒合作联盟总部基地的创意、构想,方案和建议,呼吁共同舞动世界的力量,打造世界华文传媒的总部基地,使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成为世界瞩目的传媒达沃斯
据悉,世界华文传媒国际交流中心项目是由国务院侨办批准投资建设的国内唯一涉侨文化交流平台。项目建成后,将作为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永久会址。该项目一期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集会议、会展、演艺、居住、社交、培训、休闲、疗养、度假等八大功能于一身,总投资达50亿元人民币。中国广厦控股集团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发展起来的特大型现代化民营企业集团。集团下辖建设、房产、能源三大直属集团和五大区域集团,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4位。
 
 
 
第六届论坛传递三大信息
 
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9月17日在重庆开幕,论坛组委会秘书长、中国新闻社副总编辑夏春平表示,参会情况传递出三个重要信息。
夏春平说,本届论坛共有5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00多位华文媒体老总参加本届论坛,国内有200多位媒体负责人、传媒研究学者及部分地方政府官员也将出席大会。届时,论坛参会人数将达到600人左右,在规模上超过以往历届论坛。空前规模还体现出华媒业界对本次会议的重视。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马来西亚世华媒体集团执行主席张晓卿、世华媒体集团总编辑萧依钊、印尼《国际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熊德龙、台湾中央社董事长陈国祥、《中国时报》总编辑王美玉、美国美南新闻报业电视传媒集团总裁李蔚华、加拿大《明报》北美行政总裁吕家明、法国《欧洲时报》社长张晓贝、美西《侨报》总裁谢一宁等应邀参会。
夏春平介绍了本届论坛的三个重要信息:
第一,在全球经济逐渐回暖的大背景下,港澳台及海外华文媒体呈现出良好发展的势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华文媒体数量不断增加,规模逐步扩大,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第二,海内外华文媒体领军人物表现出强烈的沟通意愿,他们普遍希望加强交流、增进友谊、推进合作。论坛组委会在大会筹备期间收到了许多华文媒体老总的来函、来信,希望能利用论坛召开的机会,与媒体同行达成具体的合作意向。
第三,空前的参会规模也反映出海外华侨华人及国际社会对重庆的关注。作为中国中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辖市,近年来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宜居、森林、畅通、平安、健康五个重庆建设成效显著,唱红打黑、城乡一体化建设等举措广受关注。不少华文媒体老总在此间相聚,希望能切身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繁荣和特色。
 
 
 
李海峰吁华媒把握中国机遇
 
由中国国务院侨办、重庆市人民政府和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9月17日上午在重庆拉开大幕,海内外600余位华文媒体老总、媒体负责人、传媒专家及部分地方政府官员齐聚一堂,就国际话语体系中的海外华文媒体这一主题展开高层次对话。中国国务院侨办主任李海峰在开幕式上致辞,讲解了华文传媒面临的时代任务。
李海峰指出: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同样,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文传媒。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海外侨胞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不仅在各自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为住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始终情牵中华、心系故土,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的繁荣和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为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分布在世界各地数以百千计的海外华文传媒,植根华社,为当地侨胞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为传递祖籍国的乡音乡情,为传播中华文明,为促进华侨华人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为促进祖籍国与住在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桥梁纽带作用。
上次申城论坛至今已有两载。两年间,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和历史性时刻。我们在欢呼声中迎来了新中国的第一个甲子生辰,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的九秩华诞,成功举办了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我们倾全国全社会之力战胜了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我们胜利完成十一五时期主要目标和任务,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全球具有重要影响的最大新兴经济体;我们制定了国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为中国的科学发展勾画出宏伟蓝图。
李海峰表示:扎根海外、遍布全球的华文媒体,正是这些伟大历史时刻的见证者、记录者。海外华文媒体用贴近读者的方式,向世界传播繁荣发展的中国,在全球华侨华人社会中发挥著凝聚人心、维护统一、树立中华民族崭新形象的作用。在抗击自然灾害的新闻宣传中,海外华文媒体号召华侨华人与灾区人民风雨同舟、共渡难关,书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亲情之歌;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舆论传播中,海外华文媒体以独立的新闻立场和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冲破西方媒体强势传播造成对中国误读的信息,努力顽强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还世界各地读者以事实真相。可以说,华文传媒促进了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借此机会,我代表国务院侨办向五大洲华文传媒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适值辛亥革命100周年。百年来,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宏愿一直鼓舞著海内外中华儿女。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百折不挠,奋勇拼博,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正在向著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阔步前行。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百年来,海外华侨华人不仅和我们共同见证了中国谋求独立的历程、建设新中国的艰辛、改革开放的辉煌,而且以不同方式参与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来。希望海外华文媒体通过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报道,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凝聚两岸人民的意志和力量,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李海峰说,我们正处在国际传播格局和国际话语体系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海外华文媒体有责任也有能力为实现国际舆论格局多元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虽然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海外华文传媒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但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也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带来了新的、难得的中国机遇
 
 
 
薄熙来与华文传媒人同唱红歌
 
嘉陵江畔红歌飞扬,好客重庆高朋满座。9月19日,重庆市唱读讲传文艺晚会暨资深华媒人荣誉奖颁奖仪式在重庆大剧院举行。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观看演出,并与参加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600多位海内外华媒代表同唱红歌。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伴随著一曲深情的《我和我的祖国》,晚会拉开了序幕。随后两个多小时里,来自重庆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宣传文化系统的演员们,唱响红色歌曲,演绎古今中外的经典篇章,让600多位海内外华媒代表,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精气神和传统经典的艺术魅力。
节目精彩纷呈,剧场内掌声阵阵,叫好声不断。晚10点10分,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用浑厚的男中音唱响了《儿行千里》:如今要到了离开家的时候,才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千里的路啊我还一步没走……一首歌,道出了祖国母亲怀抱的温暖,道出了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不少观众眼角闪动著泪花。
随后,在全场观众的掌声中,薄熙来走上舞台,与刘长乐合唱《太行山上》,纪念难忘的九一八。熟悉的旋律响起,全场观众都站了起来,两人合唱随即变成全场大合唱。一首《太行山上》,让全场情绪更加高昂。薄熙来提议唱一首《共和国之恋》,并带头唱了起来:在爱里在情里,痛苦幸福我呼唤著你……纵然是仆倒在地,一颗心依然举著你;晨曦中你拔地而起,我就在你的形象里……台上唱,台下和,歌声响彻剧场,久久回荡。
 
 
 
黄奇帆详解重庆共富计划
 
9月17日,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重庆开幕。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同与会代表进行了交流,并详细解读了重庆的共富计划
中共重庆市委在2011年7月提出,到2015年,重庆全市经济总量与居民收入同步倍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5:1左右;重庆主城周边较发达的一圈地区与重庆较落后的两翼地区发展差距缩小到2:1左右;基尼系数缩小到0.35左右。
黄奇帆介绍,重庆将在住房制度、财税制度、户籍制度、微型企业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据介绍,重庆近三年将修建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主要服务农民工、新生代大学生、城市原住民中的困难群体。同时,重庆也控制了城市房地产投资不致于过热。黄奇帆表示,重庆在财税政策方面也推行了一些改革,例如在房产税方面,对低价房、保障房不征收房产收税,对中等收入者购房则给予贷款补贴优惠。此外,在户籍改革和发展微型企业方面,重庆也有相应的政策。一年来,重庆有300万农村人口获得城市户籍。黄奇帆表示,这样一个户籍制度改革,既帮农民取得合理的权利,在启动城市消费上也发挥了作用。
过去一年,在重庆市政府相关补贴政策的推动下,重庆创办了4万个微型企业,黄奇帆说,5年内重庆将创办20万个微型企业,大约能带动200万人就业。
另外,黄奇帆通过讲解经济学三种理论,表达了重庆正在采用供应学派理论进行政府调控。黄奇帆说:经济学上有三种理论:第一种是凯恩斯理论,就是在经济不景气时,政府通过强力投资来拉动经济,当然政府会增加债务,但是经济拉动以后会产生更多的税,最终时间换空间把政府投资的债务还清,不过这种政策不能长时间持续,否则政府的财政赤字不断扩大,最终会出问题。
第二种是比较纯粹的福利主义,就是把社会保障、各种公共服务搞得极好,干活不干活都是同等国民待遇。这种情况下企业成本极高,最后无钱可赚就选择逃走,而老百姓就会变懒惰。这种政策适合政治家拉选票,但最终结果是整个社会收不抵支,最后政府债务无穷堆积。
黄奇帆说,上面这两种经济学理论,一个是投资拉动经济,一个是福利拉动经济,只能得逞于一时,不能当补药吃一辈子,因为他们都是短期的刺激性。
第三种是供应学派理论,黄奇帆认为,现在西方应该捡起这个理论好好用十年。供应学派理论讲的是政府拿钱鼓励老百姓创业,使社会产生更多的中小企业,政府给中小企业减税和补助,通过这样的扶持措施使得千千万万中小企业办起来,从而使更多人就业。这样一来,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可以少出钱,因为失业保险费支出减少了,同时政府的税收反而会增加,使整个社会良性回环。
黄奇帆说,重庆现在也用到供应学派理论。政府给微型企业免税、减税,帮助它融资,并给与补助,老百姓有一技之长的享受这个政策,加上拼命努力,就能通过创业致富。黄奇帆说,如果我们通过政府投资或者大企业投资来增加50万人就业,需要多少投入?一个人按实现50万元产值来算,50万人就业要实现2500亿元的产值,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至少投资1000亿元甚至1500亿元。但现在用微型企业实现50万人就业,其实只要5万个企业就行,小老板出50亿元,政府拿25亿元补助,一共就是75亿元资本,银行帮助融资75亿元,了不得也就是100多亿,最后还是老百姓通过自己创业解决50万人就业,政府还减少了失业救济和困难补助几十亿元。 
 
 
 
薄熙来与华媒座谈重庆面貌
 
9月17日,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市长黄奇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光国、市政协主席邢元敏,与来渝出席第六届华文传媒论坛的参会代表座谈,并就海外媒体关心的话题作了交流。国务院侨办主任李海峰、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董云虎参加会见。
 
重庆成为全球华文媒体关注的热点
本届论坛阵容强大,规模空前。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位华文媒体董事长、社长、总编辑等领军人物,聚首山城,以国际话语体系中的海外华文媒体为主题,展开交流与讨论。
薄熙来对全球华文媒体代表来渝表示欢迎。他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全球著名华文媒体的老总汇聚重庆,其中还有不少老朋友,非常亲切,山城人民由衷欢迎!有材料讲,近200年来出现过4000多种华文媒体,覆盖报刊、杂志、电视、网络,有很大的影响力!大家分布在世界各地,对重庆的事情这□关心,做了大量客观报道,为我们鼓劲,有力地助推了重庆的发展,重庆感谢大家!
李海峰在发言中说,这些年来,重庆经济社会突飞猛进,改革开放屡有创举,五个重庆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发展环境日益改善,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劲头很足。重庆已成为全球华文媒体关注的热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看好。此次论坛在渝召开,各华文媒体一方面联谊、交流、合作,一方面深入了解、报道重庆,向全球华人传递重庆的魅力。
 
重庆是新闻的富矿,我们来探矿采矿
接下来的时间,话筒在各位老总手里往来传递。从五个重庆建设、缩小三个差距,到唱红打黑……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曾多次来渝考察。他说,随著中国日益强大,华文媒体的实力也不断提升,影响力日盛,正肩负起更大的责任。重庆是一座日渐崛起的中心城市,是新闻的富矿,我们这次就是来探矿采矿的,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这座中国西部大城正在发生的动人故事。
薄熙来说,这些年来,我们推出五个重庆建设,每个都与民生和发展环境连在一起。比如,宜居重庆,要在三年间建50万套公租房;森林重庆,3年种了30年的树;健康重庆,铺了1000多片塑胶跑道、100多条登山步道,方便全民健身;平安重庆,通过打黑除恶,群众安全感增强了,经济秩序也得以规范;畅通重庆,既要解决主城的塞车,也要建成通向东西南北的水陆空贸易信道。作为西部地区的直辖市,重庆还拥有中国内陆的国家级开发开放区--两江新区和保税区,有著巨大的市场潜力。现在,重庆已在国家支持下成为内陆对外合作的重要平台,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科学健康的轨道,的确有不少动人的故事,欢迎大家在山城的大街小巷走一走,听听百姓的感想。
 
红歌提神鼓劲,还能让年轻人保持忧患意识和奋斗精神
薄熙来说,讲到唱红,它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内涵,有中国近现代史上流传甚广的爱国歌曲,比如《在太行山上》、《大刀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歌唱祖国》、《团结就是力量》等救国、建国、强国的歌,也有世界各国体现爱国精神的歌。前不久,大家熟知的基辛格先生来重庆,就参加了我们的万人红歌会,小同学们还演唱了一首《雪绒花》,老人听了满脸红光。唱红歌不仅能提神鼓劲,还能让年轻人不忘中华民族曾经的屈辱,保持忧患意识和奋斗精神。中国现在的国力大多了,但这成果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先辈们艰苦奋斗流血牺牲换来的。我们就是要让下一代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不能只是闷头赚钱,一定要有精气神,要坚定信念,报效国家。我们的唱红还包括读古今经典,讲催人奋进的故事,传承中外哲人的思想格言,让广大市民汲取丰富的文化营养。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25/136785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