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报曾在862期到866期连载此文,但因地震等原因暂停,从本期开始继续连载。
过了不久,和大月家有买卖关系的中华食材商号永兴隆有了空房子,大月家从温炳臣家里搬了出来,住进了永兴隆的房子。他们听说这间房子的二楼住的是中国的革命家,后来这个革命家在中国被暗杀。
后来大月家搬到了前田桥大道(现在的南门大道)一带。前田桥就在朱雀门附近,日本延元年(1860)始建,明治23年(1890)在原木桥的位置上又重建铁桥,从前田桥的对面可以看见中华街的朱雀门。
大月家搬家以后,温炳臣也常去大月家,可能是由于以前住楼上楼下,孙中山和大月家一家也都熟悉了,有时也去前田桥大道的大月家里去拜访。那时大家都叫孙中山“先生”。或叫他“孙中山”,而他公开的名字叫“中山樵”。
孙中山的外孙宫川弘对笔者说:那时日本警察一直以清朝可能派暗探暗杀孙中山为理由,守在孙住居的外面,他行动的时候一般也跟在后面,因此他去大月家时警察也在跟踪,大月家为此感到不安。
明治34年(1901)年,在大月薰15岁的时候,温炳臣通过自己家里使唤人去前田桥大道的大月家,说孙中山要娶大月薰为妻,但是大月薰的父母说大月薰还是一个孩子,还没有成长为一个成年女人,因此拒绝。
明治35年(1902)年的天,孙中山自己登上门来求婚,得到了大月薰父母的同意,并让大月薰与孙中山结婚。当时大月薰还是横滨女高的高中生,结婚后她并没有和孙文中山住在一起。大月薰还住在父母家,孙中山住在代官嶄裢觐蝍窖一样的房子里”(大月薰语)。而原日本女子大学教授久保田文次认为:1903年以后,从外国、中国、东京等地来横滨会见孙中山的中国知识分子、学生等急增,可能山下町一百二十一番地的房子显得狭窄了,因此需要在这以外还有会客的地方,这可能就是代官嶄裢觐蝍窖一样的房子”。
代官坂在位于离横滨站西口不远的地方,在山手丘北通往本牧的路上,以前被称为“箕轮坂”,由于途中有原横滨村名主石川德右卫门的住居,因此后被称为代官嶄馛
明治36年(1903),由于孙中山希望在语言上和大月薰能够交通,也由于孙是基督徒,因此希望大月薰接受基督教式教育,因此希望大月薰转到“共立英和女学校”学习。于是大月薰按照他的希望转学到“共立英和女学校”学习。
从大月薰留下的录音和大月薰的儿子实方元信在1956年给孙中山和大月薰的外孙宫川东一的信来看,都是说转学到“共立英和女学校”,但笔著经过调查没有发现历史上曾有过此校,这可能与大月薰记忆上的模糊有关。
宫川弘先生说,外祖母曾说过∶她那时去的学校是“共立英和女学校”,是国立学校,“共立”中的“共”字,是“共和国”的意思,因为那所学校是日本和美国合办,“共”就是美国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