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宇
一天中午来了一个从深圳过来的过去的学生,很有成就,拟到香港发展,曾经想移民加拿大,但听说那里虽然地广人稀,自然环境优美,社会福利好,可中国人却难以融入主流社会,只能当二等公民,就没有去。
也是巧,当天下午下班后,妻子身体发热,喉头发痒,学校医院也已下班,只能看急诊而不能化验,于是打车去一家医院。一进门,感觉有些异样:两位保安在门口值班,大厅里还有保安巡逻,看急诊的人没有往日多。再看门口和大厅显眼处,挂著醒目标识:竭诚为两会代表服务。到急诊候诊台问询,平常很热情的工作人员颇显不耐烦,说今天急诊不看耳鼻喉科,明天来;问内科和其它科室,也显不耐烦,说没有大病就明天来,现在医护和诊室主要为两会代表服务。于是急忙挂号到内科,化验开药,赶紧离开。
北京现在开两会,是国家大事,各大医院抽出专门人员或设立专门科室为代表服务,应该而且合理,毕竟代表们从全国各地担负重托而来,为国事操劳,而国事其实就是人民——百姓的事情,所以我们百姓也理解和支持。说国事国运系于代表,也不为过。
不过,人吃五谷杂粮,空气水质又不如意,人生病是不择时、难预测、无关天候世事的,生病就要去医院,医院理应为所有人服务,这是基本的人权、民生和人道主义。为人民的代表服务、服好务、甚至特殊服务,都是应该而必须的;但以此同时,为代表们代表的人民、百姓——他们是我们几十年如一日宣传和树立的治国理念与“国是”中的国家主人,也一如既往地热情服务,是不是也是应该的和必须的呢?这样做,那些人民把希望、权利和责任交给了他们的代表,肩负国事民事重托的代表,也是会理解和支持的。
中国政府的执政理念是执政为民,总理和有司也多次说要让人民活得有尊严,这是最大的政治和人权。但是这种执政理念和行为,应该承认,并不是在所有部门、单位、环节都得到很好的认真的贯彻和落实。以医疗为例,北京集中了中国最好的医生医院和最好的医疗资源,致使全国各地很多人都到北京求医。有时候到协和等大医院,看到挂号看病那么难,半夜或提前一天来挂号,看到夏天酷热时节,那些众多来自外地的病患和家属,在医院的走廊和院子里铺著报纸、纸箱板、塑料布和简单的行李躺著,或睡觉,有一次听一个河南口音的老太太说她已经来了三个星期了,此情此景,让人心有戚戚。我在日本教书近两年,也到过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此等景象基本没有看到。还去过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和塞尔维亚,他们的经济发展还不如中国,但那里也是全民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当然,中国人口多,历史遗留问题多,不可能一个早晨就到了共产主义。但是,执政为民、人民主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和措施,是应该何时何地都要贯彻、要贯彻到底并检查落实的。如果大道理说得都很好,但在看病、读书、就业等一系列涉及生存、发展和尊严的问题上,百姓总是感觉自己被摒弃于特殊群体和团体之外,总是被拒绝和喝斥,总有草民感、边缘感和无力感——所有尊重与尊严的反面,总是觉得自己虽然生为中国人但在自己国家却是二等甚至三等四等末等公民和贱民,那我们的社会难以成为和谐社会,甚至难免会出大问题——长期的底层感和贱民感,容易滋生反社会心理和情绪。兹事体大,容当重视,切莫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