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轩
有很多人不喜欢姜文,大致是不喜欢他的狂妄。耳闻过他许多“狂事”,说他喜欢在别人的片子里指手划脚,也有人说就连最铁的哥们请他拍戏,他都是得先付清现款,再走进影棚,害得一大堆人在棚里等了他数星期……但我既非是他的朋友,也没机会与他共事,就算姜文是天下第一恶人,也碍不著我的事。绯闻、丑闻,花边新闻,人们最津津乐道的东西,也就是听过作罢。最终,他是一个演员,我是个观众,他是导演,我是一个看客,看他的作品,聊他的演技,才算是本份。
姜文还是我比较喜欢的国内演员之一。十数年前,和丈夫第一次约会看的电影就姜文的戏——《有话好好说》。我挺喜欢姜文,喜欢他在影片中带著痞劲的幽默,带著粗鲁的傲慢,带著一点装酷的夸张,他演的所有角色都带著“姜文特色”,但却又从来不重复,也很到位,好像每一部戏反映了姜文的一个侧面,有绅士的时候,有霸气的时候,有幽默的时候,也无事生非的时候……在电影里,他可以让观众笑翻,可以让观众哑然,可以让观众辛酸,甚至让观众不屑,但他绝对拒绝矫情,作一颗“催泪弹”,与博得众人的同情。这一点,倒是让人极为欣赏。
多年前,姜文导演了《鬼子来了》。自《阳光灿烂的日子》以后,我再次发现了姜文的神奇。一部不失幽默的黑白影片如此深刻揭示了战争中的人性——被害者和加害者之间的人性缺憾。这是一部很姜文式的影片——大胆而毫无修饰地批判著民族劣根性,大刀阔斧,毫不留情,带著姜文无所惧畏的狂野劲。
中国电影界的过去五十年中,没有人曾拍过如此让人深思的以中日战争背景的影片,估计今后的五十年中,也不会有任何导演能超越姜文,拍出与《鬼子来了》并肩的影片。我很遗憾国内观众看不到这部影片,因为那是姜文的“珠穆拉玛”,也是中国近代电影的“阿尔卑斯”。
《鬼子来了》是一个很难跨越的高度。就连姜文本人也难以跨越。《鬼子来了》以后,无论是主演的电影,还是执导的影片,他始终在挣扎在一种难以自拔的困境,他在原地踏步,徘徊不前。
在演技方面,他主演的人物失去了力量,让人记不清他的形象。在拍片方面,他追求完美,力求精益求精,却在求精中迷失方向。他力求的深刻有些自说自话,数亿的影片投资只让他潇洒地过了把个人的瘾,那部影片没人能懂,就算称“懂”,也大多是似懂非懂。
数年前,姜文对冯小刚说:“你的电影是一杯十分可口的饮料,大家都喜欢喝,但好的电影应该是酒。”数年后,有人说:“你的电影我看不懂你想说什么?”姜文回答说:“你不懂就对了。”姜文的自负埋葬了姜文,他已经无法酿出类似《鬼子来了》那样的纯酿,他离他的酒越来越远了。
如果说《太阳照样升起》是姜文原地踏步的男性自恋,那么这次《让子弹飞》估计也难以冲破他近几年来自恋的蚕蛹。超明星的阵容或许能换得高卖座率影片的席位,但姜文还能回归原先的高度吗?真让人感怀——“姜文”老矣!
《让子弹飞》作为明年的新年大片已经排入了上映档期——子弹已经充满期待地上了膛,但陷入独语的姜文还能飞起来吗?
有很多人不喜欢姜文,大致是不喜欢他的狂妄。耳闻过他许多“狂事”,说他喜欢在别人的片子里指手划脚,也有人说就连最铁的哥们请他拍戏,他都是得先付清现款,再走进影棚,害得一大堆人在棚里等了他数星期……但我既非是他的朋友,也没机会与他共事,就算姜文是天下第一恶人,也碍不著我的事。绯闻、丑闻,花边新闻,人们最津津乐道的东西,也就是听过作罢。最终,他是一个演员,我是个观众,他是导演,我是一个看客,看他的作品,聊他的演技,才算是本份。
姜文还是我比较喜欢的国内演员之一。十数年前,和丈夫第一次约会看的电影就姜文的戏——《有话好好说》。我挺喜欢姜文,喜欢他在影片中带著痞劲的幽默,带著粗鲁的傲慢,带著一点装酷的夸张,他演的所有角色都带著“姜文特色”,但却又从来不重复,也很到位,好像每一部戏反映了姜文的一个侧面,有绅士的时候,有霸气的时候,有幽默的时候,也无事生非的时候……在电影里,他可以让观众笑翻,可以让观众哑然,可以让观众辛酸,甚至让观众不屑,但他绝对拒绝矫情,作一颗“催泪弹”,与博得众人的同情。这一点,倒是让人极为欣赏。
多年前,姜文导演了《鬼子来了》。自《阳光灿烂的日子》以后,我再次发现了姜文的神奇。一部不失幽默的黑白影片如此深刻揭示了战争中的人性——被害者和加害者之间的人性缺憾。这是一部很姜文式的影片——大胆而毫无修饰地批判著民族劣根性,大刀阔斧,毫不留情,带著姜文无所惧畏的狂野劲。
中国电影界的过去五十年中,没有人曾拍过如此让人深思的以中日战争背景的影片,估计今后的五十年中,也不会有任何导演能超越姜文,拍出与《鬼子来了》并肩的影片。我很遗憾国内观众看不到这部影片,因为那是姜文的“珠穆拉玛”,也是中国近代电影的“阿尔卑斯”。
《鬼子来了》是一个很难跨越的高度。就连姜文本人也难以跨越。《鬼子来了》以后,无论是主演的电影,还是执导的影片,他始终在挣扎在一种难以自拔的困境,他在原地踏步,徘徊不前。
在演技方面,他主演的人物失去了力量,让人记不清他的形象。在拍片方面,他追求完美,力求精益求精,却在求精中迷失方向。他力求的深刻有些自说自话,数亿的影片投资只让他潇洒地过了把个人的瘾,那部影片没人能懂,就算称“懂”,也大多是似懂非懂。
数年前,姜文对冯小刚说:“你的电影是一杯十分可口的饮料,大家都喜欢喝,但好的电影应该是酒。”数年后,有人说:“你的电影我看不懂你想说什么?”姜文回答说:“你不懂就对了。”姜文的自负埋葬了姜文,他已经无法酿出类似《鬼子来了》那样的纯酿,他离他的酒越来越远了。
如果说《太阳照样升起》是姜文原地踏步的男性自恋,那么这次《让子弹飞》估计也难以冲破他近几年来自恋的蚕蛹。超明星的阵容或许能换得高卖座率影片的席位,但姜文还能回归原先的高度吗?真让人感怀——“姜文”老矣!
《让子弹飞》作为明年的新年大片已经排入了上映档期——子弹已经充满期待地上了膛,但陷入独语的姜文还能飞起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