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 文
中国人民银行在7月21日正式宣布人民币汇率升值2.1%,兑美元汇价由8.27上升为8.11 。持续已久的人民币汇率攻防战终于有了突破口,人民币汇率的生成制度改革由此迈出了谨慎而可贵的一步。
与中国20多年改革开放进程中所有重大的变革措施一样,人民币由固定汇率制改为浮动汇率制,由紧盯美元的单一汇率制度转向与多种国际性货币挂钩的“一篮子货币”制度,由币值被严重低估逐渐回归货币价值本位,早已是不可回避的改革重头戏。如果人民币汇率改革势在必行,那么在事到临头的时刻,中国大可不必表现出叶公好龙式的惊恐。从容应对终于来到的这一天,不啻是中国成长为一个融入国际体系、担负国际责任的经济大国的新开始。
对于人民币汇率变动这个事实,可以有两种不同解读方式。如果从政治对抗立场出发,中国饱受外来压力,颇有被逼就范的无奈和愤怒;如果从国际协调立场出发,人民币升值是使国际金融体系走向合理与平衡的大举措,不仅为世界做出贡献,也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更趋完善化。很显然,人民币汇率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与经济成长进程中的重要步骤,与中国不惜代价加盟WTO,从而进入了世界自由贸易体系一样,中国也必须付出代价使人民币走向市场化和自由化,从而彻底融入国际金融体系。这次人民币微升2%,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要在国际上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就不能永远让人民币搭美元的便车,不能让美元来替人民币做主。与中国拥有的经济实力相适应,人民币向其应有的价值定位回归,已经呈现出强势货币的端倪。
在这个世界上,稳定是相对的、暂时的,变化才是绝对的、永恒的。中国盯牢美元汇价十余年,为中国赢得了相对稳定的有利市场环境,但这种条件和状态不可能永久持续。人民币调整汇率,走向自由浮动,正是一种断奶之后的自立表现。与其受制于国际形势和外界环境、在压力和指责下被迫变化,不如顺应时势、以积极的姿态去主导变化,这才是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题中应有之意。
对中国来说,唯一幸运的是有日本这个经济发展的前车之鉴可资参照。事实显示,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中遭遇过的门坎和陷阱,中国一个也回避不了──这不仅在于中日现代化模式十分相近,更出于东方人的立场、思维、心理和欲望太过相似。在日本经济成长中出现过的现象和问题,比如持续20年以上的高速增长、以出口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石油紧缺引发能源危机、与美国发生贸易摩擦、房地产堆积泡沫、货币升值、大肆收购海外企业等等,在中国经济发展中都出现过并正在出现。在巨大的发展惯性支配下,中国几乎没有可能回避这些发展的衍生性问题,但中国却能以日本为鉴,积极引导并对应这些问题,主动化解负面因素,扩大利用正面效应。相较于当年“广场协议”之下的日元升值效应,人民币改革应该有更从容的筹备时间和对应策略。
无论对国家还是个人来说,人民币升值都是福祸并至、利弊同在的双刃剑。中国若以积极的眼光来看待这场迟早都会到来的变革,那么就必须未雨绸缪地调整产业结构,淘汰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把经济发展的牵引力由外需市场更多地拨正到内需市场,提高产业升级换代的速度和力度,强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否则,人民币汇率改革不是半途而废,就是引发民怨,最终可能落成叶公好龙式的结局,不仅对世界开一个玩笑,也无助中国经济的自立和成长。
中国人民银行在7月21日正式宣布人民币汇率升值2.1%,兑美元汇价由8.27上升为8.11 。持续已久的人民币汇率攻防战终于有了突破口,人民币汇率的生成制度改革由此迈出了谨慎而可贵的一步。
与中国20多年改革开放进程中所有重大的变革措施一样,人民币由固定汇率制改为浮动汇率制,由紧盯美元的单一汇率制度转向与多种国际性货币挂钩的“一篮子货币”制度,由币值被严重低估逐渐回归货币价值本位,早已是不可回避的改革重头戏。如果人民币汇率改革势在必行,那么在事到临头的时刻,中国大可不必表现出叶公好龙式的惊恐。从容应对终于来到的这一天,不啻是中国成长为一个融入国际体系、担负国际责任的经济大国的新开始。
对于人民币汇率变动这个事实,可以有两种不同解读方式。如果从政治对抗立场出发,中国饱受外来压力,颇有被逼就范的无奈和愤怒;如果从国际协调立场出发,人民币升值是使国际金融体系走向合理与平衡的大举措,不仅为世界做出贡献,也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更趋完善化。很显然,人民币汇率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与经济成长进程中的重要步骤,与中国不惜代价加盟WTO,从而进入了世界自由贸易体系一样,中国也必须付出代价使人民币走向市场化和自由化,从而彻底融入国际金融体系。这次人民币微升2%,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要在国际上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就不能永远让人民币搭美元的便车,不能让美元来替人民币做主。与中国拥有的经济实力相适应,人民币向其应有的价值定位回归,已经呈现出强势货币的端倪。
在这个世界上,稳定是相对的、暂时的,变化才是绝对的、永恒的。中国盯牢美元汇价十余年,为中国赢得了相对稳定的有利市场环境,但这种条件和状态不可能永久持续。人民币调整汇率,走向自由浮动,正是一种断奶之后的自立表现。与其受制于国际形势和外界环境、在压力和指责下被迫变化,不如顺应时势、以积极的姿态去主导变化,这才是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题中应有之意。
对中国来说,唯一幸运的是有日本这个经济发展的前车之鉴可资参照。事实显示,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中遭遇过的门坎和陷阱,中国一个也回避不了──这不仅在于中日现代化模式十分相近,更出于东方人的立场、思维、心理和欲望太过相似。在日本经济成长中出现过的现象和问题,比如持续20年以上的高速增长、以出口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石油紧缺引发能源危机、与美国发生贸易摩擦、房地产堆积泡沫、货币升值、大肆收购海外企业等等,在中国经济发展中都出现过并正在出现。在巨大的发展惯性支配下,中国几乎没有可能回避这些发展的衍生性问题,但中国却能以日本为鉴,积极引导并对应这些问题,主动化解负面因素,扩大利用正面效应。相较于当年“广场协议”之下的日元升值效应,人民币改革应该有更从容的筹备时间和对应策略。
无论对国家还是个人来说,人民币升值都是福祸并至、利弊同在的双刃剑。中国若以积极的眼光来看待这场迟早都会到来的变革,那么就必须未雨绸缪地调整产业结构,淘汰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把经济发展的牵引力由外需市场更多地拨正到内需市场,提高产业升级换代的速度和力度,强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否则,人民币汇率改革不是半途而废,就是引发民怨,最终可能落成叶公好龙式的结局,不仅对世界开一个玩笑,也无助中国经济的自立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