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叶商科大学教授 赵 军
六十年前,中国赢得了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对外战争的重大胜利,日本则尝受了明治维新以来对外侵略扩张路线酿下的苦果。十年的岁月,不难抚平战争带给人们的创伤和苦痛,也会磨灭掉历史留给人们的记忆和教训。对近现代历史的正确描述和传承,因此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大使命。日本保守政治家和右翼团体、分子们有关否认侵略战争的本质、为种种帝国主义侵略行径辩解和开脱的言论,我们通过媒体已经见识了很多。那么,往往被媒体“视而不见”或者被看作“沉默的一代”的日本年轻一代,对六十年前的战争乃至1870年代以来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历史,究竟抱有什么样的认识呢?
笔者在向日本的大学生们讲授中国近现代史和中日关系史课程时,确实碰到一部分学生,受到保守、右翼言论的影响,提出各种挑?性的问题,并且往往带着有色眼镜拒绝任何不同观点的说明和解释。但同时也看到,大多数日本大学生,未必原封不动地接受了保守、右翼言论连篇累牍的宣传,仍然能够用比较冷静和客观的态度分析问题。他们透过提交的论文和作业,表达了年轻一代人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例如对于靖国神社的参拜问题,确实有一部分学生对小泉首相的参拜毫无保留地表示支持,并且认为来自亚洲各国的批判,是对日本内政问题的“干涉”。但是反对参拜活动的学生们态度也相当明确,例如一位历史系三年级女生写道:“日本与其说是战争的受害者,不如说是更重要的加害者。日本虽然也死去了310多万人,但是却给中国等亚洲各国造成了数倍于此的受害者。而日本的政治家中,却有人不顾这个事实,说‘东京审判是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的惩罚’,‘卢沟桥事件纯属偶然,日本没有侵略意图’等。对靖国神社进行正式参拜也是同样。站在政府立场上的人去参拜祭祀着战犯的靖国神社,他们当然明白此举会让亚洲各国感到不快。站在国家最高位置上的政治家们尚且如此,当今的中学生们不知道广岛、长崎受到原子弹轰炸的日子是哪一天,不知道终战纪念日是哪一天也许就更不足奇了。”这个女大学生认为,日本政治家们对靖国神社的参拜,实际上就是无视中国等亚洲各国民众感情的明知故犯或者挑战式行为,它给日本民族带来的恶果,就是对历史认识问题的麻木。一位四年级男生更尖锐地指出,日本“政府的代表”参拜祭祀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就等于向世界各国展示,日本的国民已经自我免除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责任和战争罪行,当然会成为政治上的一个重大问题”。上述反对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学生们,对靖国神社问题的症结所在已经拥有相当明确的认识,因而能够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对政治家们不负责任的所作所为提出批评,无疑是令人感到欣慰的动向。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些大学生虽然不打算肯定对外侵略战争,但认为仅仅从祭祀亡灵的角度出发,参拜还是必要的?“在靖国(神社)问题上,我感觉把它作为一个国际问题来议论,只是对以国家行为进行过的那场战争中战死者的亵渎。不管十五年战争是侵略还是什么性质的战争,许许多多人的‘死亡’是个无法改变的事实。这类大学生虽然也站在赞成派的立场上,但他们的意见又不完全等同于右翼势力的见解。如何引导这些大学生看清楚十五年侵华战争和靖国神社之间内在的有机联系,应当是历史教学现场的一个重要使命。
如何看待侵华战争等近代日本的对外侵略战争以及战争期间日军犯下的罪行?能够对这个问题进行反省的学生,为数并不很多。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各有不同固然是一个原因,日本各级各类学校的近现代史教育严重欠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应当看到,一部分接触过这一段历史的学生对老一辈人的所作所为确实进行了程度不同的反省,或者至少表明了愿意反省的姿态。一位同学写道?“我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队最不能宽恕的行为,就是731部队和从军慰安妇问题……731部队的医生们,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上的好奇心,干着残忍至极的事情。例如往人体静脉中注射空气会引起死亡,这在医学上早已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但是731部队的医生们还要带着儿戏般的心理来重复此类实验。731部队进行的那些实验,充满了对人类的污辱,只能认为是魔鬼般的行为。”
平心而论,正视父辈或者祖父辈犯下的历史过失和罪责,是一件相当沉重的事情。对于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人来讲,他们既没有经历过战争和社会动荡,也几乎没有饥饿和失去亲人的生活体验。近代史的学习,对于教和学的双方都是难度相当大的作业。因此,能够达到上述历史认识的大学生,为数并不多。更多的大学生,对历史事实的认识未必充分,或者觉得其过于残忍而不愿过多触及。
当前,历史问题的解决,已经成为中日关系能否继续向前发展的一个绕不过去的障碍。大学生是青年中思维最活跃、嗅觉最敏锐的群体,当今一代的日本大学生,由于所谓“学力低下”、社会责任感下降、道德约束能力下降等原因,被人们称为“垮掉的一代”。但即便是在这样的年轻人中,仍然不乏愿意承担起自己一代乃至父祖辈责任的有志者。因此,同日本的年轻一代展开对话,通过“草根交流”发展和深化历史问题的良知、良识,抵制右翼和保守势力的宣传,其实是一件能够造福于中日两国民众的意义深远的大事。
六十年前,中国赢得了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对外战争的重大胜利,日本则尝受了明治维新以来对外侵略扩张路线酿下的苦果。十年的岁月,不难抚平战争带给人们的创伤和苦痛,也会磨灭掉历史留给人们的记忆和教训。对近现代历史的正确描述和传承,因此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大使命。日本保守政治家和右翼团体、分子们有关否认侵略战争的本质、为种种帝国主义侵略行径辩解和开脱的言论,我们通过媒体已经见识了很多。那么,往往被媒体“视而不见”或者被看作“沉默的一代”的日本年轻一代,对六十年前的战争乃至1870年代以来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历史,究竟抱有什么样的认识呢?
笔者在向日本的大学生们讲授中国近现代史和中日关系史课程时,确实碰到一部分学生,受到保守、右翼言论的影响,提出各种挑?性的问题,并且往往带着有色眼镜拒绝任何不同观点的说明和解释。但同时也看到,大多数日本大学生,未必原封不动地接受了保守、右翼言论连篇累牍的宣传,仍然能够用比较冷静和客观的态度分析问题。他们透过提交的论文和作业,表达了年轻一代人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例如对于靖国神社的参拜问题,确实有一部分学生对小泉首相的参拜毫无保留地表示支持,并且认为来自亚洲各国的批判,是对日本内政问题的“干涉”。但是反对参拜活动的学生们态度也相当明确,例如一位历史系三年级女生写道:“日本与其说是战争的受害者,不如说是更重要的加害者。日本虽然也死去了310多万人,但是却给中国等亚洲各国造成了数倍于此的受害者。而日本的政治家中,却有人不顾这个事实,说‘东京审判是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的惩罚’,‘卢沟桥事件纯属偶然,日本没有侵略意图’等。对靖国神社进行正式参拜也是同样。站在政府立场上的人去参拜祭祀着战犯的靖国神社,他们当然明白此举会让亚洲各国感到不快。站在国家最高位置上的政治家们尚且如此,当今的中学生们不知道广岛、长崎受到原子弹轰炸的日子是哪一天,不知道终战纪念日是哪一天也许就更不足奇了。”这个女大学生认为,日本政治家们对靖国神社的参拜,实际上就是无视中国等亚洲各国民众感情的明知故犯或者挑战式行为,它给日本民族带来的恶果,就是对历史认识问题的麻木。一位四年级男生更尖锐地指出,日本“政府的代表”参拜祭祀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就等于向世界各国展示,日本的国民已经自我免除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责任和战争罪行,当然会成为政治上的一个重大问题”。上述反对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学生们,对靖国神社问题的症结所在已经拥有相当明确的认识,因而能够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对政治家们不负责任的所作所为提出批评,无疑是令人感到欣慰的动向。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些大学生虽然不打算肯定对外侵略战争,但认为仅仅从祭祀亡灵的角度出发,参拜还是必要的?“在靖国(神社)问题上,我感觉把它作为一个国际问题来议论,只是对以国家行为进行过的那场战争中战死者的亵渎。不管十五年战争是侵略还是什么性质的战争,许许多多人的‘死亡’是个无法改变的事实。这类大学生虽然也站在赞成派的立场上,但他们的意见又不完全等同于右翼势力的见解。如何引导这些大学生看清楚十五年侵华战争和靖国神社之间内在的有机联系,应当是历史教学现场的一个重要使命。
如何看待侵华战争等近代日本的对外侵略战争以及战争期间日军犯下的罪行?能够对这个问题进行反省的学生,为数并不很多。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各有不同固然是一个原因,日本各级各类学校的近现代史教育严重欠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应当看到,一部分接触过这一段历史的学生对老一辈人的所作所为确实进行了程度不同的反省,或者至少表明了愿意反省的姿态。一位同学写道?“我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队最不能宽恕的行为,就是731部队和从军慰安妇问题……731部队的医生们,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上的好奇心,干着残忍至极的事情。例如往人体静脉中注射空气会引起死亡,这在医学上早已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但是731部队的医生们还要带着儿戏般的心理来重复此类实验。731部队进行的那些实验,充满了对人类的污辱,只能认为是魔鬼般的行为。”
平心而论,正视父辈或者祖父辈犯下的历史过失和罪责,是一件相当沉重的事情。对于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人来讲,他们既没有经历过战争和社会动荡,也几乎没有饥饿和失去亲人的生活体验。近代史的学习,对于教和学的双方都是难度相当大的作业。因此,能够达到上述历史认识的大学生,为数并不多。更多的大学生,对历史事实的认识未必充分,或者觉得其过于残忍而不愿过多触及。
当前,历史问题的解决,已经成为中日关系能否继续向前发展的一个绕不过去的障碍。大学生是青年中思维最活跃、嗅觉最敏锐的群体,当今一代的日本大学生,由于所谓“学力低下”、社会责任感下降、道德约束能力下降等原因,被人们称为“垮掉的一代”。但即便是在这样的年轻人中,仍然不乏愿意承担起自己一代乃至父祖辈责任的有志者。因此,同日本的年轻一代展开对话,通过“草根交流”发展和深化历史问题的良知、良识,抵制右翼和保守势力的宣传,其实是一件能够造福于中日两国民众的意义深远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