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水谭
汪先恩
科学大力推动了现代化发展,如今科学几乎是正确的代名词,已成为口号,成为标准,成为保护自己和打压其他学问的虎皮。其实科学不是万能,也有局限性,连“科学”本身迄今还是一笔糊涂帐,没有准确定义。
汉语中的科学一词,最早见于南宋思想家陈亮的“科举之学”,即考科举(考官)的学问,简称“科学”,日本明治年间翻译西方理科意义的“science”时,借用了汉语词汇“科学”,该词再传入中国,就赋于了新的含义。
其实,在西方,科学的含义也在不断变迁。英语和法语中“science”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l”,是知识的意思,19世纪后期,就演变成理科或自然科学的意思,后来实证主义盛行,就演变成理科的研究方法。即提出一种假设,然后进行实验,强调只有达到可观察,可重复,可量化才算符合科学。反之,凡不能进行实验观察,不能重复的,不能量化的就视为不科学。按这个标准,很多学科都不符合科学。数学靠公式和公理进行演算和推理,不能进行实验,有人认为其不科学;精神分析不能量化也被认为不科学;经络穴位根本看不见,被认为不科学,一些西化的中国学者更认为经络是胡说八道,但因其效果否认不了,如今西方人也认同针灸经络穴位,尽管不是科学,但属有用的学问。
社会学方面的事情大多更不符合科学。如确立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显然违背科学。科学要求重复性,如果重复10次,其中8次有东南风,经过统计学处理后,才能证明火攻方案的科学性。诸葛亮的空城计可以看作是反科学的,因为更不能重复。所以在一些科学头脑的人看来,这个世界的很多学问与现象都是违反科学的,大错而特错。
其实,科学本身有局限性,其正确性针对低级运动而言,不科学不等于不正确。人类社会存在的运动方式大概分为5种,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科学方法是在研究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等与技术有关的低级运动而建立起来的研究方法,科学适合对技术的指导,往往合称为科技,而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属高级运动,比低级运动复杂的多,科学方法就只能适应其中一部分。
科学方法无疑是揭示低级运动规律的法宝,二战时武器的威力,让人们对科学产生敬畏之情,后来神话成正确的化身和衡量其他一切学科的准绳,搞得其他学科纷纷拉大旗作虎皮,以求自保或吓唬其他学科。这种现象在中国尤为严重,譬如社会学,其复杂程度已高于科学,但唯恐被说成不科学,特地在社会学之后加上科学二字,如本该叫“中国社会学研究院”,却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学是讲究天人合一的自然医学,不同于把人看成物的西医学,中医研究的问题远远超出理科意义的科学范畴,以生命的基本法则,即阴阳平衡理论为指导,中医很多地方不符合科学,不科学不等于错误,那些不科学而有用的地方恰恰是中医之长(如灸至阴穴能有效地治疗胎位不正),但也害怕打击,也找科学来庇护,“中国中医研究院”这个名称本来很地道,而现在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政治上也是如此,科学发展观本来是西方只讲数字,只讲GTP的观点方法,中国意识到这样的发展模式有问题,明察到发展需要平衡,如地域的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平衡,个人收入的平衡等,平衡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这是中国中庸平衡智慧的运用,本来应该理直气壮的叫“平衡发展观”,以平衡发展观来纠正科学发展观,但却偏偏叫“科学发展观”。可见人们对科学二字的迷信和不自信的程度。
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比赛,让很多球迷熬红了眼,其中最吸引眼球的大概要算德国水族馆的章鱼保罗,章鱼能预言比赛胜败成为世界话题,对世界杯的比赛,10猜10中,准确率达100%。方法很简单,就是在分别代表不同国家足球队的两个水箱里放入饲料,章鱼吃代表哪个队的饲料,哪个足球队就赢。姑且不去评价它的奥秘和真伪,单就科学发达的西方国家,不用科学的方法检测,却依赖一个软体动物的章鱼来猜胜负,足见科学不是万能,尤其对活人和社会现象。
高级运动中包含低级运动,自然也有符合科学的部分,如武器的质量、精度和命中率等,是涉及机械物理化学方面的低级运动的内容,是科学范畴的事,需要讲科学,而战争能不能打,能不能打赢则是社会学范畴的事。
人体也是这样,科学方法对解剖尸体具有绝对的指导意义,重复解剖还能得到相同的结果,但当身体附有精神灵魂,科学方法就有不灵的时候,譬如说,无法让你天天重复同样的梦,像放录像那样。某些被科学头脑武装起来的医生,诊疗时,根本看不见人,看到的是一根根骨头,一结肠子,一张皮,一个肿块,一群细菌,一个病灶。这样的方法,有时把病灶搞清楚了,甚或治好了,却把人治坏了或治死了。
科学态度对做技术工作非常重要,但对人,有时未必是好事。日本原副首相后藤田正晴先生,晚年致力于中日友好,老先生在日本可谓德高望重,2005年90高龄仍然很健康,没有任何不适征状,因定期体检到医院,检查结果没有异常发现,只是细心的医师发现胸片上肺部有个可疑的阴影,进一步实施精密检查也没有结论,但医师本著科学的态度,一定要搞清阴影的真相,决定用气管镜进行活检,也就是把阴影地方的肺组织切一块下来,进行病理检查。检查结果令人放心,报告提示组织细胞完全正常,排除了肿瘤的可能性。但老人却因肺炎而死亡。气管不是食管,平常只有气体进出,对90岁高龄的老人,用一根管子插入其气道,还取一块活体组织,肯定会引起损伤,而广泛的组织损伤引起的肺炎,用抗菌素等治疗无效。科学态度从来不容非议,但实际上也有带来危害的时候。
总之,像民主是个好东西一样,科学也是个好东西,但也都有局限性,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并非万能,科学是这样,科学态度也是这样。
汪先恩
科学大力推动了现代化发展,如今科学几乎是正确的代名词,已成为口号,成为标准,成为保护自己和打压其他学问的虎皮。其实科学不是万能,也有局限性,连“科学”本身迄今还是一笔糊涂帐,没有准确定义。
汉语中的科学一词,最早见于南宋思想家陈亮的“科举之学”,即考科举(考官)的学问,简称“科学”,日本明治年间翻译西方理科意义的“science”时,借用了汉语词汇“科学”,该词再传入中国,就赋于了新的含义。
其实,在西方,科学的含义也在不断变迁。英语和法语中“science”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l”,是知识的意思,19世纪后期,就演变成理科或自然科学的意思,后来实证主义盛行,就演变成理科的研究方法。即提出一种假设,然后进行实验,强调只有达到可观察,可重复,可量化才算符合科学。反之,凡不能进行实验观察,不能重复的,不能量化的就视为不科学。按这个标准,很多学科都不符合科学。数学靠公式和公理进行演算和推理,不能进行实验,有人认为其不科学;精神分析不能量化也被认为不科学;经络穴位根本看不见,被认为不科学,一些西化的中国学者更认为经络是胡说八道,但因其效果否认不了,如今西方人也认同针灸经络穴位,尽管不是科学,但属有用的学问。
社会学方面的事情大多更不符合科学。如确立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显然违背科学。科学要求重复性,如果重复10次,其中8次有东南风,经过统计学处理后,才能证明火攻方案的科学性。诸葛亮的空城计可以看作是反科学的,因为更不能重复。所以在一些科学头脑的人看来,这个世界的很多学问与现象都是违反科学的,大错而特错。
其实,科学本身有局限性,其正确性针对低级运动而言,不科学不等于不正确。人类社会存在的运动方式大概分为5种,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科学方法是在研究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等与技术有关的低级运动而建立起来的研究方法,科学适合对技术的指导,往往合称为科技,而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属高级运动,比低级运动复杂的多,科学方法就只能适应其中一部分。
科学方法无疑是揭示低级运动规律的法宝,二战时武器的威力,让人们对科学产生敬畏之情,后来神话成正确的化身和衡量其他一切学科的准绳,搞得其他学科纷纷拉大旗作虎皮,以求自保或吓唬其他学科。这种现象在中国尤为严重,譬如社会学,其复杂程度已高于科学,但唯恐被说成不科学,特地在社会学之后加上科学二字,如本该叫“中国社会学研究院”,却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学是讲究天人合一的自然医学,不同于把人看成物的西医学,中医研究的问题远远超出理科意义的科学范畴,以生命的基本法则,即阴阳平衡理论为指导,中医很多地方不符合科学,不科学不等于错误,那些不科学而有用的地方恰恰是中医之长(如灸至阴穴能有效地治疗胎位不正),但也害怕打击,也找科学来庇护,“中国中医研究院”这个名称本来很地道,而现在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政治上也是如此,科学发展观本来是西方只讲数字,只讲GTP的观点方法,中国意识到这样的发展模式有问题,明察到发展需要平衡,如地域的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平衡,个人收入的平衡等,平衡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这是中国中庸平衡智慧的运用,本来应该理直气壮的叫“平衡发展观”,以平衡发展观来纠正科学发展观,但却偏偏叫“科学发展观”。可见人们对科学二字的迷信和不自信的程度。
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比赛,让很多球迷熬红了眼,其中最吸引眼球的大概要算德国水族馆的章鱼保罗,章鱼能预言比赛胜败成为世界话题,对世界杯的比赛,10猜10中,准确率达100%。方法很简单,就是在分别代表不同国家足球队的两个水箱里放入饲料,章鱼吃代表哪个队的饲料,哪个足球队就赢。姑且不去评价它的奥秘和真伪,单就科学发达的西方国家,不用科学的方法检测,却依赖一个软体动物的章鱼来猜胜负,足见科学不是万能,尤其对活人和社会现象。
高级运动中包含低级运动,自然也有符合科学的部分,如武器的质量、精度和命中率等,是涉及机械物理化学方面的低级运动的内容,是科学范畴的事,需要讲科学,而战争能不能打,能不能打赢则是社会学范畴的事。
人体也是这样,科学方法对解剖尸体具有绝对的指导意义,重复解剖还能得到相同的结果,但当身体附有精神灵魂,科学方法就有不灵的时候,譬如说,无法让你天天重复同样的梦,像放录像那样。某些被科学头脑武装起来的医生,诊疗时,根本看不见人,看到的是一根根骨头,一结肠子,一张皮,一个肿块,一群细菌,一个病灶。这样的方法,有时把病灶搞清楚了,甚或治好了,却把人治坏了或治死了。
科学态度对做技术工作非常重要,但对人,有时未必是好事。日本原副首相后藤田正晴先生,晚年致力于中日友好,老先生在日本可谓德高望重,2005年90高龄仍然很健康,没有任何不适征状,因定期体检到医院,检查结果没有异常发现,只是细心的医师发现胸片上肺部有个可疑的阴影,进一步实施精密检查也没有结论,但医师本著科学的态度,一定要搞清阴影的真相,决定用气管镜进行活检,也就是把阴影地方的肺组织切一块下来,进行病理检查。检查结果令人放心,报告提示组织细胞完全正常,排除了肿瘤的可能性。但老人却因肺炎而死亡。气管不是食管,平常只有气体进出,对90岁高龄的老人,用一根管子插入其气道,还取一块活体组织,肯定会引起损伤,而广泛的组织损伤引起的肺炎,用抗菌素等治疗无效。科学态度从来不容非议,但实际上也有带来危害的时候。
总之,像民主是个好东西一样,科学也是个好东西,但也都有局限性,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并非万能,科学是这样,科学态度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