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 非
因为诗歌,我花枝招展/因为自由,我丧失家园。(《因为所以》)——by“二手玫瑰”
“二手玫瑰”是一个摇滚乐队名称。主将梁龙,担任词曲创作并主唱。第一次听,就被犹如其名的别样妖娆搞得心烦意乱。想记录这层不同寻常的感觉,却不知从何入笔。道不明究竟,索性随记下一些体会。
我听歌,只就听著好听的听。所谓好听,也仅仅是个人定义的顺耳。但“二手玫瑰”并不觉得好听,刺耳不悦耳。不动听,却想听。听了又听,想在歌词里听出点什么。到底想听出什么,能听出什么,也弄不十分清楚。妖娆的东西,总是具备这样一种把人搞乱的魅力。
莫名其妙的吸引,来自于他不合拍的叛逆性。颓废。虚脱。异类的振作与活力。嬉笑怒骂中的发泄。歌词中许许多多个“你”“我”,倾述著芸芸众生里那些年轻人的苦与闷。“有一个姑娘像朵花/有一个爷们说你不用害怕/一不小心他们成了家/生了个崽子一起挣扎/为了有个新鲜的明天/从此你再也听不懂你在说啥/”(《采花》)嘈杂。闹心。焦躁。不安。有些人无声无息著破罐子破摔了,而他把这破摔的声音与情绪念念有词地扭唱出来。自嘲。自奠。质问。荒唐说荒唐,无序表无序。时而田园,时而霹雳。时而童音抒情,时而野汉嚎叫。哲人般的诗句。魔鬼样的启示。以摇滚摇唱忧愤不甘屈侮的配乐诗。“我是一只贪婪的耗子,我被富人收养起来/我是一个犯了戒的神仙,我被老天踢了下来/一群猪飞上了天,一群海盗淹死在沙滩,我的儿子被做成了金钱,摇曳的花枯萎在河岸/我被活活地逼成了个商人/我被活活地逼成了个诗人/我被活活地逼成了个废人。”(《允许部分艺术家先富起来》)
节奏与歌词构成鲜明反差,和谐小调里充斥著近似癫狂的歇斯底里。不对称的对称,强撑著倾斜中的平衡。歌词内涵难以稀释,紧锣密鼓的低调张扬。听多少遍,闹心多少遍。之后却还是想听。很诗歌,又很生活。这种具有破坏性的魔力,或许正因为它不是没心没肺的咿咿呀呀,而是不同凡响的异调。
说不清究竟好在哪里,却发自内心感叹他具有粉饰恶魔力量般的才华。CD开场即是喧闹的舞台。“同志们静一静啦,演出马上就要开始了……唱:大哥你为啥玩儿摇滚啊?”“我必须学会新的卖弄/那样你才能继续喜欢/因为艺术是个天生的哑巴/他必须想出别的办法说话,说话,说话……看来你是学会新的卖弄了/要不怎么那么招人喜欢/可是你还是成了一个哑巴/神神叨叨地说著一些废话……废话,废话……究竟是成不了个有情的婊子?/还是装不明白个有义的戏子?/只是理想咋突然那么没劲/看著你我再也说不出什么词儿……(《伎俩》)
“我们的青春就要开,往哪儿开?往希望里开/我们的理想就要开,往哪儿开?往幼儿园里开/我们的青春还得继续开,往哪儿开?往枯萎离开/我们的理想还得开,往哪儿开?往垃圾堆里开。(《火车快开》)理想。青春。爱情。生活。诗人。艺术家。有介绍说他们是“中国摇滚乐中最妖娆的一支乐队”。妖娆,但不献媚,不肉麻。行将枯萎,其刺尚锐。荒原上开倦的野玫瑰,奄奄一息的残存,倾诉著当下,思想著自己的命运。别具一格的声声叹,独树一帜的时代叹息。
民歌。唢呐。快板书。马头琴。二人转。信天游。跳大神。体现多重风格具有特殊力量的梁龙式妖娆摇滚诗唱,集各种民乐曲调及乐器元素于中。晦涩而斑斓。界限不明。五味杂陈。倾诉,不绵软。女装,不奶油。不哼哼唧唧地美化,不粉饰太平安康,更无感恩戴德。理想被淹没在现实中,“你再也听不懂你说的是啥”。锣鼓唢呐齐奏,悠扬激昂给挤压得变了调。松弛著,疲软著,铿锵难掩忧伤。喧嚣而隆重,作别青春的号泣。其间密布著任随青春凋萎的凄惶。
“混到了北京我混没了牵挂/混乱了生活我混长了头发/究竟是什么让我无法自拔?是不是我拔出来真的就软了?”(《征婚启事》)在金钱几乎取代眼球和思维的时代,能做到为实现摇滚理想而竭力奔走,难能可贵,可敬。谁不放弃理想,谁就可以与理想同在。与理想同在,才可以体验到理想实现的幸福与理想破灭之惨壮的煎熬。熬不住,也得熬。权当是娱乐江湖。要不咋整?你说呢?
二手玫瑰。让我联想到高贵、残芳、游荡的灵魂。污泥不染的独秀,浊水奇芭。压抑和郁闷源于对自由的渴望。心灵空间需求越大,越是能意识到来自禁锢的抑压。抑压越强烈,青春能量的积蓄勃发就越是难以克制。于是,就有了这种浑浊与清晰的充满断裂感的咏叹。水中剑。火中冰。纵使心不得从容,情亦不卑微屈从。朦胧而恶毒。美艳而犀利。虚无得嘻嘻哈哈,谐虐得泣不成声。
在阳光本不充足的地方,如何先天性充满阳光?不著调的狂言呓语,叫人听得不得不沉入肃穆。这里像有种近似庄重的忠诚,叫你啼笑皆非著无法拂袖而去。
听英国提亚特洛(Teatro)组合的天籁之音时,想到了“二手玫瑰”。他们的才华,如果有同样的成长土壤,是否会呈现同样的温情华丽而非现在这些让人心绪混乱的曲调?想到这里时,不知何故,我的眼中噙出泪水。
梁龙,1977年生于齐齐哈尔市。2004年,“二手玫瑰”曾赴日公演。
因为诗歌,我花枝招展/因为自由,我丧失家园。(《因为所以》)——by“二手玫瑰”
“二手玫瑰”是一个摇滚乐队名称。主将梁龙,担任词曲创作并主唱。第一次听,就被犹如其名的别样妖娆搞得心烦意乱。想记录这层不同寻常的感觉,却不知从何入笔。道不明究竟,索性随记下一些体会。
我听歌,只就听著好听的听。所谓好听,也仅仅是个人定义的顺耳。但“二手玫瑰”并不觉得好听,刺耳不悦耳。不动听,却想听。听了又听,想在歌词里听出点什么。到底想听出什么,能听出什么,也弄不十分清楚。妖娆的东西,总是具备这样一种把人搞乱的魅力。
莫名其妙的吸引,来自于他不合拍的叛逆性。颓废。虚脱。异类的振作与活力。嬉笑怒骂中的发泄。歌词中许许多多个“你”“我”,倾述著芸芸众生里那些年轻人的苦与闷。“有一个姑娘像朵花/有一个爷们说你不用害怕/一不小心他们成了家/生了个崽子一起挣扎/为了有个新鲜的明天/从此你再也听不懂你在说啥/”(《采花》)嘈杂。闹心。焦躁。不安。有些人无声无息著破罐子破摔了,而他把这破摔的声音与情绪念念有词地扭唱出来。自嘲。自奠。质问。荒唐说荒唐,无序表无序。时而田园,时而霹雳。时而童音抒情,时而野汉嚎叫。哲人般的诗句。魔鬼样的启示。以摇滚摇唱忧愤不甘屈侮的配乐诗。“我是一只贪婪的耗子,我被富人收养起来/我是一个犯了戒的神仙,我被老天踢了下来/一群猪飞上了天,一群海盗淹死在沙滩,我的儿子被做成了金钱,摇曳的花枯萎在河岸/我被活活地逼成了个商人/我被活活地逼成了个诗人/我被活活地逼成了个废人。”(《允许部分艺术家先富起来》)
节奏与歌词构成鲜明反差,和谐小调里充斥著近似癫狂的歇斯底里。不对称的对称,强撑著倾斜中的平衡。歌词内涵难以稀释,紧锣密鼓的低调张扬。听多少遍,闹心多少遍。之后却还是想听。很诗歌,又很生活。这种具有破坏性的魔力,或许正因为它不是没心没肺的咿咿呀呀,而是不同凡响的异调。
说不清究竟好在哪里,却发自内心感叹他具有粉饰恶魔力量般的才华。CD开场即是喧闹的舞台。“同志们静一静啦,演出马上就要开始了……唱:大哥你为啥玩儿摇滚啊?”“我必须学会新的卖弄/那样你才能继续喜欢/因为艺术是个天生的哑巴/他必须想出别的办法说话,说话,说话……看来你是学会新的卖弄了/要不怎么那么招人喜欢/可是你还是成了一个哑巴/神神叨叨地说著一些废话……废话,废话……究竟是成不了个有情的婊子?/还是装不明白个有义的戏子?/只是理想咋突然那么没劲/看著你我再也说不出什么词儿……(《伎俩》)
“我们的青春就要开,往哪儿开?往希望里开/我们的理想就要开,往哪儿开?往幼儿园里开/我们的青春还得继续开,往哪儿开?往枯萎离开/我们的理想还得开,往哪儿开?往垃圾堆里开。(《火车快开》)理想。青春。爱情。生活。诗人。艺术家。有介绍说他们是“中国摇滚乐中最妖娆的一支乐队”。妖娆,但不献媚,不肉麻。行将枯萎,其刺尚锐。荒原上开倦的野玫瑰,奄奄一息的残存,倾诉著当下,思想著自己的命运。别具一格的声声叹,独树一帜的时代叹息。
民歌。唢呐。快板书。马头琴。二人转。信天游。跳大神。体现多重风格具有特殊力量的梁龙式妖娆摇滚诗唱,集各种民乐曲调及乐器元素于中。晦涩而斑斓。界限不明。五味杂陈。倾诉,不绵软。女装,不奶油。不哼哼唧唧地美化,不粉饰太平安康,更无感恩戴德。理想被淹没在现实中,“你再也听不懂你说的是啥”。锣鼓唢呐齐奏,悠扬激昂给挤压得变了调。松弛著,疲软著,铿锵难掩忧伤。喧嚣而隆重,作别青春的号泣。其间密布著任随青春凋萎的凄惶。
“混到了北京我混没了牵挂/混乱了生活我混长了头发/究竟是什么让我无法自拔?是不是我拔出来真的就软了?”(《征婚启事》)在金钱几乎取代眼球和思维的时代,能做到为实现摇滚理想而竭力奔走,难能可贵,可敬。谁不放弃理想,谁就可以与理想同在。与理想同在,才可以体验到理想实现的幸福与理想破灭之惨壮的煎熬。熬不住,也得熬。权当是娱乐江湖。要不咋整?你说呢?
二手玫瑰。让我联想到高贵、残芳、游荡的灵魂。污泥不染的独秀,浊水奇芭。压抑和郁闷源于对自由的渴望。心灵空间需求越大,越是能意识到来自禁锢的抑压。抑压越强烈,青春能量的积蓄勃发就越是难以克制。于是,就有了这种浑浊与清晰的充满断裂感的咏叹。水中剑。火中冰。纵使心不得从容,情亦不卑微屈从。朦胧而恶毒。美艳而犀利。虚无得嘻嘻哈哈,谐虐得泣不成声。
在阳光本不充足的地方,如何先天性充满阳光?不著调的狂言呓语,叫人听得不得不沉入肃穆。这里像有种近似庄重的忠诚,叫你啼笑皆非著无法拂袖而去。
听英国提亚特洛(Teatro)组合的天籁之音时,想到了“二手玫瑰”。他们的才华,如果有同样的成长土壤,是否会呈现同样的温情华丽而非现在这些让人心绪混乱的曲调?想到这里时,不知何故,我的眼中噙出泪水。
梁龙,1977年生于齐齐哈尔市。2004年,“二手玫瑰”曾赴日公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