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事件18年后的2007年6月4日,在日本的华人知识分子集会的网站“东洋镜”上刊载了一篇文章“我与六四”。
文中说:“不想说,但忍耐不住,还是要说。因为我目击了历史。”
从父亲那里听到了胡耀邦原总书记去世的消息,在胡耀邦的家里见到他的儿子胡德平先生,把装饰遗像的白花戴在胸前,来到天安门广场,成为统率学生的组织的顾问,6月4日凌晨军队开枪……包含残酷的场面,所目击的武力镇压的状况都用流利的笔触进行了细致描绘。
作者的笔名是“黑白子”。究竟是位怎样的人物呢?
根据朋友们介绍,“黑白子”北京出身,父亲是胡耀邦的秘书,与胡耀邦的家人一起参加了胡耀邦的追悼会。因为“不能容忍虐杀人民的共产党”而出国,在1990年依靠父亲的关系来到日本。
“封存当时的经历”成了口头禅。但是在醉酒时说:“如果社会是大海,知识分子就是领航人。但是‘六四’以后,中国的知识分子沉默了,我也沉默了。这不是好事。”
在事件18年后,他解封了。文章质问,“事件已经过了18年,有变化吗?有。进行绝食的学生和示威的民众没有了。事件已经过了18年,有变化吗?没有。如果进行示威,军队、坦克、开枪……”
据与胡耀邦这个学生喜欢的超凡的领袖人物接近的人介绍,这篇文章对中国政府来说有挑衅性。
见到了“东洋镜”的创办者,49岁的陈君先生(化名)。本业是在首都圈的日本企业工作的IT技术人员。
他90年代来到日本,2006年5月开设网站,想使网站成为“在日华人自由发表言论的茶馆(沙龙)”。约有100人参加。
刚开始“不希望参加者写政治方面的事”。因为一位报纸编辑说,他每次回国的时候,都有公安人员跟踪。但是“黑白子”的文章特例刊载了。“因为‘六四’对我们这代人来说,是不能消去的记忆。”
1个月后,“东洋镜”在中国突然不能看了。感到刊载“六四”的文章是被关闭的原因。以后5个管理者商定,认为有“危险”的文章要彻底消除。难言的自我限制遮盖了“茶馆”。
报道原文刊登于《朝日新闻》2009年6月8日朝刊第3版
原文采写:竹端直树
中文翻译:李春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