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导报调查
有关新冠疫苗接种意愿问卷调查 Q1:您的年龄
18-30岁
31-40岁
41-50岁
51-60岁
60岁及以上
Q2:您知道日本通过《修正预防接种法》吗?(可多选)
接种疫苗是日本国民有义务
接种工作由日本各市町村实施
接种疫苗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
若接种疫苗出现不良后果,损害赔偿由政府承担
不知道
Q3:针对新冠疫苗,您愿意接种哪里的(可多选)
欧美疫苗
日本疫苗
中国疫苗
其他
Q4:明年春季开始,您愿意在日接种疫苗吗?
愿意
不愿意
观望
不知道
Q5:如果您愿意接种新冠疫苗,原因有哪些?(多选)
1、我觉得公开上市的新冠疫苗基本是安全的
2、我觉得接种疫苗对预防新冠肺炎是有效的
3、我觉得接种疫苗可以保护自己免受感染
4、我觉得接种疫苗可以保护周围的人(家人、朋友、同事)不受感染
5、其他
Q6:如果您暂不愿意接种疫苗,原因有哪些?(多选)
1、生活预防就好,不需要接种疫苗
2、我怀疑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我担心接种后会引发不可知的副作用
4、接种疫苗的过程可能不安全或太麻烦
5、其他
汽车 : 中国汽车零部件业 海外“火线”并购
2007/02/26 13:26 (1333 次阅读)



尽管全球第三大零部件企业麦格纳总裁麦克·霍恩惊呼,今年全球业务约50%增长来自亚洲,其中大部分增长依靠中国,但是中国零部件企业并不打算把自己局限在国内。

  处于困境中的德尔福、伟世通以及其他欧美零部件企业都即将成为他们的盘中餐。在中国万向打响了海外并购的第一枪后,福耀、华翔、东风等国内零部件企业正在火线出击。

  华翔“蛇吞象”

  万向、福耀、东风正在为竞购处于困境中的北美零部件企业德尔福,及福特旗下零部件部分业务忙的不可开交,与此同时,地处宁波象山的民营企业、世界汽配行业500强华翔集团出资340万英镑(约合5195万元人民币),将麦格纳集团旗下英帝尔公司全资子公司、一家具有85年历史的英国劳伦斯内饰件有限公司收入囊中。

  “公司董事局主席周辞美已经于12月6日与英帝尔公司副总裁琥珀签下协议书,华翔集团100%拥有劳伦斯股份。”负责此次并购的华翔集团副总裁马先生表示,通过此次收购,华翔将借机成为凯迪拉克、标致雪铁龙以及萨博等品牌的OEM供应商。

  并购劳伦斯汽车内饰之前,华翔只是英帝尔在华合资企业的供货商。初期通过简单关系,华翔了解到,由于英国劳动力成本过高,加上近年来汽车零部件行业降价压力,近三年来劳伦斯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出售公司或者寻找具有低成本制造优势的合作者已成为企业活下去的唯一途径。

  “英帝尔公司总裁来华访问期间,曾造访过华翔集团,他们向我们提出了出售劳伦斯的意向。”马先生说,华翔经过考察,于今年2月份提出了收购初步意向。经过两轮谈判,华翔出资收购了劳伦斯公司100%的股权。“劳伦斯在真木制造技术方面的优势能弥补华翔的空白,特别是其桃木产品世界著名。”

  华翔方面表示,收购之后,他们会将劳伦斯的部分产能转移到国内,同时在劳伦斯公司技术部门的基础上扩展建立华翔在国外的技术研发中心。而由中方实际控股的劳伦斯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开始营业,力争在两年内收回成本。

  “万向式”收购

  由之前的供货关系变为眼下的被收购对象,华翔收购劳伦斯之路与当初万向曲线进军美国市场有异曲同工之妙。

  1984年,美国汽车维修市场三大零部件供应商之一舍勒公司以代工的方式向万向集团下了3万套万向节总成订单,万向也借助舍勒渠道进入北美市场;1998年,当舍勒出现严重亏损时,万向美国销售额已经达到3000万美元。两年之后,万向与美国LSB公司合作,以42万美元的价格买下舍勒品牌、技术专利以及专用设备。完成第一单跨国收购后,万向一举成为世界上拥有万向节产品最多专利的企业。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万向如法炮制地收购了另外两家零部件企业UAI与洛克福特。

  收购完成后,万向有选择地将技术和生产转移到中国,继续使用原来的品牌和渠道,从而获取高附加值利润。据悉,万向在美国的零部件业务投资回报率高达100%。

  在德尔福和福特旗下零部件企业陷入困境之后,万向开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尽管万向美国CEO倪萍说:“现阶段对万向在北美的收购不宜做出评论。”但是他和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都提到:德尔福、福特、通用以及克莱斯勒,不管哪家公司,万向都有兴趣与之谈判。

  新一波浪潮

  与万向抱有相同意愿的还有福耀玻璃和东风股份。虽然福耀方面对竞购事宜不置可否,但是可以肯定,汽车玻璃出口是福耀未来几年增长最大的业务。凭借低于国际竞争对手20%的价格优势,福耀预计2007年出口收入能达到3000万美元。

  “现在有很多零部件企业值得去并购。一些国外零部件企业想通过我们的网站平台,在中国寻找技术合作对象。有的干脆就把自己插上草标想卖出去。”但盖世汽车网首席分析师陈文凯认为,“中国零部件企业大规模的并购为时尚早,对外出口才是重点。”

  国内众多做出口业务的汽车零部件企业,90%以上都集中在售后市场,即给欧美售后市场的贸易商或者制造商进行贴牌生产,这也是当年万向走出国门的第一步。“随着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国外零部件企业将寻找中国的零部件企业做代工业务”,陈文凯说,不能排除从国内代工企业中产生第二个、第三个万向。

  其实,除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尝试海外收购,全球其他汽车零部件厂商也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并购潮:普利司通轮胎旗下一家美国公司斥资10.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Bandag Inc,日本Nippon Sheet Glass Co.以38亿美元收购了英国玻璃生产商Pilkington PLC,立邦油漆(Nippon Paint Co.)以2.3亿美元收购了总部设在费城的罗门哈斯公司(Rohm & Haas Co.)的汽车涂层业务……

  与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目的不同,这些汽车零部件企业大多随着客户(主机厂)的海外发展脚步加快而扩张,为的是满足整车企业在美国、欧洲及世界其他地区日益增长的配套需要。

  显然中国整车企业仍跟进缓慢,包括奇瑞、上汽等自主品牌企业在内的整车厂正在努力成为世界汽车俱乐部中的一员。届时,中国零部件企业才能摆脱在国际市场上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协同作战之势。

评分: 0.00 (0 票) - 对此文章评分 -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