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来日纵使千千阙歌 ——《这条河,流过谁的前生与后世》序
日期: 08年10月2期

■ 燕 子

1991年阴历二月,浸骨的寒风中,一个扎著一对长辫子的孩子,坐上了长沙开往北京的二次特快。她的父母舍命为她准备了一套崭新的行头:新皮箱,新衣服,甚至新毛巾和牙刷、皮鞋油,还有几年也吃不完的家乡食品□□剁辣椒、腊鱼腊肉、坛子腌菜,还有各种常备药品。那个青嫩的孩子,以为阳光纷纷扬扬为早春的路铺上了一层蓝天将为之倾倒的绿草,无羁的鸟影落进她眼里,她,不知道鸟儿飞在天上,它的葬礼终将在地上;她不知道,远方的日子,将月黑风高,磕磕绊绊,将更加意味深长。

钟声从深处点点逼近,火车当当徐徐离开,从此,孩子负笈东瀛,行役漂泊,一去三百六十五里长路,那么遥远,那么漫长。她的父母在她的回眸中变成小点点,像省略号一样渐渐远去。行行重行行,与亲生离别,道路阻且长,游子不顾反啊。

突然,火车上的广播突然在她耳畔响起那熟悉的歌声,是陈慧娴的那首《千千阙歌》:徐徐回望,曾属于彼此的晚上,红红的仍是你,赠我心中的艳阳,如流傻泪,祈望可体恤兼见谅,明晨离别你,路也许孤单得漫长,一瞬间,太多东西要讲,可惜即将在各一方,来日纵使千千阙歌,飘于远方我路上,来日纵使千千晚星,亮过今晚月亮,都比不上这宵美丽,亦绝不可使我更欣赏,啊,因你今晚共我唱

孩子彷佛被一片密集的雨声包围,她,哭了,泪水像惊鸟纷飞。

二十多小时的颠簸到了北京,她几乎所有的亲戚都被紧急战备动员起来。她的大姑准备了厚实的衣裤和食物给堂弟,因为堂弟作为先遣队被派往日本大使馆前面彻夜排长队;她的姑父甚至要去借一辆平板车,打算铺上棉被,预备打一场持久战、接力战。可是到了第二天清晨她接替堂弟时,弟弟手臂上粉笔画的3字被露水给蹭掉了,白排了一夜。八点左右,大使馆的大门一开,冲啊!不知谁的一声呼喊,大家像上战场一样没命往里疯跑,那个女孩跌跌撞撞竟然跟在人群后失去了方向,跑到了别国的大使馆(记得是德国,在日本使馆的楼下)。她的大姑拥挤在人群中乾拝急,一听到有女孩未签到证在里面哭,就询问女孩长什么样,是不是一个瘦瘦的南方孩子?终于,孩子出来了,并且拿到了留学签证,她的大姑差点没晕过去,跺脚抹泪:我的孩啊!

然而老父母没有想到,那个留日、还留过美的老孩子至今竟像阿Q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只给人家做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非常勤教师。平时极为节俭的老父母在日本的时间便用来陪她的老孩子奔波在去各个学校的路上。老孩子上课的时候,他们就带著饭盒和水坐在校园里等上几个钟头;老孩子一下课,他们就递水的递水,提包的提包,好像毕恭毕敬的跟包。

在文字里安身立命的老孩子年纪越大,竟然越来越不善于表达。好像越是想表达的,写出来的文字离开她原来的意思就越来越远了。

老父母,感谢你们给孩牵肠挂肚、万难不摧的命根子的爱,它日月般照亮我的寒舍,引来成群的鸟儿丰满我心灵的谷场;不过孩要回禀二位大人: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

感谢恩师邓星明老师,在异乡的十几年,从不间断地邮寄多种中文文学书报,使得老孩子能够最快地掌握中国当代文学的信息;

感谢《蓝.BLUE》的朋友们,晓峰,你是否还记得在送你去机场的路上,我们遇到暴风雨,风雨中我念的那首诗:有一句话,我们想了很久,有一把伞,为我们奏乐;晓岚,你是否还记得我们相依为命为《蓝.BLUE》化缘的种种艰辛的故事,高一脚,低一脚,山一程,水一程呀;感谢李占刚、赤堀由纪子、金谷让、林思云、董炳月、王中忱老师,感谢支持过《蓝.BLUE》所有的朋友们,因为你们,我们曾经共有旧梦,因为你们,《蓝.BLUE》终将流芳于百年的留日历史。

感谢吴广义老师,老孩子何德何能,有缘相识!记得十年前,当东史郎诉讼事件在中国几乎没有任何影响时,是您自费掏腰包请东史郎和他的后援会、律师团来到北京作演讲,使得中国大学生第一次直接倾听一个日本老兵的声音。

感谢你们,我的日本老师,竹内实先生、□野修二先生、藤井省三先生、仓桥健一先生、川端幸夫先生,如果不是你们的鼓励,老孩子怎敢斗胆用非母语的日文来向日本读者译介中国文学。

感谢你们啊,我的朋友们,在此我不敢一一列举你们的名字,因为生怕错漏你们中一个。

由于本书中种种犯忌,犯规不合时宜,出版几经挫折。如果没有多年的朋友张石在异国的鼎力相助,这些文字还不能问世。感谢你,张石。

记得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君特.格拉斯在其演讲辞《人类的毁灭已经开始》中说过:比其他艺术更甚,文学预设了一个确定的行动场所——这就是未来。文学的生命长过绝对的统治者、神学或意识形态的教条、一个又一个的独裁政府;审查制度一再被解除,言论获自由。文学的历史有一部分是书籍战胜审查制度的历史,作家战胜权势者的历史。因此,在最坏的时代,文学都永远葆有一位盟友——未来,文学永远具有一种强大的持久力。

我愿意相信。

20071219日 寒夜

《这条河,流过谁的前生与后世》

中文导报出版社 2008年出版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85/86131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