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写在新闻边上 / ——《常道直言》序
日期: 07年08月2期

  ■ 杨文凯

 

  2003年至今,我一如既往继续执笔撰写《中文导报》的每周话题专栏。这些近似社论的专栏文,不仅追踪世事变幻、人事鞅掌的错综脚步,更努力从华侨华人的立场和视角出发,写出个人和社群关于时事的感受,对于新闻的观点。

  回顾20037月至2006年岁末,每周一次的话题点评又续写了3年有半,总计168篇,从没间断,更无缺席。我自感欣喜之馀,多少也获得某种精神满足。身为一名媒体从业者,追踪新闻、采访新闻、报道新闻、点评新闻,本是分内工作,但我还是在回顾和结集的过程中,体会到一份小小的坚持对于做事和做人都是至关重要的。

  此前的每周话题曾汇编为《天涯时论》,流布于世。这一次本著前修未密、后起转精的心态,我又把近几年新写成的新闻时论归结为《常道直言》,公示于众。我想,在媒体渠道通达、发言机会备增的信息时代,每个人都有权利、也有能力对每时每刻发生的新闻发表独特的充满个性的评论。我写作每周话题,或者说《中文导报》提供每周视点,不过是纷纭众说的一种声音而已:如能切中肯綮,当然令人鼓舞;若与主流意见相左,亦可提供有益的反论或参考。为此,我愿意排斥任何自以为是的高拔意念和冷峻姿态,努力学会心平气和地去理解他人,用温暖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而不是放任感情、随意点染、凌空高蹈、挥斥方遒。

  老子说过,道可道,非常道。比较玄虚的解释是:可以用语言说清楚讲明白的道理,就不是永恒之道。不过,认知和经验告诉我,任凭世道千变万化、人心千奇百怪,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者,即指万事万物都可用日常理去观照、用平常心去参透。写作新闻时论的目的,不为追求高不可攀、永恒不变的常道,而重在阐发贴近生活实际、源于日常事理的常道。人类价值、普世原则、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就是每周话题的基本出发点。我希望这份感悟这种心情,能通过文字传递给读者,传递到每一颗认真朴实善良的心灵。为此,日常交流最让我感到欣慰的,不是视角独特分析透彻文字精湛理论深度之类的快意恭维,而恰恰是那些源自常情常理的朴素共鸣:每周话题写出了我们心里想说的话。

  每周写作一篇最新时论,对作者而言,不仅是工作,也是磨练自己分析能力、逼迫自己整理思路的必要过程。生活似流水,新闻随时发生。有些人因事不关己而与新闻擦肩而过,有些人抱著看热闹的心态而随意曲解误传新闻,但更多的人希望了解新闻的来龙去脉、了解新闻的深层背景、了解新闻的内涵所指,这构成了新闻评论得以生存的土壤。每周对重点新闻和焦点话题做深入浅出的阐释发明,需要理顺思路、展开观点,这是一件有情有趣有意味的事,却需要持之以久的耐力。我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勤勉而自觉的人,同样具有避繁就简、好逸恶劳的常人惰性。我感谢写作每周话题的机会,在客观上施加了压力,也提供了动力——让我养成了定时定点清理思路的习惯,获得了从关系网的节点上去分析问题的眼光,也加深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我认为,与思考和写作的付出相比,这样的收获是超值所得。

  有关写作政论时评的诀窍,《大公报》创办人、民国一支笔张季鸾曾传授给后辈王芸生20字秘诀:以锋利之笔写忠厚之文,以顿拙之笔写尖锐之文。对此,我理解为短小精到的时政论文,无需任何装腔作势的繁复修辞,或是虚与委蛇的春秋笔法。从话语内容到笔势语调,时论文离不开单刀直入、快心快口,求的就是一个字。基于一直以来对常道可以言说的基本认识,我有意识地习用了直言快说的手法,坚持常道直言的写作姿态,这成为本书题名的由来。在此交待一过,权作点题之用。

  另外,我写作时论比较刻意采用第三者观察视角。为了避免各种主观意念和宏大气魄不由自主地冒升,我一直谨慎使用、甚至不用所指含混不清的虚幻主语我们,这算是一个小小的自觉和自律。对于写惯八股政论的人来说,起手落笔要回避我们这种造势壮胆、大言不惭的群体性主语,实属不易。我的体会是,政评时论藉助我们越多,语调不免高亢,内涵愈益空洞,有心人不妨检证一下。

  在过去的3年半时间里,以靖国参拜为主要障碍的中日关系陷入了历史性低潮,也经历了柳暗花明的转折。为此,靖国神社中日关系可能是本书最重要的关键词。尽管颇有老生常谈、好话说尽之嫌,但每次话题之所以被提起,均源于当时当地,基于此情此景。由于各篇时论的分析角度和言说重点各不相同,连缀起来看,或许有助于无限接近这个复杂问题的核心和本质。除中日关系之外,华人生活、两岸问题、中国社会、世界大势,也是每周话题常习的话题范围,不妨视为解读本书的关键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3年间适逢邓小平诞生100周年、胡耀邦诞生90周年、赵紫阳逝世纪念,我分别撰写了《百年小平与世纪中国》、《吹尽狂沙始到金》、《不废江河万古流》三篇时论,对中国改革开放三驾马车的历史功绩做出了如是我闻的认识和评价,也寄托了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走过来的一代旅日华人的缅怀和哀思,留此存照。

  中国古代撰史,有纪传体和编年体之分。本书若按关键词对各篇文章分门别类,或可编成纪传体式的专题时论集,但出于对新闻出现先后顺序和报纸刊行特有时间性的尊重,出于对客观展现历史发生过程的偏好,我还是选择按既有时间的顺序来编排每周话题,而且是逆时倒推的编年体,突现网络时代的特色。

  新闻写作,当以报道为主、评论为辅。我一直把政评时论看成新闻报道的副产品,认为没有新闻的发生、采撷和报导,就不会产生相关的时论。钱锺书先生早年有一本随笔集,自题为《写在人生边上》,这种看法让我也心有戚戚焉,因为我同样把这本时论集看作是写在新闻边上的意外收获。

  在永无止境地阅读时代、社会、人生这些翻不完读不尽的大书时,信手写下的如许时论,恰似微不足道的眉批和题笺,是穿梭在字里行间的思想碎片,是融化于笔端墨痕的感情涟漪,是隐埋在岁月时光的精神履历,是传递在事理人心的常道直言。

 

  本版介绍新书订购电话:

  东京中文书店:TEL03-5348-7228

               FAX03-5331-2367

  大阪中文书店:TEL06-6646-1388

               FAX06-6646-1398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85/47867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