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清朝关外三陵
日期: 06年12月2期

清朝历代皇帝十分看重对祖先的厚葬和祭拜,因此各代帝王的陵寝亦是清文化中浓重的一笔。

盛京三陵是指早期的清朝皇家陵寝——抚顺永陵、渖阳福陵和昭陵,分别埋葬著爱新觉罗氏族的祖先、清朝开拓者努尔哈赤和清朝第二代皇帝清太宗皇太极。

抚顺永陵

永陵被誉为“龙兴之地”,满语称之为“恩特和莫蒙安”,位于辽宁省新宾县城西21公里处,是大清皇帝爱新觉罗氏族的祖陵,这里埋葬著努尔哈赤的六世祖、曾祖、祖父、父亲等人。永陵之后则是绵延不绝的山脉,据说山脉起伏突起13座山包,象徵著清王朝13代皇帝。

远观永陵,群山拱卫、众水朝宗。沃野平畴、草木葱郁的环宇,更衬托启运山宛如一条探头藏尾的巨龙,横卧于陵寝身后,临河而驻,俯者饮汝。波光潋滟的苏子河、草仓河如同两条银色飘带,镶嵌于陵区,格外秀美。金瓦红墙交相辉映的永陵陵寝与美妙的大自然共同构成一幅巨大而神奇的图画。陵园前后由三进院落组成。陵门曰正红门,三间,每间上有对开朱红木栅栏门扇。这充分展示了满族先民树栅木为城寨的古朴习俗。

进入陵门,扑入眼帘的是神道两侧的四座碑亭。沿著神道,穿过碑亭,便径直来到了启运门。启运门位居方城正中,殿堂高矗,每扇门上九九八十一个金钉,显示了皇帝贵族的地位。大殿金漆彩画,雄伟壮观,四祖神牌,陈设高台。东西配殿,拱卫本侍。绕过启运殿便是宝城,俗称“月牙城”或“坟院”。“兴祖”宝顶之前原有古榆一株,高数十丈,荫庇数亩,枝干佶屈,状若神龙。乾隆皇帝东巡到此,封此树曰“神树”,并御制《神树赋》一篇,又将其刻成卧碑传世,现仍存于永陵宫。

永陵始建于天命九年(1598年)为“东京陵”,顺治十五年回迁兴京陵,顺治十六年(1659年)定为“永陵”。从康熙二十一年至道光九年的100年间,玄烨、弘历、禺琰、敏宁四朝四帝先后至此举行隆重的祭祀大典。彼时,万人随驾,连绵数十里,壮观不已。

渖阳福陵

福陵,又称东陵,位于辽宁省渖阳市区东北部丘陵地带,是大清王朝的开国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

清福陵始建于1629(天聪三年)1636(崇德元年)412日正式定陵号为“福陵”。这是清朝皇室命名的第一座祖陵。1636年至1820年间多次重建和改建,最后形成陵寝规制。陵寝建筑群由下马碑、石牌坊、正红门、神道、石像生、一百零八磴台阶、神功圣德碑楼、涤器房、果房、茶膳房、朝房、隆恩门、隆恩殿、东配殿、西配殿、焚帛炉、二柱门、石五供、大明楼、宝城等组成,其中依山势所建的神道上的一百零八磴台阶形式匠心独具。石牌坊雕造精细,反映了清早期满族建筑技术的水平。

努尔哈赤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奠基人,姓爱新觉罗,受明册封为女真族(满族前身)建州部首领,后来统一了女真族各部,建立了金(史称后金)政权。他精通汉蒙文字,不仅在军事上颇有建树,而且创立了八旗制度和满族文字,在政治上和文化上也颇有建树,为满族的初期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死后葬于福陵。其子皇太极建立清政权后,他被追尊为清太祖。

不过,关于努尔哈赤的死因,史学界争论不休,始终没有定论。而且,努尔哈赤至少还留下12桩历史疑案:先世之谜、姓氏之谜、身世之谜、幽弟之谜、杀子之谜、族名之谜、八旗之谜、建元之谜、大妃之谜、叶赫老女之谜、炮伤之谜和遗诎之谜,等等。

渖阳昭陵

昭陵位于渖阳市区北部,俗称北陵,是清朝第二代皇帝清太宗皇太极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

昭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竣工于顺治八年(1651),康熙嘉庆时有所增建,陵区占地48万平方米,现存古建筑38座(组),是清“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的一座。

但与西安的明朝昭陵相比,清昭陵只是一座积累式建筑群。它既保持有清初关外某些建筑特色,更多的则是按照中原王朝陵寝制度所改建的。陵园的布局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自下马碑至正红门是陵园的第一个部分。下马碑上刻有“亲王以下各等官员至此下马”的碑文,有汉、满、蒙、回、藏5种文字。主要建筑有华表、石狮子、石桥、石牌坊等。第二部分自正红门至方城。进入正红门,是一条很长的神路,由南向北,沿神路的两旁排列著狮、獬豸、麒麟、马、骆驼和象等6对石雕,其中的石马名曰“大白”、“小白”,传说是仿皇太极生前心爱的两匹坐骑雕刻而成的。石雕像的北边建有碑楼,立有康熙帝御笔亲书的“大清昭陵神功圣德碑”。第三部分是方城、月牙城、宝城,三城相接,是陵寝中的主体建筑。方城南面正中是隆恩门,正北为隆恩殿,殿矗立在须弥重式台基之上;黄琉璃瓦顶,正中镶琉璃宝珠三颗,殿前的中间御道浮雕海水云龙,雕工精美,殿前有东西配殿。方城的四角有角楼。后为大明楼,楼中立有“太宗文皇帝之陵”的石碑。方城的北边紧连著月牙城、圆形的宝城,宝城的正中是突起的宝顶,其下是地宫。宝顶之后有人工堆制的假山,顺治八年(公元1651)命名为“隆业山”。

皇太极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八子,曾追随其父统一女真各部,创建了清政权,戎马征战数十载,战功卓著。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皇太极继父位称汗,天聪十年(公元1636)4月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死于崇德八年(公元1643),时年52岁。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85/29303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