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走进樱花之国
日期: 06年08月4期

  ■ 程钢 《淮安日报》摄影部主任

  编者按:2006年7月22日至27日,中国地市新闻摄影考察团赴日本进行了为期6天的考察和学习。通过与日本报业和在日的中文报业同仁的交流、考察和实地采访,扩大了中国地市报新闻摄影从业人员的视野的同时,将进一步有力提升中国地市报纸新闻图片的水准和版面的视觉冲击力。
  参加本次中国地市新闻摄影考察团的成员之一、《淮安日报》摄影部主任程钢,将自己初访东瀛的印象定格镜头,对美丽的樱花之国的印象凝聚于笔端。让我们看看来自中国的摄影记者如何透视日本。


  2006年7月22日至27日,由江苏、辽宁、陕西、广东四省部分地市报总编辑、摄影记者组成的中国地市报新闻摄影考察团,应日本中文产业株式会社邀请,赴日进行了为期6天的考察学习。笔者作为考察团的一员,颇有所见所得。

  日本“镜”友

  《每日新闻》报是日本发行量排在第三位的全国性报纸,已创刊135年。
  50开外的桑田洁先生,是该报大阪分社编辑局写真部(摄影部)主任。据他介绍,日本的主要报纸一般是一天两报,《每日新闻》的发行量为392万份。《每日新闻》写真部(摄影部)共有摄影记者70多人,包括日本各分社和驻国外的摄影记者。其中大阪分社有摄影记者20人,采访区域包括大阪、神户、京都等关西地区。
  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每日新闻》大阪分社的摄影记者们对突发新闻的重视和关注。30多平方米的写真部办公室,放著4、5台电视机,24小时不间断地播放著滚动新闻;摄影记者的身上还配有小收音机,他们能随时从电视、广播中捕捉新闻线索。这与国内许多记者整天等著领导派活的做法形成鲜明的对比。坐下来交流,发现他们用的相机机身非常一般,基本都是尼康D200之类,个别甚至还用尼康D1H,但镜头的配备从16mm至600mm一应俱全,部门还配备有海事卫星、直升机等。
  桑田洁先生介绍,由于数码相机技术更新较快,他们配备机身的原则是满足使用,便于更新,不在机身上花费不必要的支出。当桑田洁先生看到我们一行中摄影记者的器材装备,连赞高级。问及他们如何对摄影记者进行考核时,桑田洁先生一脸茫然。在向他解释了我们不少报纸以量为主的考核制度后,他告诉我们,他们没有具体的硬性考核,工作量最多的也就是每个工作日见报一张图片。但24小时内记者们都会轮流工作,见报图片中的好图片会有一定的奖励。他说每位摄影记者都很敬业,积极寻找新闻线索,认真采访拍摄。因为如果你今年不出色,明年可能就面临失去这份工作。
  谈到行业竞争,摄影记者大西先生说,在采访中各报摄影记者会互相帮助,而不会相互拆台。因为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平台上,各媒体的竞争主要是在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观点上。问及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部长介绍说,他们人员年龄在30-50岁之间,年龄太大不便于外出采访,年龄太轻,缺乏社会阅历,对新闻事件缺少深度的了解和观点。看著写真部内一排排正在充电的电池、机器柜上各式的摄影包、墙壁上的采编流程表、人员去向表以及记者们进进出出忙碌的身影,笔者感受到:日本同行们在各项严格制度的规范下,有序自主地工作,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值得我们学习。
  《中文导报》,是日本发行量最大的权威中文报纸,《CHAi》是一本专门向日本人介绍中国的杂志,两份媒体同属于中文产业株式会社,是连接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重要桥梁。《中文导报》的总编辑杨文凯谈及新闻摄影时,他从编辑角度分析说,第一,日本报纸喜欢用特写性的新闻照片,让读者一目了然,认识新闻人物。人物面部的喜怒哀乐特写,是各家媒体采用率较高的图片,因为各类新闻事件的主体基本都是以人为主的。第二,日本媒体图片的时效性要求很高,当日新闻必须当日刊发,新闻图片及时传输成为摄影记者们的必修课。第三,在日本,政治、财经类的图片比较有市场。

  “镜”游日本

  业务交流之馀,我们还走访了东京、横滨、大阪、神户、京都、箱根等城市,目睹了日本现代化的都市群,呼吸到箱根温泉的清新空气,感受到了京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日本古城京都,一排排木结构的老房子,鳞次栉比;各类小酒馆的幌子上写著汉字;身著日本传统和服的女招待,在各家门前洒水扫地,吸引各国游人举起相机。我们在一家酒馆门口,看到一辆金呈   亮的黑色的士停在门前,身著深色制服的司机很职业地立在车旁。车内是一位身著丝质和服、满脸涂白的少女,正对著车内的镜子,仔细摆弄头上高高盘起的发髻。这难道是日本传统的歌舞伎?高大威猛、西装革履的司机和车内娇小儒雅、满面白彩的女子形成鲜明的对比。我拿起相机,连连抓拍。猛然发现,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竟是如此和谐地出现在我的镜头里。这时一位著和服、木屐的端庄的老妈妈来到车前,身后跟著一位手持古琴、满面白彩的美丽少女,司机礼貌地为她们打开了车门。在我们的快门声中,汽车慢慢远去。“你们太幸运了”!年青的翻译小郑激动地说。
  小郑是在日本读完本科和研究生的中国留学生,他已在日本生活了8年。他介绍说,歌舞伎表演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从事歌舞伎表演的女子都要经过多年传统歌舞、乐器、诗词等技能的训练,一般都具有很高的修养。在日本,像歌舞伎这样掌握传统技能的人都会受到国民相当的敬重,因为她们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
  在京都街头打车,我们要去岚山拜谒周恩来诗碑。出租车司机是位70开外的老人。我们一位同胞问他怎么看待周恩来,老人说:“日本在战争年代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周恩来为中日友好关系做出了很大贡献,在当今的环境下,非常需要像周恩来这样有智慧的政治家。”日本这位普通老人的话,让我们感受到:中日友好还是有著强大民间基础的。
  起早贪黑、长枪短炮,为的是多看看日本、多了解日本。在我的镜头里,有秀美的富士山,有忙碌而有秩序的东京街头,有现代化的丰田汽车馆,有双休日推著老人、带著孩子出游的三代之家,还有手持烟袋吸烟的普通市民……发达、秩序、传统都定格在我的镜头里。
  中国地市报新闻摄影学会简介
  中国地市报新闻摄影学会(原中国地市州盟报新闻摄影研究会)由全国333个地市级,843家党报、都市报(包含晚报、都市报、商报等)联手打造,3000多名总编、摄影记者加盟参加,拥有广泛的主流媒体平台,在全国乃至国际新闻摄影学术活动、学术交流中具有权威性、代表性。
  我们的主张是:追求宣传实效,崇尚运作双赢!学会成立18年以来,联合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环境报》等中央新闻单位,多次成功策划组合了中国地市州盟报新闻摄影研究会第十七届理事大会。会上通过了《中国地市报新闻摄影学会章程》,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班子,决定将“中国地市州盟报新闻摄影研究会”更名为“中国地市报新闻摄影学会”,秘书处地址由湖北宜昌市迁至江苏省无锡市。
  中国地市报新闻摄影学会秘书处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学前街38号
  邮编:214001 电子信箱:ccnps@ccnps.comccnps@126.com
  电话:0510-82711277
  传真:0510-82715855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85/19481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