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中日关系华人大讨论(九) / 打铁还得自身硬
日期: 06年08月1期

  ——有感于王东与金文学的争论
  ■ 龙之醒

  其实,王东、林思云、黄文炜都是我非常崇拜的在日作家和媒体人,特别喜欢王东老师对于历史方面的评论,而且其对时事方面的点评也很爱看,看《华人周报》的重点就是看王东老师的文章。正是因为对王东老师的喜爱和敬仰,所以今天看到这篇文章,觉得多少有点评得过头。
  金文学是朝族学者,其看待问题的角度与思维方式肯定对中国的传统思维观念有所差异,但如能更包容地看待不同意见也许更好。虽然我不是朝族,但说朝族中国人没有国家认同感,是否有点过分?在日本有一个朝族的华人网站比较受在日本的中国朝族青年喜欢,我的一位朝鲜族朋友是常客,也经常参加网站举办的各种网友活动。虽然朝鲜语本人看不懂,但也时常与那位朋友共同讨论相关的话题,其中关于“朝族中国人的国家认同感”的话题就经常提及。这位朋友跟我说,前段时间关于“高句丽”的争论正酣时,曾有一些在日本的韩国人登陆他们的论坛,并刊登大骂这些朝族青年“数典忘祖”之类的内容,但论坛里面除一些保持沉默,不愿意参加这样讨论的人外,其馀的大多数在日朝鲜青年都能比较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在“不忘祖宗”的前提下,明确地回应对方自己是“中国人”。我的这位朋友出国前在延边长大,爷爷辈是北朝鲜人,他就曾举例说,在中国并没有汉族人把他们当成“外人”,在延边是这样,在渖阳、北京也是这样,倒是在去北朝鲜旅游的时候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自己是个“同族外国人”。他们说得最流利的虽然还是朝鲜语,甚至日语也比汉语说得好。尽管对于历史问题也对中国政府的一些说法不认同,比如高句丽的中方判定,但在国家认同方面从来没有犹豫过。
  金文学在《日本新华侨报》上经常有一些作品发表,也确实能体会到他的“超越国境言论人”的特点,但没有一个人的文章从来没有出现过问题,包括很多善于批判的在日华人作者的文章,其历史观点方面很多都过不了我们这些普通读者的“史料查证”这一关。所以我个人觉得看别人的文章,总不能求全责备,很多情况是充分吸收了文章内容之后,对于偶尔出现的问题也挺多就是一眼带过,特别是对于自认为已经“超越国境”作者的文章,就更不能以自己的体会强加于对方。像金先生这样的学者,以前我也遇到过一个,就是加拿大汉和军事评论的主编平可夫,这个贵阳师范学院毕业的人,来日本留学、娶了俄罗斯的夫人、后来定居在加拿大。他在军事评论方面很有名,特别是对中国军事的报道和分析,以揭示中国军事发展的阴暗面、落后居多,现在更有一些内容有倡导中国军事威胁论之嫌,但并不妨碍我们这些读者看汉和的稿子和新闻,因为人都是有判断力的,读自己需要的而摒弃自己不喜欢的。就像王东老师说的那样,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处环境的变化或智识阅历增长的不同经历,所以形成各种各样的观点也是正常的。
  之所以不认同锺启泉会长的观点,就是因为他的发言在某种程度上很像国内互联网上的愤青。我这么说很轻率,有点不负责任,因为我并没有看到锺会长的原文,但只从王、金两位前辈的文章中就可以读到锺会长的立场和结论。作为一个中国人,说出满洲国的建立符合“全球化精神和理念”以及“满洲国倘若一直在日本占领之下定会成为日本那样的强国”这样的话确实很令人气愤,而且气得不得了,但就凭这样就可以给金先生扣上“日本帝国主义喉舌”、“卖国求荣”这样的帽子却是不应该。人家是“国际人”,卖的哪个国?平可夫也说自己作为一个加拿大人而自豪,难道也是“卖国求荣”?!我在日本的华人网站里面待过,也经常去国内的军事和时事论坛,有时候自己发表一下对现代日本的看法,特别是对国内军事论坛里面一些严重反日到种族仇恨程度的言论进行反驳时,也会被人扣上“汉奸”、“日本网特”的帽子,所以从感情上就对轻易给别人扣帽子比较反感,虽然从个人观点来看,我也很不认同金先生的一些立论和说事方式。
  最后也说一下金文学文章的观后感。记得以前在某个在日华人论坛里面与一位在日本生活多年的前辈也有过类似的讨论。我自己就是东北人,是黑龙江人,黑龙江的物产丰富,除了众所周知的石油和煤炭和森林资源外,全国可开采的180多种矿产中黑龙江就发现了130多种;有重工业基础比如哈飞和传统的“三大动力”,同时还有哈工大、哈船院这样的全国名牌学府的人才优势。但黑龙江现在很穷,上次回国的时候跟我妈早上去买菜,看到从车辆厂下岗的妇女在早市快结束时在地上捡被扒掉的白菜叶,让人眼泪都快流下来了,我也很庆幸自己没有这样的家庭负担,能轻松地带上一笔钱来日本,而且整天读书看报上网而不必为了沉重的家庭借款而每天打工15、6个小时地苦干3年后身边还没有多少钱。但同样是哈尔滨,在那么多工人下岗无法再就业、市长过年前在电视上的承诺是“让每个下岗职工过年都能吃上饺子”的前提下,哈尔滨前两年在松花江边建了一个据说全国只有一个的“单体斜拉桥”,这个耗资数亿而且建在水洼地上毫无实用价值的景观竟也能披上“旅游景观”的美丽外衣,真是让人看著就气不打一处来。
  听很多东北同乡都说过这样的话:“治理国家,GCD不如国民党,国民党不如日本人”,起初没太在意,但现在想一想,有这么多工人下岗还能搞景观的做法,可能现在的台湾小朝廷也办不出来。先不提什么伪满洲国,就是说东北自治了,可能也会比现在的情况好一点儿吧?虽然我知道这种想法有点危险,但有时候自己确实也这么想过。
  日本人占领东北的时候,做了一些事情,比如铁路就建了不少,还留下了工业基础,而且像可以研制神舟、制造导弹、设计复杂大型船舶的哈工大、哈工程这样的人才学府也是在当年日据时代诞生的。当然,日本人在东北做这些事情,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拿东北的资源去支撑其战时工业,所以需要构筑一下稳固的东北,特别是还做下了731细菌部队用活人实验的暴行。所以,觉得金先生认为的侵略者会让一个占领区变得跟自己一样强大的论点,根本就不能成立。美国打败日本60年,到现在依然诸多不平等,比如驻军,不允许日本自卫队发展真正的先进武器,包括日本人引以为自豪的金刚级驱逐舰,F2战斗机充其量也只能起到防卫和支援作用,而且牛肉不进口?不行!明知道有危险你也必须进口。美军再编,日本必须配合、必须拿钱,而且日本自卫队以后归我指挥。美国人尚且如此,就不要说日本了。如果伪满依然存在,依然在日本的控制之下,依日本人的行为方式,我不认为日本会让满洲真正跟日本一样强大。如果那种假设成立,“满洲人”依然是日本人眼中没有国家尊严、必须绝对服从的“二等人”。
  但如王东老师所说,金文学现象确实也不能全部归罪于其个人,对于伪满时代的历史确实有待于发掘,还历史以真实面目。近些年来,中国政府在指责日本篡改历史的同时,自己的历史问题也暴露得越来越多,如南京大屠杀的死亡人数、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在中国战场到底歼灭了多少日军、新四军与抗战的问题、日军在日统区的政策和日据地区的真实情况……诸如此类的问题,好像越来越多,每每都能吸引争议,特别是国内一些历史研究学者也公开发表文章对目前的历史教育问题提出意见。如果中国方面不能从客观真实的角度把一些问题搞清楚并修正的话,像金文学先生这样的言论,以后肯定还会有。中国不能总回避这些问题,比如《南京事件“证据照片”的验证》一书中,东中野修道就列举了不少所谓的疑点,而这些年来也不见中国政府或历史学者方面拿出有力的证据来反驳,这样就会给人口实,让人产生不必要的联想,更有甚者就会觉得“以前可能上当了”。
  所以,只是骂金先生是“帝国主义喉舌”是没用的,打铁还得自身硬,多从自己身上找点儿原因,如果不对一些历史争议进行真实客观的整理,像这样的“口水仗”以后肯定少不了。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85/19072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