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重视中日关系中的感情投资
日期: 06年04月1期

  ■ 申 文

  最近,中日关系处于变动调整期,也面临转折时刻。首先,中国对日政策以扩大民间交流为主旨,强调“以民促官”的现实作用;其次,日本驻华大使即将更替,由宫本雄二接替前辈阿南惟茂出任第12代日本驻华大使;其三,日本国内面向后小泉时代的接班之争已经风生水起,日本政坛走向对今后的中日关系影响至深。
  宫本雄二是日本外务省“中国语组”的现役代表人物,从事日中外交30馀年。宫本在赴任前接受专访,回忆起当年与周恩来总理接触的一个细节,发人深省。宫本在1974年随大平正芳外相访中,受到周总理接见。当时,年轻的宫本是最年轻的随行人员,排在队伍末尾,但周总理照样专注地注视著宫本的眼睛,并与他紧紧握手。宫本对周总理的诚实态度和绅士风度印象深刻,非常感动。当年的随员如今成为日本驻华大使,只要他一生难忘那诚恳的注视和平等的握手,无疑会为中日友好关系尽心尽力。抚今追昔,令人感慨。今天的中日关系缺少的,恰是当年周恩来式的人格魅力和感情投资。
  当今的世界和国际关系已进入全球化时代,但全球化时代的人类究竟是更加理性还是更加感性,莫衷一是。从现象上来看,全球化时代的个人乃至社群,面对各种诱惑而充满著攫取利益的欲望,思想单薄、情绪易动而充满著感性的躁动,唯独缺少理性的思考力和辨别力。在中日关系中,中国民众反日浪潮一点就燃,日本保守人物惯以对抗中国的做秀来张扬政治姿态,虽然性质不同,表现各异,但在本质上都构成著感性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政治生态。
  面向感性时代,中日关系的著力点何在,值得深思。古往今来,人与人交流、国家与国家相处之道无非有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搏之以力。现在比较流行的外交话语是:实力博奕,利益双赢,却偏偏忽视了最原始最基础的相处之道——情感投资。其实,面对感性时代的交流,动之以情或许比晓之以理之类更有效。中日关系目前深陷困境,重要原因就在于双方凭藉自身不断增长的实力而有恃无恐,过于自信。中日既希望互相诱之以利,靠扩大共同利益来维系关系平衡,又各自得理不让人,或固守原则,或死抱信仰,针尖对上麦芒。比如中国习惯以受害者的身份占据历史和道德制高点,居高而临下;日本则片面理解国际条约和政治声明的僵硬法理,以为战争问题只涉及“理”和“利”,与“情”无涉,可以一笔勾销——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和行动中的错失,频频引起摩擦,最大的陷阱就是忽视情感交流,缺乏互信机制。
  回顾中日关系的发展,最成功的年代往往是情感投资结出的果实。中国在70年代对日本示以大国的宽仁,在80年代热情招待3000日本青年访华,都是针对日本国民的情感投资大手笔,成果不菲。然而到了以市场利益相诱的90年代中后期,再到靠实力展开外交博奕的21世纪,中日关系反而走向低潮。在日本方面,尽管历年来提供了大批政府开发援助,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助益不小,希望能以“利”换得“情”和“理”,但事实证明这种手法并不成功。中国人要求的无非就是一个情感平衡,但日本领导人每每无端伤害中国人的国民感情,这使日本苦心经营的“诱之以利”的外交策略面临破产。
  俗话说,心悦诚服。“心悦”是感情问题,“诚服”是理性认识。“心悦”才能“诚服”,这是千古至理。否则,即使理智上可以是非利弊分明,但情感上转不过弯来,也难成事。宫本雄二的外交回忆提醒今人,周恩来式的谦逊和蔼,以平等之心照顾到每一个细节,不以自我为中心而常为他人考虑,放开长远的外交视野,靠情感投资去打动人一时,感染人一生,这依然是中日两国领导人需要学习的样板。
  当前,中日关系最令人忧虑的是国民亲近感渐行渐远,这是彻底的情感问题,也是中日关系的基础。两国提出加深青少年交流,目标就是培养互信的情感,因此“动之以情”当为第一要务。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72/16853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