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濑户内寂听中国 / ■ 杜海玲
日期: 04年11月4期

  濑户内寂听是日本的知名作家,也是佛门中人,在京都的嵯峨野有她的寂庵。她的经历十分有趣,是从一种极端变为另一种极端的典型──“失足”女人一回头,遁入空门,从此潜心创作与讲道,又将千古绝唱《源氏物语》译为现代文。著作蔚为壮观,佛心具亲和力与感染力。
  她出家前名叫濑户内晴美,写与名字相和谐的带脂粉香味的情爱小说。“晴美”被她在1973年抛弃,她削发为尼,法号寂听──出离者寂然听梵音。这在当时是很大的社会新闻。虽然,她难以真正寂然,多年来造访寂庵者众,用她的话说,是成了“骚庵”。
  有关她在日本文学界的地位和佛学界的名望,不必赘述,即使对文学毫不感兴趣的人,也会时常在报刊看到这位光头老太太的慈祥面容。有意思的是,她的随笔里有时出现几个中文单词,配有片假名注音──寂听在北京度过了新婚时代,并在此后走遍了几乎整个中国。
  1943年10月,寂听新婚的丈夫被请到旧辅仁大学(现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任教,怀有身孕的寂听亦随行,并在北京诞下女儿。日本战败后,研究中国古代音乐的丈夫不肯离去,希望能埋骨于中国。夫唱妇随,寂听伴夫君悄悄在北京住下来。1946年6月,这一行不肯走的日本人被中方发现,只得回日本。当时她24岁。“ 我人生的序幕,可以说是在北京展开的。我一生中只有一次短暂的婚姻,它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北京度过。成为一个中国人,将骨头埋在中国──我已对中国这样热爱,30年来,热切的望乡之心未曾改变。”寂听这样写过。
1973年,寂听随文化界访中代表团“ 回乡”。当时的中国,庭院深深复森森,去前她被提醒:不可以说解放前的旧中文,不可叫人太太和小姐,一律呼“同志”。无论先生妻子,全都是爱人。行程管理严密,寂听被安排在红旗车里走马观市容,但最后一个午后,她突然鬼使神差擅自飞跑进一个胡同,下意识中脚步将她带回20多年前的家。
  此后的岁月里,她的足迹遍布中国的锦绣河山,从西藏到吐鲁番。巴金曾对她说:“你连我们中国人都没去过的地方都去了啊。”
2002年,寂听再访中国,此前她有10年没有离开日本,因为需要全心投入翻译《源氏物语》的工程。2002年她80岁,自觉“ 可能是最后一次去中国了”。她重回旧辅仁大学校园,在什?x海散步,在王府井留连,对北京做一次告别。她去绍兴,在咸亨酒店缅怀鲁迅,在秋瑾的塑像前沉思。她又去天台山国清寺,与众和尚一同晨钟暮鼓。
  寂听对中国,还是引用她在今年10月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上的发言:对于日本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战争,我感到非常惭愧,我要告诉周围的年轻人事实的真相。当时我在中国,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重大的伤害,可是,中国人民是那么的慈悲和善良。日本战败的当天,我带着不满一岁的女儿,战战兢兢在家里躲了一个晚上,我当时认为中国人即使杀了我也是应该的。可是第二天一早,我开门出来,周围的中国邻居对我还是那么的友好。中国是那么大,那么美好,我心里怀着深深愧疚。
  寂听作为一个女人,出家前炽烈如火的情爱和出家后和煦如阳光的悲悯,都叫人心仪。今年春天我去京都时,曾走过嵯峨野的竹林──是她在随笔里多次提到的那一片。无边竹林,幽深静寂,是她散步的小径。走不远,有《源氏物语》的发祥地,书中故事都在嵯峨野的苔痕深处发生。寂听爱嵯峨野,也爱《源氏物语》──物语中至情至性的女人们,一个一个相继出家了。寂庵设在此地,是一个女人波折一生的憩处。她有过许多故事,深解人生悲欢。从著作可以看出,许多时间她是在孤独地面对自我的灵魂。一生中她作为女人享有寻常的幸福──只有在北京那几年。那时她是年轻懵懂的小女人,“大着肚子,与丈夫在什?x海散步”(寂听语),并不知道此后会一路跌宕,一心向佛。我不知道是否因此,她对中国久久怀念,殷勤探看。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6/8910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