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古清生的写作路线 / ◆ 陈 骏
日期: 04年11月2期

  认识古清生是很偶然的。在最近常去的一个读书论坛上,发现他的食文化系列小品写得很有特色,他那篇《指麦为豆的烤麸》就令我口水直淌,想起家乡的四喜烤麸。中秋的夜晚,我看见他还在那里灌水,就凑上去问候了一声节日好。他居然回答说这几天喝酒喝晕了,不知今夕是中秋。
  如此洒脱之士是何方高手?好在网络实在方便,键盘一敲插翅难逃:古清生,男。客家人。祖籍江西,出生湖北。1982年大学毕业,曾任地质队员,现为职业作家。出版长篇小说《追杀索罗斯》、《2038》及散文《黄河弯黄河长》、《风中的身影──古清生自选集》、《左烧烤右煨汤》等十二部。中篇报告文学《疼痛:关于汽车的记忆和断想》一部……
  也许是地质队员出身的缘故,古清生特别擅长于行走,而且走得与众不同。他是边走边思边吃边写的,当他在2000年走马黄河以后写下充满个性化的行走文学文本《黄河弯黄河长》的同时,他尝遍沿途各地美食,副产品美食系列也就水到渠成了。网上的朋友都很喜欢他的这些美食文章,有人甚至以为这些美食文章才是古清生作品中最有可能在50年后还有人阅读并且击节叫好的。那么,他的写作路线是怎样形成的呢?
  古清生十年前离乡背计算机开始闯荡流浪,现在已经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立足京城。他说,“很多朋友都来北京流浪过,但又回去了。可是我坚持下来了,经验在于我比较务实,比如我绝对不会瞧不起一个报纸屁股的文章,写一千字,赚几十元,可以过一天,也比饿肚子强。”他还真诚地把自己的经验告诉网友:“选定自己的方向,比如一个主题,如我的美食系列,我写它十年了,平时一千字一千字地写,现在构成了一个系列。”他现在还在继续进行地域文化考察,他准备花十年时间走完中国和亚洲,届时构成他的东方写作的完全体系,他说他希望用这样的写作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我想,如果把古清生的写作历程比作开车的话,勤劳无疑是他长达十年持续前行的唯一能源,理想则是他保持航向不偏的方向盘。他曾说过,“我以前是地质队员,可它不是终身职业。我从小的理想是当作家,并且靠写作吃饭,现在我实现了它,我的目标就是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当然,生存危机是使他能及时调整写作策略的导航器,而他的写作实力就是他的发动机。我有理由相信古氏列车能把读者带往绝妙的文字乐园。
  我粗读他的一些作品后的感觉就是他和传统作家的差异,他两栖于网络和传统媒体。既能保持与公众话题的互动,又不失自己个性的追求。我特别欣赏他的一篇短文《徘徊的鱼》,居然能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描写得生动活泼而令人浮想联翩。他看了我的一些文章后也直爽地说,“ 要多写细节就更好了。把一个人写活,便是一些情节,即便未会面,也仍有情节的。”果然一语中的。不知道我现在这样写他,他是不是满意?情节描述向来是我的写作弱点。他诚恳地对我说,“ 文章这事,写得艺术些,有生命力,属艺术范畴。尽可能中性写作,不涉意识形态,这不是说图发表,而是从作品本身的长远价值考虑。”这大概就是他的写作指南。关于作家的“圈养”问题他也有过相当精辟的诠释,他说他已经放弃进入体制内的任何冲动,也不参与体制内的任何评奖活动。
  或许他的写作路线的形成也得益于他的经验或者教训的反馈。网络上的数据显示,古清生是曾经风靡一时的《中国可以说不》的撰稿人之一,可是现在他已经不屑于过去如此的辉煌业绩,我和他闲聊时也就回避这个话题了。但是,从他的现状和实践来看,写作,已经成为了他的终身职业;文字的生命力,已经成为他不懈追求的目标了。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6/8677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