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青狐的回忆 / ◆ 阮 翔
日期: 04年10月3期

  看完了王蒙的《青狐》,合上书,喝口水,上了厕所,然后舒展一下身体,外面艳阳高照。
  先声明,一向不是很喜欢王蒙的文风,大段大段的排比句,一个意思翻来覆去不停地强调,他会用的词很多,我知道,毕竟是作家,但是这样的句式没完没了地用,让我觉得他在炫耀。关键是这种炫耀是带稿费的,这又让我觉得,作家是有经济头脑的。写作对很多人来说,算不算是神圣的事情,我不知道,但是真诚应该是重要的。而诚实是真诚的基础。诚实的人未必真诚,诚实需要勇气,而真诚更需要一种智慧。王蒙在《青狐》中试图展现的至少在我看来是一种真诚。
  作家这个词已经烂大街,每个人提笔都可以写字,这不难。多读点书,无数人都可以妙笔生花,想靠炫耀文笔来装大头蒜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这未必是坏事。不过文学创作等同于写字却是荒唐的,这种荒唐在时下正在流行。按照我的理解,这个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诞生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种代价的表象应该是一种阵痛,如同人类出生一样。世间万物的道理都是一样的,绝无例外。文学也是一样,泡泡酒吧,大街上逛荡两圈,回来说自己一脑子痛苦然后抛出几万、几十万字的东西,赚足稿费,赚足名声,这样的方式不失为一种便捷的生财之道,但是那些字算不上文学。文学沾上一个“学”,就是一种学问。没有人可以轻松地登堂入室,这倒不是文学如何神圣,只是求道向来都很艰辛。就好像看看书,练练手都能下上几手围棋,当作茶余饭后的消遣就没问题,真想体验黑白之道,非慎思竭虑,冬寒夏暑不可,天才也不能例外。
  话说远了,基于这样的标准,《青狐》算是真正的文学。翻开书,字里行间能体会到王蒙创作时的阵痛。虽然那种痛表现出来是无所谓的,不屑的,讽刺的,刻薄的,甚至面带冷笑的。文风已经不是很重要了,重要的是王蒙试图告诉我们那些故事、那些感觉,如此令人无法平静。写的是作家的事情,说的却是中华民族的芸芸众生。讲的是80年代的故事,却让人觉得宛如昨天。和我从前看到的王蒙不同,《青狐》里的王蒙像个冷面杀手,无情而且残酷,一刀一刀刺向人们的要害,让人看得心惊肉跳。每一种讽刺彷佛都是直接面向你我的,中国人,从80年代走来,从70年代走来,从60年代走来,带着各自的烙印,带着相同的图腾,由王蒙做一次解剖,刀刮到肉是疼的,割到骨头就撕心裂肺了。青狐是谁,可能是你,可能是我,可能是我们的父辈、祖辈,当然更是这个广大土地上生活的所有人。为什么说王蒙是痛的,因为只有熟练地解剖自己才能对别人用刀,刮骨疗毒还能谈笑风生的是关帝爷不是你我凡夫俗子。王蒙是诚实的,就像书中在结尾说的一样:人也许生活在没有回忆的生活中更好一点,但是王蒙选择了回忆,选择了勇敢地面对回忆,因为勇敢所以诚实。王蒙也是真诚的,他巧妙地把该说的话说了出来,该砍出的刀砍了下去,他刺痛了别人却没有伤害谁,他冷漠但是并不无情。无情的人谁搞文学这种苦差事?
因为诚实和智慧,王蒙真诚,因为真诚他完成了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这就是《青狐》诞生的逻辑关系。
  《青狐》讲的是什么?是从70年代末走入80年代,并走过80年代的一群作家的群像。你可以理解为另一种样式的《围城》,但是又不尽相同。《围城》有旁观者的轻松,而《青狐》却带着体验者的无奈。王蒙在书里说了很多话,有时甚至直接用作者的身份出来表白,透着那么一股子不知所措。对于作家的描写,王蒙极力保持一种自嘲的姿态,但是“ 作家”形象的表象意味太过明显,对于一代、两代中国人走过时代的回忆,让这本书有点沉重。看得出王蒙尽量地希望成为一个简单的述说者,但是可惜他没有那么容易脱身。在行笔到书的最后的时候,他已经不自觉地将作家的狡猾收了起来,一脸严肃地和读者推心置腹。这种姿态让我看完全书后,不禁长出一口气,才能卸掉一部分压在心里的沉重。
  王蒙未必想要讲什么大道理和玩深沉,更不会无聊到做所谓的“ 反思”。把《青狐》看成一个简单的回忆录应该也没问题。不过遗憾的是,这段回忆中出现的人出现的事出现的年代,让我们无法谈笑自如。最后还是归结到真诚上去,因为真诚,一个简单的回忆变得如此沉重,这不是回忆的错,不是真诚的错,这可能是岁月本身的错,王蒙仅仅是没有因为沉重而拒绝回忆罢了。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6/8358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